的宝地。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优越的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为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这里成为蕴藏丰富动植物资源的一块宝地。
还是稻谷的主要产区之一,南海水产鱼类有四百多种,其中不乏名贵海鲜,如龙虾、竹节虾、老鼠斑、东星斑、膏蟹、响螺等等。
美这里物产丰饶,盛产奇花异果。在与中原交往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岭南花果占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南越王赵佗向汉高祖进贡岭南物产,还是盛唐时一骑红尘飞入长安城;无论是李商隐遥念友人“木棉花暖鹧鸪飞”的摹想,还是苏东坡初到南粤时“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的感喟,都让岭南花果盛名远播,并升华为内蕴丰富的文化意象。
跟关键的是,这里靠海,出海口就在边上,泉州绝佳之地。
谢昭问冯盎要泉州,打的主意自然是海贸。
他要建一支远洋舰队,探索海外,让大唐人知道,除了九州之地,海外还有数不尽的土地,数不尽的财富,没有必要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自己人跟自己人斗。
最后斗的你死我活的,着实没什么意思。
蛋糕做大了,大家也就可以放下一些芥蒂,一起努力一下,在海外称王称霸不爽吗?
澳洲那么大,美洲那么大,哪里容不下华夏儿女?
格局很重要啊!
吃饱喝足,谢昭与冯盎凭栏而望。
冯盎笑道:“久闻子慎诗才无双,今日可有诗兴?”
谢昭瞥了一眼自家堂兄,发现这家伙在神游物外,当即道:“来都来了,取笔墨来!”
谢昭的瘦金体火候已经不浅,一首诗写下来,当真是流畅。
冯盎双眼发亮。
“好诗!”
“那是自然!”
诗仙的诗,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此诗传出,阅军楼只怕再无人提及,世人只知岳阳楼矣!”
大梁白云起,飘?来南洲。
裴回苍梧野,十见罗浮秋。
鳌山海倾,四溟扬洪流。
意欲托孤凤,从之摩天游。
凤苦道路难,翱翔还昆丘。
不肯衔我去,哀鸣惭不周。
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
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
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
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
这首诗,被冯盎请人直接刻在了阅军楼上。
“岭南的事,就拜托冯公了。”
冯盎颔首道:“子慎放心,蜀王在岭南,便如老夫一般,尽可差遣岭南一应人员,纵然是老夫,也俯首帖耳。”
怎么做是一回事,态度如何又是另一回事。
冯盎的态度就很谦卑。
但是谢昭知道,能雄踞岭南,这家伙绝对不是什么好人。
岭南多山林,僚人甚多。
这些僚人不服王化,仇视外来人。
冯盎能收服这些人,不仅仅是仗着冼夫人遗留的威风,他自己本身的本事,也是值得称道的。
当年隋朝灭亡,冯盎赶回岭南,集聚民众,自任首领,统率部众五万人。
不久,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地区依附割据岭南的林士弘。
武德三年,广州、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杀死原隋朝官吏,占据二州,归附于林士弘。
冯盎率军打败他们。不久,冼宝彻的侄子冼智臣重新在新州集聚军众,自称首领,与冯盎对抗。冯
盎率军进讨,两军刚交锋,冯盎就脱下头盔大声喊道:“你们认识我吗?”
敌方军众大多扔下武器,脱下战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反叛者的队伍因而溃散。
冯盎活捉冼宝彻、冼智臣等人,于是占据广州、苍梧、朱崖的地盘,自称总管。
当时,有人劝冯盎说:“隋朝已是末世,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大乱;唐王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明公攻克平定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岂是赵佗的九郡能相比?现今名份还未确定,请加‘南越王名号。”
冯盎说:“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州郡长官所辖之地仅我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间的富贵,像我这样的都少有。常常怕承担不起重担,使先人蒙受耻辱,怎么敢效法赵佗自己称王一方呢?”
第一四七章 冯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