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章 道光的伟大发现[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精神有些恍惚的道光皇帝。
      拒绝身边太监和侍卫的搀扶,踉踉跄跄的回到圆明园暖阁。
      最近发生的事情。
      一桩桩一件件,不但打破了他心中那仅存的些许骄傲。
      更击碎了他多年来的信仰和执念。
      ……
      高山瀛台。
      还是那座暖阁。
      道光皇帝在书房墙壁上,一脸感慨的,双手捧着一米长的羽箭。
      脸上带着些许,来自祖辈的骄傲。
      一脸自豪的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太子奕纬:
      “起来吧,地上凉。
      你看到这一支羽箭没有?”
      ……
      一身太子衮服的奕纬,茫然的点了点头。
      有些闹不清楚,道光皇帝好端端的唤自己来书房里。
      却是无奈的看着这长弓和羽箭。
      真不知这有啥看头?
      再厉害的长弓和羽箭,在新式步枪的压倒性攻势之下,已然成为一种摆设。
      而且还是丝毫不占优势的那种。
      见儿子茫然的抬起头。
      道光皇帝呵呵一笑,仿佛在儿子的无知眼神中找到了些许自尊。
      “太子啊,皇阿玛看你这眼神,就知道你心中定然是有所不屑。
      毕竟如今大清有了步枪和远程后装炮,这种高威力武器。
      寻常的弓箭,你看不上眼,自然也不足为奇。”
      ……
      道光皇帝顿了顿,指着那书房墙壁,4周挂满了清朝历代皇帝画像。
      脸上露出了颇为自豪的表情,仿佛大清勇士刚刚入关的时候,那些辉煌过往,也瞬间浮现在他眼前:
      “你知不知道?我大清军中普遍装备的这种长弓,和普通猎弓有什么区别吗?”
      太子奕纬茫然的摇了摇头。
      沉浸于自豪过往的道光皇帝并未察觉:
      “你要知道,崇祯朝的时候,明廷的火器就已经很先进了。
      各种火器几乎是百花齐放,什么样的款式都有。
      但这些火器在崇祯帝的管理下,要么是军饷不足,要么是弹药供给不足。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明朝火器的射程,基本上也就在几十米左右。
      太子你一直希望能够朝廷摒弃弓箭,而大力发展火器。
      但你不知,从前明到我大清,火器一直采用黑药粉和铅弹丸来发射。
      填装发射速度慢就不说了,一到大风天,大雨天,大雪天,几乎就派不上什么用场。
      反观我大清的清弓,集百家之长。
      弓箭的射程也能够达到几十米。
      你再看看这个羽箭的箭头。
      像不像一个小铲子?”
      ……
      太子奕纬接过来看了看,果然如此。
      这道光皇帝的书房陈列的羽箭,箭头各种款式都有。
      有破甲箭,有宽刃箭,还有三楞箭。
      但无一例外的是。
      这些羽箭都格外的长。
      粗略的量了一下,就没有低过一米的。
      再看看那一张张大弓。
      这种反曲梢弓,体型异常的大。
      整张弓的尺寸,几乎达到了1米4到1米6。
      太子奕纬脑子嗡嗡作响,试探性的尝试着拉了拉。
      竟然发现这反曲梢弓,又紧又沉!
