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章 捻军起义[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拖着病体,也要强行上朝的道光皇帝,连番吐血之下,终究还是被重新抬回了圆明园休养。
      只是这一路上却不曾消停。
      口里兀自在嘟囔着:
      百官误朕,百官误朕……
      听得在一旁陪侍的大阿哥,直摇头不已。
      记得当初,明朝末年亡国的崇祯皇帝,站在那棵歪脖子树之前,也是说的这句话。
      简单的一句:百官误朕。
      就把自己多年来,治国不力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而随行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干嚎着嗓子。
      言语之间要多诚恳就有多诚恳。
      “臣等无能,以致国事崩坏如此,可万岁爷,您千万要珍重龙体呀。”
      嘴上说归说。
      但这些个文武大臣,心里头怎么想,只有天知道了。
      毕竟穿旧官袍的这种事情。
      归根到底,也不是文武百官自己愿意的。
      毕竟前面有两个穿新官袍的,已经被你老人家收拾了。
      久而久之,谁还敢在这种事情上,触皇帝的眉头。
      谁还敢在这种大是大非事情上,破坏了皇帝苦心经营的节俭(抠门)风气。
      ……
      至于皇帝吐血发脾气。
      干我百官何事?实在不是我们所能预料和控制的。
      ……
      圆明园寝宫内。
      高山瀛台。
      里里外外的太监和宫女,以及太医们忙得不可开交。
      众多大臣纷纷跪在了皇帝的高阁外。
      道光躺在了病榻之上,昏迷不醒。
      闻讯赶来的孝慎皇后和皇太后,也是一脸的焦急。
      浑然没有主意。
      太医们只是推说,皇帝已经气血攻心,元气大失,五脏六腑皆已受损。
      开出来的药方,也只是一些培元固本的稳妥路线。
      看得孝慎皇后直摇头不已。
      和睿郡王奕纬一般,纷纷把最后的希望投向了西洋太医。
      这个刚刚慌慌忙忙,走进大殿的西洋太医,也是一脸神色匆忙。
      脸上还带着个鲜红的巴掌印。
      看的睿郡王奕纬只皱眉头:“先生,你这是怎么了?脸上带着个这么明显的巴掌印?”
      西洋太医满脸郁闷:
      “你们中国文化真是太博大精深了。
      我刚刚在京城进里闲逛迷路了。
      就找了个女孩问路。
      我想着姑娘和姑妈,这后面带着的“娘”和“妈”不都是母亲的意思嘛!
      我就朝着那女孩喊姑妈了,结果那女孩毫不犹豫的给了我一耳光。”
      奕纬:……
      孝慎皇后:……
      一脸无语的太后瞪了瞪眼皮,忧心如焚的看着躺在病床之上的儿子道光。
      气急败坏的喊道:“快别说那些有的没的了。
      你们这些太医,先商量一下如何治好万岁爷。
      那个谁……西洋大夫。
      万岁爷如今病情崩坏如此,你可有什么康复良方?”
      做了些简单的检查,和病情病史询问。
      西洋太医一脸无奈的摊了摊双手:
      “你们国王情况十分不理想,长期呕血,情绪也处于极度暴怒。
      导致他的颅脑神经被淤血压迫。
      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开颅……”
      ……
      啥?
      开颅?
      太后和孝慎皇后婆媳两人对视一眼,满脸震惊的不敢相信。
      站在一旁的奕纬,也心中暗道糟糕。
      显然这位西洋太医没学过三国。
      要是他知道华佗是怎么死的,定然不会说出这么糊涂的话。
      他压根不知道。中原政权的统治者所忌讳之事。
      很显然。
      毫不出意外的太后,顿时勃然大怒。
      一听到开颅二字,便直接下令把这个西洋太医,拖出去乱棍打死。
      可怜这个西洋太医,到死也没明白。
      怎么中国这个神秘国度,会如此奇葩。
      为什么一说开颅,太后就会愤怒的将自己拖出去乱棍打死。
      为什么大街上的姑娘,喊他一句姑妈就会愤怒的给自己一耳光。(娘和妈不都一个意思吗?)
