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欧洲大臣的外交事务?
臣以为,必须得派人将他拘回大清,严加处置。以儆效尤!
要不然,全天下的人都如此效仿。
岂不是国将不?耄俊
……
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哗然。
见有人带了头。
另一个监察御史也跳了出来,大声兴奋的说道:
“启禀万岁爷,私自剪辫子的可不止这两个人。
据臣风闻所知。
中关村科技园里的一些工厂的工人,也明目张胆的开始剪起了辫子。
臣以为,奕江身份尊贵,乃是乾隆爷的子孙,万岁爷的堂兄弟。
而且人远在欧洲,婆瑞也远在印渡。
朝廷一时间还不能把他们怎么着。
可这些个工人,就在天子脚下,也竟然敢不遵守大清律法。
公然的剪去自己的辫子。
如此悖逆狂妄之徒,若不将他们全部抓起来明正典刑。
将来又如何匡治天下?”
这位监察御史说的是铿锵有力,满脸的义正言辞。
恍然一具正义的化身。
群臣们更是,纷纷跳将出来大声谴责。
一副不把这些人斩首示众,誓不罢休的样子。
左右不过是一些科技员工厂里的工人,也不存在什么得罪不得罪。
看着群情激奋的众多大臣。
皇帝奕纬从手头拿出了一份奏折,在指尖扬了扬。
缓缓说道:
“诸位爱卿只知道终日叫嚣,可你们谁有去工厂里实地看过?
这些个工人为什么要剪辫子?
你们从来没有深入的调查过。
一出了这样的事情,就知道纷纷跳出来弹劾。
朕还就告诉你们,这些中关村科技园工厂里的工人。
他们简便则是朕特许的。
要知道这些个流水线工厂里头。
到处都是运转的齿轮和机器。
若是工人们还留着长辫子,稍有不慎就会把辫子卷入齿轮和机器中。
轻则头皮全部拉脱,重者头颅被卷入机器和齿轮中,被活活碾死。
这样的惨剧发生了可不止一桩。
朕既然要做当世明君,又怎么忍心见着这样的惨剧,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有鉴于此,朕才下令工厂的监工,允许工人们剪去辫子。
从而减去操作中发生的意外和惨剧。
如今效果也是十分明显。
再也很少有这种被卷入机器和齿轮的惨剧了。
嗯,你们这些个大臣。
平日里锦衣玉食,又哪知道这些工人们的艰辛?
也不想想,枪械厂里的步枪和新式大炮,为朝廷挣回了尊严,为国家守住了疆土。
科技园里的那些方便面,以及一些新式商品,也让国家的国库十分富裕充盈。
天下百姓们的税赋重担也大大减轻。
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利国利民之事。
而这些盛况又是谁缔造的呢?
是工人,是这些工人辛辛苦苦缔造的如此盛况!
可是如今,朝堂上一些占据高位的官员们,竟然口口声声的要将他们极刑处死。
你们这些监察御史来告诉朕,这个天下究竟是怎么了?
到底是怎么了?”
皇帝奕纬越说越激动,越到了后头几乎是咆哮一般的怒吼。
这些个监察御史哪见过这种阵仗?
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请罪求饶不已。
皇帝奕纬大概觉得还不过瘾,又继续滔滔不绝:
“至于这些驻欧洲和驻印渡大臣,他们身负王命,为国尽忠。
为了能够在欧洲和国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这才冒着杀头的罪名,狠心减去了自己,保留二三十年的辫子。
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模仿英国人,能够深入他国环境之中。
奕江成功的煽动普鲁士和法国,让两国成功开打,矛盾,提前爆发。
相当程度上减弱了联军的参战人数。
功劳不可谓不巨大。
而婆瑞,以驻印渡大臣的身份,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
也是痛苦的剪去了自己辫子,就为了能够煽动那些印渡原住民,起身反抗英吉利帝国主义。
他们忍辱负重,在国外进行着巨大的事业。
可谁知,朝廷里竟然有人想着要扯他们的后腿,要断了他们的活路。
你们说,如此种种,朕岂能容忍?”
