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章 这改革,有问题[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坐在龙椅边上的大阿哥奕纬,笑的是上气不接下气。
      手指有些哆嗦的指着那个御史:
      “这位大人姓甚名谁?哪里人士呀?”
      谁知那御史听得这么一问,瞬间高傲的不行:
      “好叫王爷得知,臣乃嘉庆六年一甲进士陈德中,江阴人士。”
      原来是个头甲进士,难怪这个御史陈德中这么嘴硬。
      奕纬哈哈一笑。
      直接大手一挥,让大殿里上朝的官员们文武分开站立。
      文官站在右边脸朝着龙椅,武将们则原地向后转,脸朝着大殿门外。
      那御史陈德中,眼见两班文武官员,模仿着大马路一左一右走路的样子。
      顿时也明白了其中关窍。
      惭愧的拱手作答:“王爷英明锐见,倒是臣有些唐突了。”
      不过既然是号为铁嘴御史!
      陈德中又哪里肯轻易服输呢?
      瞬间也想到了这改革条陈上的一些漏洞,站出来挑刺问道:
      “还有一点,臣也想问睿郡王咨询一二。”
      奕纬十分无趣的挥了挥手,示意他大胆放心地说。
      果然就看见那陈德中,又再次斗志昂然:
      “为何王爷提到的产业兴国,偏偏这些产业,都挂在王爷的睿郡王王府名下?”
      此言一出。
      整个朝堂,再次哗然。
      户部郎中也站出来,大声反对:
      “既然是贴补?胗茫??乓晕?獠?狄灿Ω霉以诨Р棵?拢?轿?椎薄
      还请王爷三思。”
      奕纬眼神,横扫文武群臣。
      见众多文武大臣,纷纷觉得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心中不由好笑。
      这些个文武大臣,向来见不得别家好。
      眼见自己名下的肯德基,门店生意异常火爆。
      自然有不少人起了嫉妒之心。
      大阿哥哈哈一笑:“乍一听,好像有些道理。
      可事实上,本王以为,本王计划中的这些产业。
      从肯德基再到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再到机床厂,枪械厂,特种钢冶炼厂,蒸汽机厂和内燃机厂,甚至还有造船厂和飞机厂,水泥厂等等。
      这都是预想之中的计划,八字还没一撇呢。
      甚至怎么开办,怎么设计,规划和经营,都是个未知数。
      那么其中的盈亏和资金投入,就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本王想着,不如将这些产业,先交由本王的睿郡王府名下来打理。
      至于盈亏和资金投入问题,也由本王一力承担。
      赚了倒还好说,如果是血亏呢?
      这其中的代价,岂能让原本就捉襟见肘,不堪一击的国库来承担呢?”
      ……
      原来王爷担心的是,盈亏和前期资金投入问题。
      这下就连户部的众多官员,也立马识趣了地上的嘴巴。
      毕竟这些个产业听都没听过。
      经营一些啥名堂,更是无人得知。
      赚钱那是没影子的事儿。
      亏钱那就不好说了。
      如今的国库里本来就没啥钱。
      哪有那个钱来投入和亏损?
      眼见户部郎中熄火了。
      御史陈德中再次跳了出来,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挑毛病找茬的态度:
      “王爷的名下肯德基店面,生意火爆。日进斗金,臣也是非常佩服。
      不过,即便是王爷打算私下经营,可既然王爷提出了贴补国用这个话头。
      臣就不得不说上两句。
      因为经营肯德基,哪怕王爷要开办什么白羽鸡养殖场,臣也能想得通。
      但王爷,打算用肯德基的利润进项,来准备开办的这蒸汽机厂和内燃机厂。
      臣就不明白了。
      这炖鸡烧鸡,臣全都听过。
      可这个蒸汽机和内燃机又是何物?
      实在让人满脸迷茫。。”
      坐在龙椅边上的奕纬,满脸苦笑。
      面对着这些食古不化,目光短浅的清朝大臣,正准备解释。
      却见那御史陈德中再次挑刺说道:
      “还有那个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看改革条陈上面的规划,似乎王爷都已经选好址。
      说是准备搞什么石油。
      眼下文武百官都在这。
      本御史就想问一下在大殿里的文武百官,这菜油猪油大家都知道。
      可这个石油是个什么鬼东西?
      不能吃不能喝的,真不知王爷打算搞来做什么?
      还有那个水泥厂。
      缺水吗?打井就是了。
      泥巴嘛,田里到处都是。
      也不知王爷大费周章,开设水泥厂做什么?
      当然啦。
      肯德基的确生意火爆,听说王爷打算推广全国,甚至还要到海外经营。
      臣也是赞同的。
      毕竟王爷承诺过,这钱打算拿来贴补国用。
      以缓解国库,极度缺钱的窘境。
      可王爷才挣着这一些钱呢,就各种规划,一副准备四处撒钱花钱的样子。
      开办的这些个产业,更是让人一脸茫然,简直是不知所谓!
      臣斗胆,敢问王爷,您提出的这些个产业,于国家而言,到底有何益处?”
      ……
      奕纬顿时一阵哑然。
      面对着这些食古不化的大臣,一时间真不知该如何解释。
      这真要解释清楚。
      怕不是得给他们,从头到尾上一堂科学课,以及物理化学。
      但眼下的大朝议。
      面对着文武百官的纷纷质疑。
      奕纬显然要拿出一套可信的说辞来堵住悠悠众口。
      于是看着乱糟糟的文武百官,便轻咳了两声:
      “诸位卿家,你们嚷嚷了半天,总该让本王说一说,简单的说两句吧!”
