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病体,也要强行上朝的道光皇帝,连番吐血之下,终究还是被重新抬回了圆明园休养。
只是这一路上却不曾消停。
口里兀自在嘟囔着:
百官误朕,百官误朕……
听得在一旁陪侍的大阿哥,直摇头不已。
记得当初,明朝末年亡国的崇祯皇帝,站在那棵歪脖子树之前,也是说的这句话。
简单的一句:百官误朕。
就把自己多年来,治国不力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而随行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干嚎着嗓子。
言语之间要多诚恳就有多诚恳。
“臣等无能,以致国事崩坏如此,可万岁爷,您千万要珍重龙体呀。”
嘴上说归说。
但这些个文武大臣,心里头怎么想,只有天知道了。
毕竟穿旧官袍的这种事情。
归根到底,也不是文武百官自己愿意的。
毕竟前面有两个穿新官袍的,已经被你老人家收拾了。
久而久之,谁还敢在这种事情上,触皇帝的眉头。
谁还敢在这种大是大非事情上,破坏了皇帝苦心经营的节俭(抠门)风气。
……
至于皇帝吐血发脾气。
干我百官何事?实在不是我们所能预料和控制的。
……
圆明园寝宫内。
高山瀛台。
里里外外的太监和宫女,以及太医们忙得不可开交。
众多大臣纷纷跪在了皇帝的高阁外。
道光躺在了病榻之上,昏迷不醒。
闻讯赶来的孝慎皇后和皇太后,也是一脸的焦急。
浑然没有主意。
太医们只是推说,皇帝已经气血攻心,元气大失,五脏六腑皆已受损。
开出来的药方,也只是一些培元固本的稳妥路线。
看得孝慎皇后直摇头不已。
和睿郡王奕纬一般,纷纷把最后的希望投向了西洋太医。
这个刚刚慌慌忙忙,走进大殿的西洋太医,也是一脸神色匆忙。
脸上还带着个鲜红的巴掌印。
看的睿郡王奕纬只皱眉头:“先生,你这是怎么了?脸上带着个这么明显的巴掌印?”
西洋太医满脸郁闷:
“你们中国文化真是太博大精深了。
我刚刚在京城进里闲逛迷路了。
就找了个女孩问路。
我想着姑娘和姑妈,这后面带着的“娘”和“妈”不都是母亲的意思嘛!
我就朝着那女孩喊姑妈了,结果那女孩毫不犹豫的给了我一耳光。”
奕纬:……
孝慎皇后:……
一脸无语的太后瞪了瞪眼皮,忧心如焚的看着躺在病床之上的儿子道光。
气急败坏的喊道:“快别说那些有的没的了。
你们这些太医,先商量一下如何治好万岁爷。
那个谁……西洋大夫。
万岁爷如今病情崩坏如此,你可有什么康复良方?”
做了些简单的检查,和病情病史询问。
西洋太医一脸无奈的摊了摊双手:
“你们国王情况十分不理想,长期呕血,情绪也处于极度暴怒。
导致他的颅脑神经被淤血压迫。
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开颅……”
……
啥?
开颅?
太后和孝慎皇后婆媳两人对视一眼,满脸震惊的不敢相信。
站在一旁的奕纬,也心中暗道糟糕。
显然这位西洋太医没学过三国。
要是他知道华佗是怎么死的,定然不会说出这么糊涂的话。
他压根不知道。中原政权的统治者所忌讳之事。
很显然。
毫不出意外的太后,顿时勃然大怒。
一听到开颅二字,便直接下令把这个西洋太医,拖出去乱棍打死。
可怜这个西洋太医,到死也没明白。
怎么中国这个神秘国度,会如此奇葩。
为什么一说开颅,太后就会愤怒的将自己拖出去乱棍打死。
为什么大街上的姑娘,喊他一句姑妈就会愤怒的给自己一耳光。(娘和妈不都一个意思吗?)