……
说到这里,这么多大臣一脸懵逼。
这两人剪去辫子,本来是坏了祖宗规矩的事情,可是听皇帝这么一说,怎么还成了国家的功臣了?
地位顿时便被拔高到了民族英雄的地步。
可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上了。
满朝堂的大臣,谁也不敢触皇帝的眉头。
一个个紧紧的趴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皇帝奕纬一阵仰天长叹:
“其实仔细想想,我大清祖宗们入关之时。
为什么要搞这种剔发易服的规矩呢?
说白了就是很多汉人不肯归降,即便归降了,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大清祖宗们没办法,这才搞出那个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规矩。
可即便如此,朝廷对几种人也是有过宽容的。
这便是所谓的三从三不从。
男从女不从;官从吏不从:生从死不从,阴从阳不从,官从婚不从,儒从僧道不从,娼从伶不从。
简而言之就是,女人,衙役和小吏,死人的丧服,婚服,以及道士和戏子,都可以穿前朝的衣服和发饰。
正常的男子还是需得留辫子。
这个态度其实也在说明,我大清的祖宗们对这个态度其实也并非是死脑筋。
更何况如今大清繁衍两百年来。
天下官员百姓早已习惯了留辫子,已经没有必要去计较这些。
朕自诩是宽容之君,又岂能因为一些头发,便要随意处死他人?
那岂不成了昏暴的桀纣之君了吗?
这种残忍的事情,朕自然是做不出来的。”
说罢,扬了扬手中的几份海报。
又让太监传阅群臣。
皇帝奕纬则在龙椅边上慷慨激昂说道:
“留辫子这个事情,其实原则上来讲,并不美观,也不卫生。
做官的倒还好一些。
普通百姓可就苦了,他们干活的时候只能将辫子盘在脑袋上和脖子上。
而且一年到头也没几次清洗的机会。
远远的就能够闻到一股恶心的臭味。
长期拖在衣服后面,后背的衣服都被辫子拖成了一条黑影。
而工人们留辫子,很容易就被机器给绞入,甚至丢了性命,发生安全事故。
官兵们留着辫子,上战场的时候。
许多人在和敌人纠缠搏斗之时,往往会被人抓住辫子而伺机杀死。
很多士兵,恰恰是因为这脑后的一根辫子,而白白的丢了性命。
朕每每午夜想来,就觉得心痛无比。
我们大清,自诩天朝上国。
国家慢慢发展,自然是朝着先进和文明的方向发展。
又怎么会朝着肮脏和落后,丑陋和野蛮的方向发展?
你们手中的这些个海报,是欧洲等国对我们大清的描述。
尤其是我们大清朝的辫子。
更是被他们拿来大做文章,甚至他们称之为猪尾辫。
朕这些日子镇定思痛,也认真的想了想这个问题。
这根辫子的问题,也是时候该松松口子了。
当然,兹事体大。
朕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鼓励。
而是采取宽容的原则。
对于寻常劳作的百姓,上战场的士兵,工厂里的工人,原则上采取放任和宽容的态度。一切以生命和安全为主嘛。
至于那些为国出差,在外的留学生和外交官,也是可以宽容宽容的,与国际接轨嘛。
不能让咱们大清,给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民心吧。”
听得皇帝只是宽容,而没有大规模强制要求剪辫子。
文武百官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下跪散朝,口呼吾皇圣明。
望着百官散去的身影。
皇帝奕纬也是松了一口气,只要允许剪辫子的口子一开。
时间一长,很多事情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若是自己下令,全国强行剪去辫子,必然是,反对声此起彼伏。
要不然,恐怕就连太上皇道光皇帝也会不答应。
如今能够开一个口子。
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剩下的,时间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
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
将会从此迈出重要一步。
第91章 谁人竟剪猪尾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