      自己竟然拉不开。
      看到自己儿子,武功沦丧如此。
      道光皇帝,哀然一叹。
      “我大清崛起白山黑水之间。
      历代的八旗子弟,都以勇武见长。
      拉开这种大弓,是常规操作。
      你别小看了这种弓。
      这种弓的射程,也不比那些鸟铳低多少。
      而且相较而言。
      这大弓的射速反而要快一些,只是比放鸟铳,要稍微费力。
      你再看看这扁平的箭头,又扁又大又沉。
      10余丈内(三四十米)。
      一旦射杀入人体,便可以直接让对方丧失战斗能力。
      若是运气不好,射中他肩膀。
      这扁平厚重的箭头,就可以直接将他胳膊给铲掉下来。
      明末的那些将领,有些即使没有叛变,归降归我大清。
      也是在大战之中,被一箭给毙命。
      有鉴于此。
      既然我大清的大弓,威力和射速都不低于寻常的鸟枪鸟铳。
      我们历代祖先。
      自然也就更加提倡让八旗子弟,达到公马娴熟的地步,并且长时间保证勇武之风。
      所以,我大清的列祖列宗们向来提倡的这骑射功夫,是合情合理的。
      朕知道,太子你,对此深不以为然,那是因为你有信心能创造出更厉害的武器。
      但祖宗们的当时境遇和战争大背景,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事实也证明,祖宗们的这个决定并不是开倒车。
      凭借着出色的骑射功夫,我大清的八旗子弟,英勇的打下了这原本属于明国的花花江山。
      并且收服了蒙古,踏平了新疆西藏。
      就连三藩之乱,准噶尔之乱,大小和卓,张格尔以及白莲教……
      一个个的,都栽在了我大清的高超骑射之下。”
      ……
      一身太子衮服的奕纬,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
      原来清朝康熙乾隆皇帝,让八旗子弟格外崇尚骑射,竟然是这个原因。
      设身处地的想想。
      当时的统治者,站在廉价实用的角度上考虑。
      既然这清弓如此威猛,而且相对廉价。
      火器一定程度上,被政策上压制,也不足为奇了。
      ……
      好气又好笑的,看了看自己眼前的这个傻儿子,道光皇帝呵呵一笑:
      “朕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训斥于你。
      如今有步枪和远程后装炮,咱大清的这长弓。
      怕是就要像唐代的陌刀一样,再怎么辉煌!也要黯然退场喽。”
      道光有些伤感的将那一支羽箭,郑重的放在太子奕纬手中,满脸凝重:
      “这支扁头箭,乃是高宗乾隆爷用过的,咱大清在他的手里。
      疆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
      用你们中关村科技园的新式算法,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
      今日皇阿玛将这只羽箭交给你,希望你能够继承高宗乾隆爷的遗志和梦想。
      不论是守成国家,亦或是开疆拓土。
      这等职责,怕是要落在你的肩上了!”
      说完朝着窗外,望着那快要落山的夕阳余晖。
      愣愣的有些出神。
      仿佛窗外的这夕阳余晖,就像是一只脚踏进棺材,已经暮气沉沉的自己。
      良久……道光皇帝才回过头来。
      满脸的沧桑:“皇阿玛御极十年,先是被内务府骗,接着是被满朝文武骗。
      这些日子,呕血连连,身子骨早不如从前,。
      这一生,也活成了个笑话一般的存在。
      只希望百年之后,九泉之下,遇见了列祖列宗,愿他们不怪罪我才好。
      这大清江山,便指望你了。
      也愿这大清,能在你手上发扬光大。诸事且放胆去干,若觉得有些为难的,再来问阿玛!
      哼哼,这些个百官们平日上奏,都说这大清歌舞升平。
      可朕如何不知,这大清早已危机四伏,财政凋敝,怪象连连……
      各地天理教徒,和捻军,烽火四起。
      举国官员,贪墨舞弊成风。
      已经到了不大力整治也不行的地步了。
      如何整治风气,力挽狂澜,阿玛就全然交给你了……
      你……可有信心?!”
      ……
      听着这么庄重的托付。
      太子奕纬心情极为复杂的跪在地上:
      “皇阿玛言重了,儿臣还希望能跟在您膝下多多学习。
      还望皇阿玛不要轻易言弃。”
      嗯?
      听得儿子奕纬推脱。
      道光皇帝脸上闪过了些许愠怒之色,闷闷不乐说道:
      “朕如今抱病在床,身体大损。
      你是知道的。
      阿玛如今,以国家相托。
      你怎么可以说如此推脱的话语?”
      眼见道光发怒,太子奕纬心虚的跪在了地上,不敢言语。
      深呼一口气。
      道光像是想起了什么,手轻轻的摁在他肩膀上:
      “若是有空,你就随皇额娘去看看太后,多替朕,给她老人家请安。
      也算是替朕尽一尽孝心,好了,时间不早了,你去忙吧!”