奕纬轻轻的往前踏了一步,正准备出声阻拦。
忽然只见一只手,坚定有力的摁住自己肩膀。
回头一看。
竟是帝师杜受田,这位凭一己之力,就把历史上的咸丰皇帝,硬生生推上皇位的高人。
只见他眯着眼,坚定的朝着自己微微摇了摇头。
示意自己,万万不可干这鲁莽之事。
奕纬心中一阵苦涩。
果然身在皇家,忌讳颇多。
若是自己出言,对这位西洋太医鼎力支持。
天晓得会被安上什么不轨罪名。(弑君与不孝)
尤其是自己这么敏感的身份。
只好黯然作罢。
就像是那些愚昧的老百姓,拦住火车和铁路一般。
你明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科学,你却无法短时间的,扭转他们根深蒂固的内在想法。
随着太监们把三碗煎作一碗。
给道光皇帝喂药之后。
道光悠悠醒来,眨了眨眼睛,下意识的就开始呼喊大阿哥:
“奕纬啊,外头是不是天黑了?怎么不点灯呀?”
……
此话一出,不光是睿郡王奕纬,就连跪在地上的文武大臣也纷纷暗自心惊。
高山瀛台外头的天色,明明是满天红霞,日暮黄昏时刻。
可道光皇帝竟然问外头是不是天黑了?
奕纬吃惊的悄然伸手,在道光皇帝面前晃了晃。
竟然发觉他,毫无察觉。
一个可怕的念头,直升心头。
道光皇帝,瞎了……
暖阁里,太后,皇后,文武百官纷纷愣了愣神。
打心眼里无法接受这个突然发生的事实。
孝慎皇后一时间心里没了主意,凄惶的把目光投向睿郡王奕纬。
却见大阿哥也投来求助的目光。
两人齐齐一声长叹。
……
年老的太后,却是受不住这打击,激动的带着哭腔,扑向了道光皇帝:
“儿呀,我是你额娘呀,你睁眼看看啊!我是你额娘呀!外头太阳还没下山呢。”
脑子嗡嗡直响,这句话在道光皇帝听来,不亚于晴天霹雳。
只见他慌张的胡乱挥舞双手,满脸不敢相信:
“太阳还没下山,朕怎么就看不见了?
啊?!
朕怎么就看不见了?
太医呢?太医呢?太医何在?!”
一众太医慌忙的一拥而上。
把脉的把脉,为他掀眼皮的掀眼皮。
在道光皇帝身上忙碌起来。(不是那种忙碌)
……
良久,这才诚惶诚恐的跪在道光皇帝面前:
“万岁爷莫急,这段时间来,万岁爷常常发怒,气怒攻心,淤秽(淤血)不但压迫了万岁爷的脑部神经,就连万岁爷的眼部神经也受到了压迫。
所以万岁爷这才会有突然失明的状况……”
愤怒的挥了挥手。
道光皇帝才不听这种乱七八糟的理论,急不可耐的打断他话语:
“朕……朕不要听这些,你只需要告诉朕,这眼睛,什么时候才能看得见?嗯?”
眼见道光皇帝愤怒的逼问。
几个太医也是顿时哑然。
自己是太医,但不是神仙。
这种事情怎么敢和皇帝打包票。
领头的白胡子老太医,只好打了个太极:
“此事尚不好说,臣等只能用空心银针,尝试为万岁爷扎针放血,或能起到效果。
短则几月,长达数年!也都是有可能的,此事欲速则不达,还请万岁爷……”
话还没说完。
道光皇帝,愤怒的从病床上直直坐起。
一双手胡乱的开始推搡。
“朕不听,朕不听……
你们这些太医,哪次说话不都是这样模棱两可?净说些似是而非的话。
朕只想知道,朕哪一天才可以看得见?
若是说不到朕满意,你们……你们……全部得死,全部得死!”
吓得一众太医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求饶。
刚刚一个倒霉的西洋太医,还被拖出去乱棍打死了。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谁也不敢在这皇帝气头上,触他的霉头。
暖阁外的众多大臣,也齐刷刷的再次跪倒在地。
齐声高呼:“还请万岁爷珍重龙体!切莫动怒。”
可这些大臣不说话还好。
一说话,便瞬间再次激怒了道光皇帝。
激动的道光皇帝,跌跌撞撞的从床上翻滚下来。
歇斯底里的,伸手指着这些个文武百官,大声吼道:
“滚!滚……你们都给我滚!