      奕纬轻轻的往前踏了一步,正准备出声阻拦。
      忽然只见一只手,坚定有力的摁住自己肩膀。
      回头一看。
      竟是帝师杜受田,这位凭一己之力,就把历史上的咸丰皇帝,硬生生推上皇位的高人。
      只见他眯着眼,坚定的朝着自己微微摇了摇头。
      示意自己,万万不可干这鲁莽之事。
      奕纬心中一阵苦涩。
      果然身在皇家,忌讳颇多。
      若是自己出言,对这位西洋太医鼎力支持。
      天晓得会被安上什么不轨罪名。(弑君与不孝)
      尤其是自己这么敏感的身份。
      只好黯然作罢。
      就像是那些愚昧的老百姓,拦住火车和铁路一般。
      你明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科学,你却无法短时间的,扭转他们根深蒂固的内在想法。
      随着太监们把三碗煎作一碗。
      给道光皇帝喂药之后。
      道光悠悠醒来,眨了眨眼睛,下意识的就开始呼喊大阿哥:
      “奕纬啊,外头是不是天黑了?怎么不点灯呀?”
      ……
      此话一出,不光是睿郡王奕纬,就连跪在地上的文武大臣也纷纷暗自心惊。
      高山瀛台外头的天色,明明是满天红霞,日暮黄昏时刻。
      可道光皇帝竟然问外头是不是天黑了?
      奕纬吃惊的悄然伸手,在道光皇帝面前晃了晃。
      竟然发觉他,毫无察觉。
      一个可怕的念头,直升心头。
      道光皇帝,瞎了……
      暖阁里,太后,皇后,文武百官纷纷愣了愣神。
      打心眼里无法接受这个突然发生的事实。
      孝慎皇后一时间心里没了主意,凄惶的把目光投向睿郡王奕纬。
      却见大阿哥也投来求助的目光。
      两人齐齐一声长叹。
      ……
      年老的太后,却是受不住这打击,激动的带着哭腔,扑向了道光皇帝:
      “儿呀,我是你额娘呀,你睁眼看看啊!我是你额娘呀!外头太阳还没下山呢。”
      脑子嗡嗡直响,这句话在道光皇帝听来,不亚于晴天霹雳。
      只见他慌张的胡乱挥舞双手,满脸不敢相信:
      “太阳还没下山,朕怎么就看不见了?
      啊?!
      朕怎么就看不见了?
      太医呢?太医呢?太医何在?!”
      一众太医慌忙的一拥而上。
      把脉的把脉,为他掀眼皮的掀眼皮。
      在道光皇帝身上忙碌起来。(不是那种忙碌)
      ……
      良久,这才诚惶诚恐的跪在道光皇帝面前:
      “万岁爷莫急,这段时间来,万岁爷常常发怒,气怒攻心,淤秽(淤血)不但压迫了万岁爷的脑部神经,就连万岁爷的眼部神经也受到了压迫。
      所以万岁爷这才会有突然失明的状况……”
      愤怒的挥了挥手。
      道光皇帝才不听这种乱七八糟的理论,急不可耐的打断他话语:
      “朕……朕不要听这些,你只需要告诉朕,这眼睛,什么时候才能看得见?嗯?”
      眼见道光皇帝愤怒的逼问。
      几个太医也是顿时哑然。
      自己是太医,但不是神仙。
      这种事情怎么敢和皇帝打包票。
      领头的白胡子老太医,只好打了个太极:
      “此事尚不好说,臣等只能用空心银针,尝试为万岁爷扎针放血,或能起到效果。
      短则几月,长达数年!也都是有可能的,此事欲速则不达,还请万岁爷……”
      话还没说完。
      道光皇帝,愤怒的从病床上直直坐起。
      一双手胡乱的开始推搡。
      “朕不听,朕不听……
      你们这些太医,哪次说话不都是这样模棱两可?净说些似是而非的话。
      朕只想知道,朕哪一天才可以看得见?
      若是说不到朕满意,你们……你们……全部得死,全部得死!”
      吓得一众太医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求饶。
      刚刚一个倒霉的西洋太医,还被拖出去乱棍打死了。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谁也不敢在这皇帝气头上,触他的霉头。
      暖阁外的众多大臣,也齐刷刷的再次跪倒在地。
      齐声高呼:“还请万岁爷珍重龙体!切莫动怒。”
      可这些大臣不说话还好。
      一说话,便瞬间再次激怒了道光皇帝。
      激动的道光皇帝,跌跌撞撞的从床上翻滚下来。
      歇斯底里的,伸手指着这些个文武百官,大声吼道:
      “滚!滚……你们都给我滚!