      一听睿郡王奕纬发话了,文武百官赶紧在军机大臣曹振庸的带领下,纷纷跪地请罪。
      奴才王朝就是这一点好,清代的帝王倒不用像明朝皇帝那般憋屈。
      这事要是搁在了明朝。
      事情能不能办成,百官倒是不会在乎。
      至少明朝的官员会不计代价的,又是痛骂,又是跪谏,又是公开抨击。
      甚至以谏骂国君为荣。
      并在江南士族形成了一道。引以为傲的风气。
      并且逢人就说,自己有多么多么风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曾经骂过皇帝。
      这在清代是不敢想象的。
      清代的帝王,集君王权势于巅峰状态。
      皇帝的中央集权,达到了历朝历代所前所未有的地步。
      臣子们压根不敢和帝王公开对骂或者抗衡。
      并且形成了奉旨办事,唯皇帝命令是从的风气。
      虽说扼杀了官员的血勇骨气。
      但站在皇帝的立场来说,很多事情反而倒变得更加容易办起来。
      最典型的事情,要说康熙乾隆的,几次下江南了。
      ……
      一想到这,奕纬便不由得信心十足。
      看着百官,自顾自说道:
      “诸位卿家,有些事情,本王可能暂时无法向大家说个明白。
      产业过多,本王就挑几个大家听得懂的来说吧。
      每年夏汛时节,全国各处大江大河洪水泛滥,周边百姓不堪其苦。
      修浚河道一事,各处大江大河是修了又修,修了又修。
      可即便前头修了,来年照样出事。
      诸位卿家,可想过为何?”
      ……
      一听得睿郡王奕纬发话。
      河道总督率先跳将出来:“王爷明鉴,自古以来修浚河道,即便我们用石块和泥土夯实以后,来年若是洪水凶猛,照样有河堤水坝坍塌的风险和可能。
      这实非人力所能及。”
      奕纬许可的点了点头:“此言甚是,用普通的石块和泥土夯实,本王看来并算不算坚固。
      当然也包括全国各地的修路。
      许多地方修了路以后,要不了多久,就又不堪使用。
      所以本王开设水泥厂,打算研究琢磨出一种更为坚固可靠的材料。
      以后不论是修路还是修浚河道,抑或是亦或加固城墙边塞。
      都会变得坚固无比,固若金汤。”
      听的睿郡王如此说道,河道总督顿时露出了大喜的神色。
      心想若是真能有如此神物,那么大秦帝国修建城墙边塞,疏通河道,甚至是修路,都会更加长久有效起来。
      倒也不用今年修,明年又接着修。
      ……
      看了看一脸兴奋不已的河道总督。
      就连工部侍郎也一脸兴奋,朝着奕纬拱了拱手:
      “王爷此话当真?王爷真能够研发出如此坚固的材料?”
      奕纬呵呵一笑,摆了摆手说道:“这事情也不算多复杂,不过本王有言在先。
      本王兴办产业,乃是为国为民。
      还请诸位卿家,多给本王一些时间和尝试。
      当然了,这其中的投资和经营盈亏,由本王自行负责。
      绝不会拉上国库垫背,这一点诸位臣工,可以大大放心。”
      说了这么多,只觉得有些口干舌燥,接过身边太监递过来的茶水,抿了一口继续说道:
      “至于刚刚御史陈德中所言,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已经成功选址。
      皆是荒无人烟的边缘之地。
      当然这个石油,本王自有妙用。
      也会结合内燃机厂和枪械厂,综合提高我大清的军事水平。”
      ……
      奕纬话还没说完。
      御史陈德中又立刻跳了出来,抱着拳,义愤填膺。
      他不敢反驳道光皇帝,但眼前这个睿郡王,只不过是监国的郡王而已。
      自己这般悍不畏死的坚决上谏。
      自然可以给自己搏一个不畏强权的好名声。
      只见他大声说道:“王爷此言差矣。
      我大清,乃天朝上国。
      自康熙乾隆以来,一直武功赫赫威震四方。
      边塞四夷,无不宾服。
      王爷又这么大费周章的发展军械,难道还嫌咱们大清的鸟铳不够厉害吗?”
      眼见御史陈德中说的睿郡王哑口无言。
      礼部尚书也开始跳了出来帮腔说道:
      “陈御史,此言甚是,古人圣贤有云:
      江山万里,在德不在险矣。
      臣以为,王爷只需跟随万岁爷好好学习修身养性,巩固一下君王道德,泽被四方,恩及万里。
      如此一来,天下无不归心!
      又何须南辕北辙的提高军事水平,大力发展军械呢?”
      这番论调,瞬间得到了很多文武官员的赞同。
      众人立刻哗啦啦的跪满了大殿。
      就连军机大臣曹振镛和穆彰阿,也开始表示赞同。
      只是众多文武百官,都不曾察觉。
      坐在龙椅边边上的大阿哥奕纬,脸上已经微微露露出了愤怒之色。
      两只拳头已经捏得格格作响。
      忽然砰的一声。
      直接一巴掌拍着面前的案桌。
      只见奕纬大声的愤怒说道:
      “礼部,你可知罪

第24章 这改革,有问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