你们这些个大臣,有几个是对朕真心的?
一个个的,尽把新官袍,刻意做旧做破,然后集体演戏给朕看。
你们都知道,就朕不知道。
朕是瞎了眼,才会选你们做大臣。
你们不要在这里可怜朕了。
朕没脑子,现在连眼睛都瞎了!
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滚,都给朕滚,滚得越远越好……”
……
手舞足蹈的愤怒说着,道光皇帝双手胡乱乱抓。
抓着个板凳,直接往外头扔。
抓着个花瓶,也往外头扔。
。
……
吓得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纷纷仓皇躲避。
这些个百官,联合起来穿破旧衣服,联手诓骗他。
顿时让道光皇帝,心里压根就没安全感。
自然也不会对他们它有什么好脾气。
……
整个暖阁,顿时大乱。
上至皇后和太后,下至文武百官哪个见过这么混乱的状况?
一时间纷纷都没了主意。
奕纬趁道光皇帝不注意,直接走过身后,将他拦腰抱住。
朝着百官吼道:
“万岁爷不高兴了,你们还不请罪退下?!难不成,还等着吃竹笋炒肉吗?”
竹笋炒肉,就是挨板子。
众多文武大臣,眼见大阿哥发话了,忙不迭的跪在地上请了个罪,便准备慌忙退去。
可谁知,百官刚刚退到门口,却见道光皇帝愤怒的一声大喝:
“都给朕回来!
给朕听好了。
朕近日龙体抱恙,难堪国事。”
说着,便胡乱紧紧抓着儿子奕纬的双手。
满脸的伤感和沧桑:
“皇长子奕纬,勤恭克敏,多谋善断,可堪大任。
今,特敕封皇太子,朕抱病期间,由皇太子总揽国事。
诸卿见皇太子如见朕,但有不听号令者,无需请禀,可先斩后奏!
望诸卿,就像侍奉朕那般,好好辅佐皇太子!”
说罢,也不过百官还没回过神来。
重重的在儿子奕纬手背上一拍:
“好为之,好为之!”
说着说着,便有些孤独凄然的往病榻上走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睿郡王奕纬整个人发愣不已。
啥?
我已经是太子了?
真让人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实在有些不敢相信。
回过神来的众多文武百官,纷纷跪在地上大声恭贺:
“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
听得这声恭贺。
作为皇太子的奕纬,刚准备虚抬双手,虚扶起文武百官。
只听得身后,传来一阵不合时宜的响声。
瞎了眼的道光皇帝,伸出双手乱摸着,走到茶桌面前。
顿时一个重心不稳,便撞翻在地。
哎哟一声,昏死过去……
顿时整个暖阁,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
此番剧变之下。
道光皇帝总算是消停了一点。
再也没想过要插手政事,一两个月来都窝在了高山瀛台的暖阁里。
毕竟圆明园这地方,格外的气候宜人,适合养老居住。
休养病情自然也不在话下。
一两个月过去了。
经过一众太医的精心治疗,道光皇帝总算是恢复了视力。
每日足不出户,通过报纸以及瓜尔佳·代善的日常禀报,来了解朝廷里发生的一些事务。
高山瀛台的一处长亭,这地势高的,简直堪称一个?望台。
人坐在这里,可以很清晰的看见山脚下,不远处的中关村科技园。
一队队铁道兵,正在刻苦训练队形。
道光皇帝指了指,那铁道兵手中拿着的新式长枪。
看着身边的瓜尔佳·代善:“他们拿着的那个是我们大清的鸟铳吗?
为什么顶部像是红缨枪一般,闪闪发亮。”
瓜尔佳·代善摇了摇头:“回万岁爷的话,他们所配置的好像是新式步枪。
枪头部位配置的是三棱刺刀,在阳光的照耀下,所以会显得有些闪闪发光。”
说完便朝着身边侍卫挥了挥手。
命人到中关村科技园,取了一柄新式步枪过来。
……
刚刚恢复视力不久的道光皇帝,眯了眯眼睛,虽说视力已经慢慢恢复,但终究有些酸痛后遗症。
并且由于上了年纪,眼睛开始有些。看东西微微吃力起来。
握着手中的这一柄新式步枪,道光皇帝满脸嫌弃的撇了撇嘴巴:
“你说太子整天研发这些枪械,到底有什么用哟?
