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章 谁人竟剪猪尾辫?[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事情变化的并不算太过复杂。
      说白了不就是一些边缘小国,想挣脱大国的影响嘛。
      也正是这么个大环境下,强烈的自主意识,促使他们做出了一系列的荒唐改变。
      林则徐想了想,重重的甩了甩自己的衣袖,抱拳禀奏道:
      “启禀万岁,这两个小国想要一口吞下并不难。
      凭我大清的兵力和实力,简直是易如反掌。
      更不用说他们现在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内忧者,他们举国各地,叛乱不断,兵戈起处,动乱频生,民众苦不堪言。
      外患者,我们大军屯聚在他们的国都周边,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威慑和压力。
      这种环境下,让他们简直堪称寝食难安,
      不管他们有什么举动,都难以逃脱我们的法眼。
      虽然他们有强烈的生存意识,但是想要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搞些小动作,难度却非常的大。
      而我们想要尽快吞灭他们。
      最大的障碍不是他们的王室和将士。
      而是如何尽快的收服该国百姓的民心。
      只要能做到,让他们民心归附,那么一切大事便可成矣。
      他们的君臣,以及将士军伍,便不足为虑。
      有鉴于此,臣建议陛下,先进行收心之战,然后再行大举吞灭。”
      高居在龙椅上的皇帝奕纬,高兴的拍了拍手掌,难得的兴奋称赞到:
      “此言甚和朕心,正所谓上国伐谋,攻心之战,更是重中之重。
      林爱卿,不是说要让朕收服该国民心吗?
      朕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说出来让诸位爱卿一起讨论讨论,看看是否适合施行。”
      众多文武大臣齐刷刷跪在地上,口中直呼,愿听陛下指示。
      拿起手边的茶盏,皇帝奕纬润了润嗓子,眯着眼睛说道:
      “咱们在扶桑和朝一鲜,不是都有大量驻军吗?
      正好可以借着这些驻军,做一做文章。
      比如说朝一鲜方面。
      咱们可以这样办,对他们的国王李?@宣称,只要他们能够提供5年的军粮,供我们可以顺利的攻打扶桑。
      咱们就立即撤兵,绝不有违。
      然后依葫芦画瓢。
      对扶桑大将军德川家齐也可以如此宣称,只要他们提供五年军粮,可以让我们成功的打到,西面朝一鲜。
      我们也可以按照协议,如愿撤兵。
      只要军粮一到手,那剩下的事情就是咱们说了算,可由不得他们。
      要知道,5万大军5年的军粮,几乎要把他们的国家挖个底儿空。
      但依朕猜想,他们不愿做,但也必须得捏着鼻子去做。
      接下来就会像崇祯皇帝那般,四处派官员去收缴粮食,无所不用其极的盘剥百姓。
      只怕是等到军粮凑齐之日,便是该国,举国大乱之时。
      等到各地烽火缭乱之后,咱们便可以把军粮拿出来装作慈悲模样。
      这个时候要收拢他们的民心,简直不要太简单。
      从成本上来看,这种慷他人之慨的事情,朕也乐意去做。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
      满座朝廷的大臣,立即开始慌乱起来。
      林则徐更是梗着脖子红着脸,大声反对道:
      “万岁爷,万万不可如此啊,这些小国,虽说不慎惹怒了陛下。
      可咱们朝廷如此作为,怕是有失了仁义!”
      无奈的叹了口气,高居龙椅上的皇帝奕纬只摇头不已。
      心想这个林则徐什么都好,就是为人太过刚正耿直。
      便耐心的宽解他说道:
      “林爱卿此言差矣,国与国之间,哪来的什么仁义和道德?
      你所谓的仁义和宽仁,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你也不想想,区区一个蕞尔小国,说翻脸就翻脸。
      咱们中原赐给他们的国号,准许他们用的汉字。
      他们说抛弃就抛弃,说改变就改变。
      又何尝经过朕的同意?
      既然他不仁,就别怪朕不义了。
      传下圣旨,让在朝一鲜的骆秉章,立即册封他的儿子为新一任的国君。
      不是有很多该国的大臣,一个劲讨好着骆秉章吗?