      ……
      跪安之后,返回圆明园的太子奕纬。
      刚走到门口,便见自己的小院子黑压压跪满了一地官员。
      自己的骑射师傅桂明,在那边苦口婆心的劝着。
      听得太子爷返回小院子的脚步声。
      众多官员立即便来了精神。
      一个个纷纷朝着太子行礼。
      “臣西安将军开绍,敢向太子爷请战,山东泰安,虽然肃清。
      但山东其他地方以及河南,广西一带,多有捻军流民作乱。
      臣愿领兵,乘胜追击,将他们一举平定。还请太子爷恩准!”
      ……
      话还没说完,身边另一个武将就率先抢话:
      “太子爷,奴才镶蓝旗护军都统奕山,多年来熟读兵书战策,愿为大清建功立业。
      太子爷只需,拨给我万余兵马。
      奴才定然扫灭捻军,还天下一个太平。”
      ……
      旁的八旗子弟,奕纬可能有些生疏。
      但这个奕山,再熟悉不过了。
      他就是历史上和雍正帝争位的十四阿哥,允?的玄孙。
      也是道光皇帝的族侄。
      眼见他也跳出来,信誓旦旦拍着胸口要请战。
      太子奕纬不由得哑然失笑。
      ……
      见太子犹豫。
      就连跟随在太子身边的左宗棠和僧格林沁,也纷纷见机行事,跪在地上,请战不已。
      大阿哥奕纬无奈地伸了伸双手,做虚扶状:
      “诸位都是我大清的好男儿,且快快平身。请战一事,还需得从长再议。”
      ……
      跪在地上的众人,纷纷无动于衷。
      僧格林沁最是积极,抬起头来大声抱拳:“太子爷若是不肯答应,末将就一直长跪在此。”
      弄得太子心中暗笑不已,你僧格林沁才十七八岁,从来没带过兵,算什么末将?
      可人类的盲从性,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发挥。
      眼见僧格林沁带头。
      开绍,奕山,左宗棠,也纷纷有样学样。
      信誓旦旦的说,要是不答应就长跪不起。
      就在太子奕纬,为难之间。
      站在他身后的骑射师傅桂明,也扑通一声跪在了他脚边。
      一脸悲愤:
      “太子爷,奴才负责教导太子十余载。
      满腔报国之心,一直得不到施展,如今,我大清有如此神器……
      新式步枪射程达一里开外(500米为一里)。
      远程后装炮,射程更是高达十数里。
      更别说有飞天投弹之物。
      如今各地捻军,活跃嚣张,他们冲击官府,煽动百姓,危祸地方。
      若不剿灭!朝廷体统与颜面何在?
      奴才不才,愿亲自领兵,踏平捻军。
      如若不胜,绝不还朝!
      请太子爷,看在你我师徒多年的情分上,恩准奴才请战吧!”
      ……
      到这时,太子奕纬不由傻了眼。
      如果说只是左宗棠和僧格林沁请战。
      自己可以毫不犹豫的,以他们才十七八岁的年纪,需要栽培磨砺,加以大方拒绝。
      就算是皇亲国戚的奕山,身经百战的西安将军开绍,也可以推脱户部钱粮不足,而不给应允。
      ……
      但这个教了自己十几年骑射功夫的师傅桂明。
      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借口拒绝。
      毕竟这个桂明,连师徒十几年情分都搬出来了。
      一副豁出去,不要脸皮就是要让自己逼着答应的架势。
      闻言的太子奕纬,不由苦笑不已。
      无奈的摊了摊手:
      “诸君报国心切,我这个做太子的如何不知。
      只不过,本太子拒绝了谁,这心里头啊,只怕都不好受!
      毕竟诸君,都是国家栋梁。
      只是,国家有难处,本太子不得不拒绝诸位啊。”
      ……
      得得得,又来了。
      推脱打太极这种事情,身为师傅的桂明,如何对自己徒儿不了解?
      有些揶揄笑道:“为人臣者,被国家奉养几十年。
      活着的意义,自然是为国分忧。
      国家若有什么难处!请太子爷不妨说将出来。
      但凡奴才们能够办得到的,绝不推辞!”
      ……
      “是啊!我等愿意为国分忧,还请太子爷恩准。”左宗棠,僧格林沁,奕山和开绍,顿时齐声喊道。
      嗓门之大,吼的太子奕纬,头疼不已。
      这些个倔强武夫!
