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章 吃绝户[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土地兼并,一直是历朝历代封建社会的顽固之疾。
      甚至可以负责任的说。
      大多数朝代都是败在了土地兼并。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想出了无尽的办法,可最后都在地主统治阶级的压力下无疾而终。
      面对道光皇帝的咨询,太子奕纬一时间无语的苦笑了一声,小心的斟酌着语言说道:
      “皇阿玛,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可真正要能根治这个问题,非得下大力气,大布局不可。
      古来帝王和圣贤们,对这个问题都曾经重视过。
      也给出了不少的解决方案。
      比如说南北朝的均田制。
      北宋时期王安石的方田均税制。
      明代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以及实行于康熙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
      (还包括孙中山总统时期的“耕者有其田”计划)
      但是这些事情,往往都人亡政息。
      就拿之前的摊丁入亩来说吧,这本是一条善政。
      可到了乾隆朝的时候,也渐渐被废除了,而且还是不废而废的那种。
      也就是说。
      即便是再好的政策,想要坚决贯彻,非得几代帝王,高度统一认知不可。
      并且持之以恒的坚决执行下去。
      而这些广有田产的官员乡绅(地主阶级),又怎么会舍得把自己手中的田产分出去呢?
      自然是不甘心的。
      即便帝王想改革,难度也是无异于自绝于天下。
      毕竟帝王只有一个,而广有田产的这些个官员乡绅以及富户。
      却是遍布全国,不知几何……
      即便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能否执行贯彻下去也是未知数。
      毕竟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
      若是强行推行,不得其法的话,恐有王莽之祸!”
      王莽之祸,教训极其深刻。
      典型的强行推行新政,而导致天下皆反。(当然他的政策也很奇葩)
      道光皇帝饱读史书,又岂能不知?
      忧心忡忡的,扶了扶额头,有些痛心说道:
      “难道就放任此事如此发展下去吗?
      你也知道,这些个百姓,要是无地耕种。
      早晚会成为流民,一旦被歹人所利用。
      天晓得,会不会冒出下一个天地会和天理教?
      放任如此……恐不利于社稷稳固……”
      太子奕纬依旧觉着很为难。
      毕竟土地兼并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
      王朝更替。
      可这种话要是在道光皇帝面前说出来。
      天晓得道光皇帝会不会大义灭亲?
      然后……主角卒!
      完结撒花!
      这个险奕纬万万不敢去冒,只好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儿臣倒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也不知可不可行。
      只是想来想要推行的话,怕是困难重重。”
      眼见道光皇帝投来鼓励的眼神。
      太子奕纬顿了顿,满脸的慎重:
      “儿子是这样想的,如果能够把土地所有权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所有,一种是农民集体所有(体现出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这这样一来,就彻底切断了土地兼并的源头。
      自古以来的几种方式,只是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做出的改革,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这个社会的现状。
      而历朝历代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土地永远向极少数人手中集中。
      虽说每个王朝建国之初。
      土地兼并现象,倒也并不严重。
      可这种现象总是暂时的。
      一到了大灾之年,或者老百姓遇到了,家族倾覆之难之时。
      他们的土地,是卖是留就由不得自己了。
      而每一户家庭的劫难,都是土地兼并的大好时机。
      而这种现象和行为,上至帝王,下至平头百姓都无法抗拒。
      哪怕是这些参与吞并的地主们,也无法改变。
      毕竟你不去兼并土地,别的地主也会去干这种事情。
      所以,依照儿臣看来。
      要解决问题要么推翻这个制度,要么祈祷世界上有无限的平原可以移民。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着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
      道光皇帝也是微微吃惊,这种说法简直闻所未闻,千古未见。
      可还是耐不住自己心里头的好奇,向前倾了倾身子,细细的问道:
      “你总是有一些新奇想法,阿玛呢,也不是要然一棍打死。
      只是有几个问题不得不问。
      第一,如今土地都在一些农民和地主的手中,如何收归国有?
      第二,土地都收归国有了?那老百姓岂不是更没地可种了?
      第三,若是突然改革,会不会让整个天下沸反盈天?”
      太子奕纬有些苦笑的点了点头:
      “回皇阿玛的话,再好的政策,也得符合国情才是。
      这个政策只是儿臣心中的一个想法,并没有打算贸然实施。
      而且吧,儿子打算,让现有的工厂,大肆吸收一些无地流民百姓。
      那这么一来,那些手里头,攥着大量土地而又抛荒不去耕种的地主。。
      势必会放任大量的田地抛荒。
      自古朝廷都设置了劝农使。
      这时候,便可以让劝农使前去查清,对那些任由田地荒芜的地主,为了避免土地浪费,实行土地收归国有。
      个别地主,自然无法对抗朝廷。
      而且。
      百姓若是遇上了家庭劫难,亦或是大灾大乱之年。
      确实需要出售土地的。
      那么土地只能优先出售给朝廷。
      由朝廷进行收购。
      这钱嘛,儿臣自认为还是拿得出来的,毕竟如今工厂一建再建。
      海上贸易也挣得盆满钵满。
      如今的朝廷并不差钱。
      另外一个就是,东北一带,可谓是地广人稀。
      那边的黑土地非常适合耕种,自古以来便有发配宁古塔,遣民充边的政策。
      一些无地耕种的百姓,儿臣认为。
      官府应适当登记,并妥善迁往东北一带,充实地方。
      而且,但凡愿意迁居东北的,可以免费分田分地,官府也会给予适当的奖赏和帮扶。
      土地国有制,儿臣也想着,如果一定要施行。
      不如实行试点试行制度。
      在全国择选几县而施行,并将这些县设为试点县。
      如果该政策并不符合大清国情的话,所损失的也不过是几县之地而已。
      如若成功,则可以顺势扩大试点区域范围。
      如果大多数地方都能够得以成功施行,再向全国推广。”
      道光皇帝满意的点头笑了笑:
      “好一个试点政策,依阿玛看,此策倒是可行……
      百姓出售土地,须由国家收购,倒也可行。
      嗯……
      这京郊的昌平州,不是有许多工厂吗?
      如此一来,必将吸引大量的工人劳力。
      到时候田产一旦无人耕种,那么这些土地,朝廷便可以理直气壮的进行收回。
      当然在此之前。
      先由户部向全国颁旨,严禁随意抛荒土地。
      一旦发现,朝廷必将强势收回。
      如此一来,数管齐下,想来也会有一定成效。”
      就在父子二人聊的热火朝天之时。
      侍卫

第70章 吃绝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