依朕看,作用未必就能厉害得过我们大清的鸟铳。
每个月拿这么多的银子经费,开办枪械厂化工厂。
现在倒好了,听说他最近还搞了个什么光学厂,你说说,你说说……
一天到晚,净折腾那些有用的没用的是干什么?
把这些银子节省下来,存在国库该多好?!
山东捻军作乱,当地的百姓是嗷嗷待哺。
都在等到救济呢!”
……
站立在一旁的瓜尔佳·代善,好气又好笑的摇了摇头。
默默的从怀中掏出了两样物事。
恭恭敬敬的,搁在了道光皇帝面前。
道光郁闷的拿起,疑惑的看向了代善。
其中一件东西他是很熟悉的。
那是一副老花镜,眼镜这个东西,早在乾隆雍正时期就很流行了。(明朝也有)
戴上这副老花镜。
道光皇帝,肯定的点了点头:“这副老花镜不错,镜片极为干净剔透,毫无杂质。
看东西也十分清楚。
只是这有两个铁筒的是什么东西?”
瓜尔佳·代善半跪着说道:“回万岁爷,这个是光学镜片厂最新研发出来的千里眼。
您放在眼上,便可以看见远处的事物。”
……
诧异的道光皇帝,当即放在了鼻梁上观看起来。
只见远处中关村科技园,那些铁道兵训练场景都尽收眼底,看得清清楚楚。
好好打量了一下手中的这个千里眼。(望远镜)
道光皇帝不由啧啧称奇:“看来朕错怪太子了,这千里眼,端的是个好东西。
若是用在行军打仗之上,军中的斥候和大将,都每人佩戴上一个。
作战之时,岂不如虎添翼?”
……
瓜尔佳·代善识相的弯了弯腰:
“万岁爷圣明,太子也是这么想的。”
听得这话的道光皇帝哦的一声:
“太子真是这么想的吗?有趣有趣。
那你说说,朕和太子,谁更贤明?!”
……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的瓜尔佳·代善整个人嘴唇直抽抽。
顿时真想给自己一个耳光。
这个问题纯粹是送命题啊,稍有个答不好就会丢命。
尴尬的笑了笑,瓜尔佳·代善满脸苦笑:
“万岁爷这是说哪的话?也只有您这般贤明无双的皇帝,才能生得出同样贤明的太子爷呀。”
哈哈哈哈。
道光皇帝,仰天长笑,显然这个回答让他很是满意。
随手翻着太子奕纬批过的奏折,翻到其中一本。
看着看着,便开始慢慢脸色多云转阴。
继而有些愤怒的将奏折狠狠摔在桌上。
嘴边愤愤不平:“太子简直是胡闹。
这山东捻军起事,各处纷纷响应。
西安将军开绍,好不容易平定了山东泰安的一支捻军。
俘敌三千余人。
本来朕都打算,让西安将军开绍,押进京师受降,献俘太庙。
太子竟然以劳民伤财给拒绝了。”
……
这种国家大事。
站在一旁的瓜尔佳·代善,还真不好插嘴。
站在一旁之后,只好默然无语。
愤怒中的道光皇帝仿佛想起来了什么,看着代善说道:
“先前朕不是给过西安西将军开绍旨意吗?
这些日子以来,朝廷威信下降。(我道光太丢面子了)
好不容易生擒泰安一支捻军,正好可以押进京城。
用来献俘太庙,以振奋人心。
真不知太子怎么想的?
对了,西安将军开绍现在何处?没有奉旨进京吗?”
轻轻摇了摇头,瓜尔佳代善镇静的看着道光皇帝:
“万岁爷莫忧,西安将军开绍,并没有理会太子殿下的驳回。
而是按照先前万岁爷的旨意,直接押送俘虏进京了。
现如今就在昌平州,只要万岁爷一声令下。
他们就可以搭
第31章 捻军起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