      ……
      奕纬无奈的挥了挥手:
      “罢了罢了,看来你们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这样吧,地上凉,都起来。
      且随本太子,书房议事。”
      ……
      即便身为太子。
      圆明园里的书房,也不会有多大和宽敞。
      此时此刻。
      这原本就不大的书房里。
      竟然摆着一尊大炮和一支步枪。
      众人可都是亲眼见过,在伏虎坳,就是靠着这些步枪和大炮,剿灭过3000捻军的盛况。
      书房里摆的这种大炮和步枪又如何不熟悉?
      顿时众人,毫无顾忌的开始围观起来。
      作为即将要准备请战带兵作战的武将。
      大家都是兵器的行家里手。
      尤其是西安将军开绍,更是其中佼佼者。
      一眼便看出了这书房的大炮和步枪,不寻常之处。
      惊讶的低声惊呼起来:
      “这……这……这大炮炮管怎么开裂了?”
      作为太子的师傅,桂明也惊讶的拿起一支步枪。
      反复不敢相信的看了看:
      “太…太子爷,这步枪,怎么……”
      悠然饮茶的太子奕纬,长长的叹了口气。
      慢悠悠地从太师椅上站起,背着双手像个小领导一般,踱步过来。
      语气之间充满失落:“本太子虽说是半君。
      可向来也是对诸君,知根知底,从无遮瞒。
      这便是本太子,拒绝你们请战的原因。”
      说完接过桂明手中的那一只长步枪。
      三下五除二就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之中,把那支步枪,拆成一个个小零件。
      最后拿起那根枪管对众人说道:
      “大家看见这根枪管了吧?枪管已经开裂炸膛。
      可能诸位还不知道这其中缘由。
      那是因为,枪械厂虽然能够,把这步枪按照本太子的草图设计出来。
      但这枪管的材料一直不达标。
      子弹射击达到了几十上百发后,步枪枪管便开始开裂炸膛。
      如诸君所见。
      这个远程后装炮,炮弹在炮管尾部装弹,这种设计,搭配相应的中心底火炮弹,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可也有一样的毛病,那就是这个大炮炮管,所用的合金材料,一直都不达标。
      发不了几发炮弹,就会让炮管报废。
      你们说,这种情况,还怎么答应你们请战?还怎么让你们用新武器,在战场上逞威?”
      ……
      众人齐齐的,默然无语。
      原本想象中,寄予厚望的新式步枪和大炮,都遭遇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这还真不是太子故意推脱。
      原本众人热情如火的积极性,瞬间遭受到了冷水泼击。
      只是左宗棠还有些不死心,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大胆的提出了质问。
      (历史上的左宗棠性格也如此,收复新疆被否定,依然硬着头皮,自己解决钱粮问题,从而收复新疆。)
      “太子爷,这民间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究竟是这枪管炮管遇上了什么样的难题?不妨说将出来,或许集思广益之下,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是啊,是啊,还请太子明示,我等愿为国分忧。”众人纷纷附和。
      听着这个腔调,太子奕纬顿时都被气乐了。
      大笑的指着他们:“罢了罢了,这种事情你们就别添乱了。
      如今特种炼钢厂用的是转炉炼钢法,生产出来的高碳钢,不论是碳钢纯度还是层深硬度,都比以往的鸟铳材料要强的多。
      但你们不知道。
      新式的大炮炮管,步枪枪管,对材料要求极高。
      如今的高碳钢压根无法满足需求。
      能使用,但耐用度,十分不尽人意。
      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各个金属矿的开发和提炼。
      目前,阿尔泰(外蒙古)钨矿,额尔登特(外蒙古)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都已在开采之中。
      只不过,量产的蒸汽机虽然已经运往这些矿场,但不论是钻头,还是挖掘方式,都不尽人意。
      相应的钨矿和铜钼矿,挖出来的矿产,贵金属提纯过程,更是十分糟糕和不理想。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大这些特有金属矿的投入。
      只要这些稀有金属能够成功提炼,到时候,在这些高碳钢里加入稀有金属。
      组成的合金钢,将会大大提高枪管炮管的硬度和耐用程度。
      到那时,远程后装炮和步枪,才算是真正的成熟和完善。
    &nbs

第32章 道光的伟大发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