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估计是全世界妈妈的代名词,近日一份针对儿童的心理问卷分析显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记得,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时,对朋友曾感慨道:“我是被妈妈唠叨大的,大到人生理想、择偶标准,小至洗手洗脸、增减衣服,妈妈都唠叨个没完。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逃离,远离妈妈的唠叨。”却不承想几年后,当自己升级做了妈妈后,也成了唠叨型妈妈。唠叨仿佛是我不由自主的行为,想不对孩子唠叨孩子都难。
生活中,我感觉上中学的女儿特别逆反,很不听话。于是,常对她发出“不要边吃饭边吃看书”,“放学了要快点回家”“关心式的唠叨”。女儿往往气咻咻的丢给我一句:“我又不是长不大的小不点,烦死了。”有时候,女儿会启动“选择性失聪”,用无言来表示自己对我的不满。
我也常对女儿发出“该做作业啦”!“该休息啦”的“命令式的唠叨”。结果,由于我对女儿催促过多过量,女儿总是跟我翻白眼,拧着身子,鼻子出着反抗的“哼哼”声,说我是个事儿妈,怎么什么都管着。久而久之,与我也慢慢疏远了起来,亲子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但我一直没有想到改变,直到那次暑假,我带女儿一起去朋友家串门。此时已经是上午九点,我们刚进门,就听到朋友对女儿“发威”,“你天天赖床,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就爱看电视,晚上不睡,早晨不醒,还是人吗?”这些话,我听起来也感觉很不舒服。看来,朋友的这唠叨还真略胜我一筹,要分类的话,应该是“习惯性唠叨”吧。看朋友女儿一副颜面扫地,自尊心受挫的样子,我拉了拉朋友的衣角,示意她嘴下积德。女儿冲我撇撇嘴,那意思不言而喻:“哼,平时你不就是这样对我的吗?”
记忆最深的一次,由于工作上的压力,当看到那个周末,女儿背着书包想到同学家里做作业时,我立即如同失控的狮子怒吼道:“你是不是想找借口出去找同学玩?你今天哪儿都不能去,就在家写作业!”这次,女儿没有做小羔羊,一改过去逆来顺受,战战兢兢,不知所措的样子,胸口一起一伏,嘟着小嘴,昂起脑袋,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就出去,我受够了!”“好!有种!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我话一出口,就立即后悔了,可是我那作怪的自尊,不容我放下做母亲的可怜的架子。女儿摔门而出,门后同时传来一句:“不回来就不会来!”
女儿走后,我颓然的跌坐在沙发上,掩面而泣,以往与女儿发生冲突的种种都浮现在眼前:我常拿女儿与妹妹家的儿子比。他的作文比女儿的要出色很多,那次,我半靠在沙发上,女儿坐在我旁边,我一边苦口婆心的要女儿多向弟弟学习,但看到女儿一副不大入耳的
第133章女儿嫌我太唠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