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没有多谈,只是说了说海贸的事情,让江左氏族更有干劲。
当然,谢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集团内,竟然有人贪墨。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柜员,却贪墨了足足数万贯之多。
没别的,直接扭送官府了事。
一般来说,商家自家人贪墨,官府是不会管的。
但是南山集团不一样,官面上的力量很足,足以让官府重视起来。
砍头自不必说,让谢昭深思的是,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杜绝,而且集团内部,绝对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例。
于是,谢昭抽空跟郑观音联系了一下。
设立监察力量!
至于名字,谢昭都想好了,就叫锦衣司。
嗯,跟锦衣卫差了一个字,之所以不叫锦衣卫,是因为“卫”这个字,实在是有些犯忌讳。
你这是打造军队呢?还是打造朝廷呢?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改个字还是比较妥帖的。
远在长安的郑观音听闻有人贪墨,当即召集股东,开了股东大会。
会上明确了锦衣司的职权。
监察集团,清查账目等等。
但凡有人举报,锦衣司皆可清查。
若是查不出毛病,举报人就要承担责任。
对于此,许多股东表示,锦衣司监察集团,那谁来监察锦衣司?
郑观音按照谢昭的办法,又成立了黑衣人。
这个部门啥都不干,就盯着锦衣司。
黑衣人的老大,暂定由郑观音来做。
至于锦衣司,则是交给了张大象,因为他年纪太小,就给他配了个副手:张小敬。
张小敬如今已经从不良帅的位置上退下来了,整日里闲来无事,正好发挥一下余热。
至于成员从哪里选拔,这事谢昭就不管了。
总得给别人留一下操作空间不是?
搞定了这件事,谢昭就与公孙洛一起,游览金陵美景了。
说实话,这会的金陵还没有什么看头,论风景,必不上长安园林,论经济,也必不上长安。
这是地域局限性造成的。
不过传说中的秦淮河,还是很有看头的。
秦淮河上画舫如织,有游览的游人,也有青楼画舫。
恰好下起了冬雨,还颇有一番情调。
公孙洛撑着伞,眉目流转,叽叽喳喳个不停。
江南风光,确实柔媚了许多,比之长安那种厚重感,更令人欢喜。
“夫君素有诗才,此情此景,不赋诗一首吗?”
公孙洛眨巴着眼睛,看着谢昭。
谢昭的诗才人尽皆知,但是他已经许久没有作诗了,别人都快忘了这位大诗人了。
谢昭有些尴尬,一旁的谢玄一脸笑意的看着他,就像是看小丑。
这哪能忍?必须得抄啊!
“咳咳!”
李婉顺不知何时拿出了小本本,还有一根炭笔。
“?赌铮?馐亲魃酰俊
李婉顺一本正经,道:“阿娘说了,阿兄游江南,肯定要作诗的,为了避免阿兄忘了,让我记下来,回去装订成册。”
谢玄噗嗤笑了出来,上气不接下气。
谢昭不理他,继续清了清嗓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谢昭极其暴躁的连抄三首,冷冷的看着谢玄。
第一四六章 报复性作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