      你们这些个大臣,有几个是对朕真心的?
      一个个的,尽把新官袍,刻意做旧做破,然后集体演戏给朕看。
      你们都知道,就朕不知道。
      朕是瞎了眼,才会选你们做大臣。
      你们不要在这里可怜朕了。
      朕没脑子,现在连眼睛都瞎了!
      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滚,都给朕滚,滚得越远越好……”
      ……
      手舞足蹈的愤怒说着,道光皇帝双手胡乱乱抓。
      抓着个板凳,直接往外头扔。
      抓着个花瓶,也往外头扔。
      。
      ……
      吓得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纷纷仓皇躲避。
      这些个百官,联合起来穿破旧衣服,联手诓骗他。
      顿时让道光皇帝,心里压根就没安全感。
      自然也不会对他们它有什么好脾气。
      ……
      整个暖阁,顿时大乱。
      上至皇后和太后,下至文武百官哪个见过这么混乱的状况?
      一时间纷纷都没了主意。
      奕纬趁道光皇帝不注意,直接走过身后,将他拦腰抱住。
      朝着百官吼道:
      “万岁爷不高兴了,你们还不请罪退下?!难不成,还等着吃竹笋炒肉吗?”
      竹笋炒肉,就是挨板子。
      众多文武大臣,眼见大阿哥发话了,忙不迭的跪在地上请了个罪,便准备慌忙退去。
      可谁知,百官刚刚退到门口,却见道光皇帝愤怒的一声大喝:
      “都给朕回来!
      给朕听好了。
      朕近日龙体抱恙,难堪国事。”
      说着,便胡乱紧紧抓着儿子奕纬的双手。
      满脸的伤感和沧桑:
      “皇长子奕纬,勤恭克敏,多谋善断,可堪大任。
      今,特敕封皇太子,朕抱病期间,由皇太子总揽国事。
      诸卿见皇太子如见朕,但有不听号令者,无需请禀,可先斩后奏!
      望诸卿,就像侍奉朕那般,好好辅佐皇太子!”
      说罢,也不过百官还没回过神来。
      重重的在儿子奕纬手背上一拍:
      “好为之,好为之!”
      说着说着,便有些孤独凄然的往病榻上走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睿郡王奕纬整个人发愣不已。
      啥?
      我已经是太子了?
      真让人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实在有些不敢相信。
      回过神来的众多文武百官,纷纷跪在地上大声恭贺:
      “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
      听得这声恭贺。
      作为皇太子的奕纬,刚准备虚抬双手,虚扶起文武百官。
      只听得身后,传来一阵不合时宜的响声。
      瞎了眼的道光皇帝,伸出双手乱摸着,走到茶桌面前。
      顿时一个重心不稳,便撞翻在地。
      哎哟一声,昏死过去……
      顿时整个暖阁,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
      此番剧变之下。
      道光皇帝总算是消停了一点。
      再也没想过要插手政事,一两个月来都窝在了高山瀛台的暖阁里。
      毕竟圆明园这地方,格外的气候宜人,适合养老居住。
      休养病情自然也不在话下。
      一两个月过去了。
      经过一众太医的精心治疗,道光皇帝总算是恢复了视力。
      每日足不出户,通过报纸以及瓜尔佳·代善的日常禀报,来了解朝廷里发生的一些事务。
      高山瀛台的一处长亭,这地势高的,简直堪称一个?望台。
      人坐在这里,可以很清晰的看见山脚下,不远处的中关村科技园。
      一队队铁道兵,正在刻苦训练队形。
      道光皇帝指了指,那铁道兵手中拿着的新式长枪。
      看着身边的瓜尔佳·代善:“他们拿着的那个是我们大清的鸟铳吗?
      为什么顶部像是红缨枪一般,闪闪发亮。”
      瓜尔佳·代善摇了摇头:“回万岁爷的话,他们所配置的好像是新式步枪。
      枪头部位配置的是三棱刺刀,在阳光的照耀下,所以会显得有些闪闪发光。”
      说完便朝着身边侍卫挥了挥手。
      命人到中关村科技园,取了一柄新式步枪过来。
      ……
      刚刚恢复视力不久的道光皇帝,眯了眯眼睛,虽说视力已经慢慢恢复,但终究有些酸痛后遗症。
      并且由于上了年纪,眼睛开始有些。看东西微微吃力起来。
      握着手中的这一柄新式步枪,道光皇帝满脸嫌弃的撇了撇嘴巴:
      “你说太子整天研发这些枪械,到底有什么用哟?
