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这些年来,我们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也远销欧洲一带。
并且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长期以来只有我们赚英国和欧洲人的钱,他们却赚不了我们的钱。
多年积累之下,这些英国人便恼羞成怒。
为了弥补巨大的贸易逆差。
便开始向我们中国大肆倾销大烟,以赚取巨额的利润。
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能够让我们国家举国堕落。
这种大烟极易成瘾,官员贵族沾染了,轻则形骸消瘦,百病缠身。重则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而将领和士兵们沾染此物,更是会直接让我大清无可用之兵。
整个国家直接面临着外敌内患的威胁。
如果要从源头上查起,势必会全面断绝英国人的财路来源。
到那时,中英两国怕是必有一战。”
……
开战?
这可不是什么好词。
饶是胆大的林则徐,也不由得心惊胆战。
悄悄的环顾四周。
发现整个上书房空无一人,自己儿子一脸疲惫的强行端坐在桌子边,眼看一副快要昏昏欲睡的样子。
林则徐轻轻咬了咬牙:
“太子爷,咱们大清,自古便是天朝上国。
这英国,该不会这么大胆,公然挑衅咱们大清吧?!”
只见太子奕纬嘿嘿一声冷笑:
“林大人不要抱侥幸心理,你想想这个所谓的日不落帝国。
从只有半个四川大小,如今鲸吞天下。
算上所有的殖民地,国土已经达到了3,300万平方公里。
从疆域面积上来算,已经相当于咱们的两个大清国了。
你难道没想过这其中缘由吗?
就是因为这英国的科技水平发展迅速飞快。
他们的战舰大船,已经可以横行万里无忌。
你看看咱们大清的,都是一些舢板小船,大一点的都是运货的运河货船。如何能与之相匹敌?
再说枪支。
英国人早已抛弃了落后的弓箭。
几乎是全面装备燧发枪,而他们的大炮虽说是前装滑膛炮。
但由于他们的大炮工艺质量精良,射程已经达到了十里开外。
更更重要的是,这对他们来说是全方位的普及状态。
再看看咱们大清。
很多绿营民兵装备的都是弓箭,京城和边军,虽说也有燧发枪和火绳枪。
但是普及率装备率低的令人发指。
大多数士兵靠的还是弓箭。
撑死了也就能射个几十步(三四十米)。
若真的中英两国交锋,怕是难以招架呀。”
……
林则徐点了点头:“太子爷让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入京觐见。
想来已经是存了这个未雨绸缪的意思了吧?”
奕纬点了点头:“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如果中英一旦开战。
广东水师自然首当其冲。
我这个做太子的,自然要了解一下如今的广东水师是何等模样。
能不能抵抗英军,能不能足堪大任!
这种事情不得不考虑啊。”
……
一句话憋在林则徐喉咙里,如梗在喉,忽然想起了想起一件事情:
“臣依稀记得,中关村科技园的枪械厂,不是已经开发出了一批新式步枪了吗?”
一提到新式步枪,太子奕纬不由得一阵心疼:
“别提了,前一阵子化工厂大爆炸。
化工厂和枪械厂顿时一片废墟。
近段时间正在抓紧时间重建。
更何况这个新式步枪,如今发射药和子弹都已准备就绪。
但这个枪管,耐用性和硬度却一直无法提升。
炮管也是同理。
研发的进度就一直卡在了这里。
也就是说,现在的枪械厂,怕是无法提供什么帮助。”
……
林则徐低下头,眉头紧锁:“不知太子爷遇上了什么难题?不妨说将出来,说不定臣能够有所帮助?”