      那就让骆秉章召集这些大臣,给他们来个改换门庭。
      拥立李?@他的小儿子为新一任国君。
      并且由外派骆秉章,全力的进行摄政,代行一切国务。
      并废除和罢免该国国君李?@的一切权利。
      当然啦,这个计划放在收到5年军粮之后进行。
      先让国王李?@提供我们大军的5年军粮。
      然后我们许诺撤兵。
      一旦计划完成,立即废黜他的王位,另立新君。
      当然了,驻军可以假装撤去,实则围着他们的海岸线兜一圈就是了。
      面子功夫总是要做的嘛。
      如此一来,这等连环计之下,这些个跳梁小丑。
      必定会举国崩乱,流民四起。
      咱们先是开仓放粮,收买民心。
      然后另立新君,直接给他来个釜底抽薪。
      如此,何愁不能收灭该国?”
      众多文武大臣心中一阵苦笑,既然皇帝心中都有了腹稿。
      却还要来找众多大臣商议。
      说白了只是走个过场,希望得到大臣的支持。
      而身为大清的臣子,很多时候都是在奉旨办事。
      所谓的议政,说穿了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
      在座的大臣哪个不明白?
      见皇帝主意已定,只好纷纷跪下,口称万岁圣明。
      由曹振镛和林则徐,联合负责此事。
      礼部和鸿胪寺负责配合。
      正准备退朝。
      队伍中的一个监察御史,忽然站出来大声说:
      陛下稍待,臣有本奏!
      屁股都已经站开了龙椅的皇帝奕纬,郁闷的看着群臣队列之中。
      一个御史头铁的站出来大声说道。
      身为皇帝的奕纬,只好哭笑不得的又坐了回去。
      装作一副纳谏如流的明君一样,和蔼可亲的问道:
      “卿有何本奏来?大胆直言便是,朕洗耳恭听。”
      听得皇帝的鼓励。
      这个监察御史顿时便更来劲了。
      高兴的站出队列,高举着自己的奏折,举过头顶,满脸兴奋说道:
      “启禀万岁爷,臣要弹劾欧洲事务大臣奕江。
      对,也就是那个取英文名叫做爱新觉罗·抽水马桶的。”
      (听到又是抽水马桶,文武大臣赶忙捂嘴掩笑)
      奕江,那可是乾隆爷的后人。
      和如今的皇帝奕纬,那可是实打实的堂兄弟,几乎是一块玩闹着长大的。
      两人感情可谓极其深厚。
      要不然,欧洲大臣的事务和差使,也轮不到奕江来做。
      突然见这个监察御史,猛烈弹劾奕江。
      朝廷的诸多大臣一时间脑子有些反应不过来。
      纷纷暗自猜测着。
      莫非是如今的朝廷风向已变?
      公开弹劾皇亲国戚,都成了家常便饭了吗?
      听得监察御史弹劾奕江,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奕纬也是吃惊不小。
      郁闷的用手紧紧抓着容易的扶手,强行耐住性子问道:
      “奕江他人远在欧洲,离这京城相隔万里。
      你有何事要弹劾?”
      只见那个监察御史怡然不惧,侃侃而谈的大声说道:
      “万岁爷想必应该还记得,奕江前往欧洲,负责欧洲事务之时。
      朝廷也是,安排了大量的留学生,负责联络这些驻外大臣。
      最近有留学生发信来报,说是欧洲大臣奕江,在处理欧洲事务之时。
      竟然借着入乡随俗的说法,公然的剪去了自己的辫子。
      并且蓄着西洋人才有的短发。
      另外,驻印渡大臣婆瑞,
      也就是先前的留学生婆瑞,啊,也就是那个英文名叫做长条山的,
      陛下先是将他提拔为县令,然后又是在海军听用。
      随后更是被派往西面,做了驻印渡大臣。
      更可恶的是,他寸功未建,竟然也学着奕江,公然剪去了自己的辫子。
      学着驻守在印渡的英国人,竟然留着西洋人才有的短发,还说什么弄了个三七分。
      这两个人。
      简直是……
      简直是……
      祖宗的脸都让他们丢光了,
      铜钱鼠尾辫,那可是咱大清的固有发式,两百年以来,天下臣民莫不如此。
      可他们竟然狠心直接的给剪了。
      当年入关之时,祖宗们便有言在先。
      留人不留发,留发不留人。
      可奕江身为乾隆爷的子孙,竟然私下剪去自己20多年的辫子。
      真是,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如此不忠,不孝不义之人,又如何能

第91章 谁人竟剪猪尾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