      依朕看,作用未必就能厉害得过我们大清的鸟铳。
      每个月拿这么多的银子经费,开办枪械厂化工厂。
      现在倒好了,听说他最近还搞了个什么光学厂,你说说,你说说……
      一天到晚,净折腾那些有用的没用的是干什么?
      把这些银子节省下来,存在国库该多好?!
      山东捻军作乱,当地的百姓是嗷嗷待哺。
      都在等到救济呢!”
      ……
      站立在一旁的瓜尔佳·代善,好气又好笑的摇了摇头。
      默默的从怀中掏出了两样物事。
      恭恭敬敬的,搁在了道光皇帝面前。
      道光郁闷的拿起,疑惑的看向了代善。
      其中一件东西他是很熟悉的。
      那是一副老花镜,眼镜这个东西,早在乾隆雍正时期就很流行了。(明朝也有)
      戴上这副老花镜。
      道光皇帝,肯定的点了点头:“这副老花镜不错,镜片极为干净剔透,毫无杂质。
      看东西也十分清楚。
      只是这有两个铁筒的是什么东西?”
      瓜尔佳·代善半跪着说道:“回万岁爷,这个是光学镜片厂最新研发出来的千里眼。
      您放在眼上,便可以看见远处的事物。”
      ……
      诧异的道光皇帝,当即放在了鼻梁上观看起来。
      只见远处中关村科技园,那些铁道兵训练场景都尽收眼底,看得清清楚楚。
      好好打量了一下手中的这个千里眼。(望远镜)
      道光皇帝不由啧啧称奇:“看来朕错怪太子了,这千里眼,端的是个好东西。
      若是用在行军打仗之上,军中的斥候和大将,都每人佩戴上一个。
      作战之时,岂不如虎添翼?”
      ……
      瓜尔佳·代善识相的弯了弯腰:
      “万岁爷圣明,太子也是这么想的。”
      听得这话的道光皇帝哦的一声:
      “太子真是这么想的吗?有趣有趣。
      那你说说,朕和太子,谁更贤明?!”
      ……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的瓜尔佳·代善整个人嘴唇直抽抽。
      顿时真想给自己一个耳光。
      这个问题纯粹是送命题啊,稍有个答不好就会丢命。
      尴尬的笑了笑,瓜尔佳·代善满脸苦笑:
      “万岁爷这是说哪的话?也只有您这般贤明无双的皇帝,才能生得出同样贤明的太子爷呀。”
      哈哈哈哈。
      道光皇帝,仰天长笑,显然这个回答让他很是满意。
      随手翻着太子奕纬批过的奏折,翻到其中一本。
      看着看着,便开始慢慢脸色多云转阴。
      继而有些愤怒的将奏折狠狠摔在桌上。
      嘴边愤愤不平:“太子简直是胡闹。
      这山东捻军起事,各处纷纷响应。
      西安将军开绍,好不容易平定了山东泰安的一支捻军。
      俘敌三千余人。
      本来朕都打算,让西安将军开绍,押进京师受降,献俘太庙。
      太子竟然以劳民伤财给拒绝了。”
      ……
      这种国家大事。
      站在一旁的瓜尔佳·代善,还真不好插嘴。
      站在一旁之后,只好默然无语。
      愤怒中的道光皇帝仿佛想起来了什么,看着代善说道:
      “先前朕不是给过西安西将军开绍旨意吗?
      这些日子以来,朝廷威信下降。(我道光太丢面子了)
      好不容易生擒泰安一支捻军,正好可以押进京城。
      用来献俘太庙,以振奋人心。
      真不知太子怎么想的?
      对了,西安将军开绍现在何处?没有奉旨进京吗?”
      轻轻摇了摇头,瓜尔佳代善镇静的看着道光皇帝:
      “万岁爷莫忧,西安将军开绍,并没有理会太子殿下的驳回。
      而是按照先前万岁爷的旨意,直接押送俘虏进京了。
      现如今就在昌平州,只要万岁爷一声令下。
      他们就可以搭

第31章 捻军起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