这话若是在旁人来说,太子怕是早就生气了。
但眼前说话的却是林则徐,太子也不好驳了他颜面,只好尴尬的笑了笑:
“眼下炼钢厂用的是转炉炼钢法,温度只能够达到1500度左右。
枪管需要的些许少量金属,其中有两种金属最难炼制和熔化。
一种是铬金属,一种是钨金属。
铬金属的熔化温度达到了1800度,钨金属就更别说了,没个3000多度,想都别想。
所以,现在做出来的步枪管,打个几十发子弹就彻底废了。
压根无法投入实战。”
原来是熔炼温度遇上了难题。
林则徐点了点头,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地方上收上来的税银,什么样子的都有。
各地地方上也要进行统一收集和熔炼,然后统一做成银元宝,才会上交国库。
这熔炼的过程中,倒也曾经遇过些许小问题。
有时地方上的官府熔炉,会采取二次加热熔炼的方式。
来进行加温,这样也许不容易炼化的东西,也会成功相融。”
嗯?
二次熔炼操作?
这一说,不由得让太子奕纬眼前一亮。
顿时高兴的直拍大腿。
仿佛找到了可靠的操作方法。
立刻拿起了手边的纸笔,记录了下来。
唰唰唰的,写了满满一篇。
毕竟历史上钨丝电灯泡的研制,也不是在3000度以下开展的。
而是通过碾压拉伸的方式而制作出钨丝。
同理,要想让钨,铬这种金属。成功的融入钢管材料。
可以将它拉伸的极细,然后通过高压电流熔化的方式,合并到合金钢材料里头。
亦或者可以降低质量要求。把钨,铬矿粉,以碾碎成矿粉的方式,加入熔炉之中。
虽然说得到的钨铬微金属含量不纯。
但制造出来的枪管,质量绝对可以远超二战时期的标准。
……
这一发现如何不让他欣喜若狂。
顿时奋笔疾书都忘了林则徐在边上一直尴尬的等待。
……
写完,又和林则徐详细聊了聊,许多禁烟一事的详细操作细节。
同样作为对禁烟一事,强硬态度的二人。
也渐渐,产生了一股惺惺相惜的相见恨晚之感。
竟然一直毫然不知的聊到了天黑。
甚至还痛饮了几杯酒。
……
太子奕纬很快不胜酒力,一头栽倒在桌上。
林则徐久经官场,倒只是有些脸色发红。
边上找来根薄毯,替太子奕纬披上。
轻轻的摇醒自己早已酣睡的儿子林汝舟。
父子二人正准备离去。
却见太子奕纬趴在桌上,旁边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宫灯。
灯光刺得他眼睛难受不已,连忙换了个方向趴着。
……
林则徐见状,颇为心疼的摇了摇头,看了看自己儿子:
“你不如等等,爹去把那盏宫灯吹灭,让太子爷睡个好觉。”
揭开那盏宫灯盖。
宫灯的矮铜柱之上,像个灯笼一般的古色古香宫灯里头,赫然矗立着一颗电灯泡。
林则徐看得满脸诧异。
依旧张嘴,鼓足口气,狠狠吹去。
一连吹了十几下,只见那宫灯灯泡,依旧未曾熄灭。
还是那般耀目亮眼,照的人睁不开眼睛。
林汝舟自言自语的走过来,“父亲,这盏宫灯怎么吹不灭呀?
我刚刚那还有杯没喝完的水,要不……咱们用水浇吧?”
郁闷的林则徐点了点头,费了这么大力气也吹不灭的宫灯,也是生平所未见。
只好点头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林汝舟也颇有大将之风,毫不犹豫的端起那盏水。
哗啦一声,便朝着宫灯里面的电灯泡泼去。
呲啦一声。
遇水的灯泡,灯座立刻便短路起来。
灯泡也随之而灭。
只是那残余的水渍,顺着宫灯的矮铜柱,往地上直流。
然后,一直流到了太子奕纬脚下。
昏睡中的太子。
整个人浑身发抖,一股强大的电流袭过全身。
瞬间只听得奕纬一声惨叫。
整个人连滚带爬的跌落在地。
惊魂落魄的看了看林则徐,又看了看林汝舟手中的水杯。
还有那个呲啦一声,冒着烟的宫灯。
仿佛明白,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39章 一泼水,差点电死个皇太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