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改革从内务府开始[2/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听着这般诚恳的话。
      孝慎皇后满意的点了点头,身子微微向前倾道:
      “此处没有外人,我们母子打开天窗说亮话。
      据户部奏报,如今国库存银已不足700万两。
      整个国家四处都要钱,各处天灾赈济,边疆打仗军需,哪一处都是无底洞,一般等着要钱。
      更不需要说京城的八旗禁军,边疆的边军和地方上的绿营。
      许多队伍都发不出饷银了。
      更还有。
      整个皇宫,几千上万号人,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这么多张嘴,哪里不需要钱呢?
      可国库那点钱压根就不够看的,填得了这里就填不了那里。
      皇额娘这些年来,一直殚精竭虑,想方设法的节约开支。
      入夜了,宫里不敢点蜡烛。
      从我这个皇后到嫔,妃,答应,常在,以及下头的各色宫女和太监。
      我一直苦苦压着,谁也不敢穿新衣服。
      更别说什么丝绸,雪缎(产自苏州的一种名贵丝绸)
      甚至你皇阿玛的龙袍,旧了破了。
      我这个做皇后的也需得亲自为他缝补,毕竟内务府报价,打个补丁就得3000两白银。
      万岁爷节省惯了,自然是舍不得的。”
      说着说着。
      孝慎皇后深深的看了一眼,眼前的大阿哥见他也陷入沉思,便尝试性的问道:
      “你是万岁爷的皇长子,更是咱大清未来的希望。
      你说说,这些事情,你怎么看?”
      ……
      大阿哥顿时微微一愣。
      作为一个现代人,道理谁都懂。
      可真要当着皇帝,皇后的面说出来那可就不一样了。
      上头的一缕微风。
      落到了基层和民间,那就是腥风血雨。
      大阿哥奕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有些心存疑虑的看了看孝慎皇后。
      却见这位皇后向他投来鼓励的目光。
      顿时心知躲不过,便试探着说道:
      “其实现在的大清,在孩儿看来,立国200年,许多衙门和官吏早已僵化不堪。
      所以皇额娘说的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无非是钱粮(经济)和吏治问题。”
      钱粮(经济)和吏治问题?
      听着这般一针见血的回答,孝慎皇后眼中闪过了一丝丝欣喜。
      很是满意的对大阿哥点了点头。
      有些奇怪的看了看屏风后头。
      只听得哗啦一声响动。
      一个身影极为熟悉的人走了出来。
      赫然是一身黄袍的道光皇帝。
      推开屏风的道光皇帝,啧啧啧赞道:“大阿哥果然机敏聪慧,看问题道也深刻和一针见血。
      不过若是让你来解决这些问题,你觉得该从哪方面入手为妥?”
      来了来了。
      要命的问题来了。
      大阿哥真想抽自己一个耳光。
      自己真是嘴贱,干嘛在皇后面前侃侃而谈?
      想不到眼前的这个皇后也是诡诈无比,天晓得她的屏风后头竟然藏着个男人。
      夫妻俩仿佛套话一般的。唱了半天戏。
      就为了引自己这番话出来。
      然后好给自己设套,等着自己往里钻。
      按照大清帝国官场规则(其实古往今来也都如此)。
      往往谁提出对问题的见解,多半伴随着这个棘手的问题,会直接顺势踢给这个人来解决。
      职场和官场果然是一个套路。
      大阿哥奕纬有些郁闷的,扶了扶额头。
      偷偷的瞄了一眼,却发现道光皇帝一脸毒辣的眼神,直勾勾地盯住自己。
      仿佛自己不说出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就不肯放过自己一般。
      有些无奈的摊了摊双手,大阿哥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
      “孩儿以为,可以先从钱粮(经济)问题下手,而这方面,内务府首当其冲。”
      道光皇帝眯了眯眼,厉声问道:“朕还以为你会从户部下手,为何偏偏提及内务府?”
      为啥提及内务府?
      大阿哥心里头犹如有十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你这个道光皇帝难道是瞎子吗?
      吃个鸡蛋,内务府报价十两银子。
      龙袍打个补丁,内务府报价3000两银子。
      好吧,吃不起就让太监去宫外买饼买小吃吧。
      可对于皇帝的小心思,内部府依然有对付的招数。
      直接让人把皇宫周边的小摊贩直接给赶走。
      从而对皇宫的这些个贵族的衣食起居,形成全方面的垄断和控制。
      身为一国之君,难道道光皇帝你还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吗?
      若连皇帝的自身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何改革?
      一想到这,大阿哥奕纬毫不犹豫的把内务府历些年来的过往,如数家珍一般的罗列而出。
      越说越让道光皇帝火冒三丈。
      但道光皇帝也对这个内务府深感无力。
      奕纬眼见火候已到,便趁热打铁:
      “皇阿玛,如今的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一无战功,二无治绩。
      不过站着祖上的余荫,才混得这么一个差事。
      可总管内务府以来,不仅不图报君恩,反而对皇阿玛阳奉阴违,对底下的皇商吃拿卡要。
      对皇阿玛,更是虚报多开,以图中饱私囊。
      如此卑劣之人,其罪行与欺君何异?”
      欺君?
      这孩子还真敢说。
      道光皇帝无奈的摇了摇头,如今满清八旗子弟之中人才凋敝,已经难以挑选像样的人才出来。
      这个文庆以前管过户部,又是出身镶白旗。
      毕竟在道光皇帝看来只有旗人才是靠谱的,汉人总是需要压制和提防的。
      一纸诏书,罢免文庆倒也容易。
      可偌大的个内务府,早已被文庆经营的像铁桶一般。
      若动了文庆,天晓得内务府会对皇家构成什么样的威胁。
      毕竟这是掌管着整个皇宫饮食起居和衣穿住行的庞大部门。
      各种开矿采买以及茶盐税收,内务府都可以插手。
      说是权势熏天也不为过。
      看着道光帝长吁短叹。
      大阿哥奕纬扑通一声跪在面前,大声高呼:
      “皇阿玛信得过他文庆,难道信不过儿臣吗?
      若这个内务府交由儿臣来管,儿子可以保证,皇阿玛天天可以吃肉,宫中用度如常供应。
      并且每年,儿臣还要向皇阿玛您上交国库的两倍进账。”
      啥?
      道光皇帝听得微微吃惊。
      儿子的话,委实有些震撼的,让他不敢相信。
      如今的内务府,每年向国库索要大量的茶盐税权,各种奇高的报价,弄的道光皇帝连个鸡蛋都不敢随便吃。
      可如今自己的儿子竟敢打包票。
      不但要保证宫中用度如常。
      每年还要额外上交两倍的国库收入。
      道光皇帝喜不胜喜,情不自禁的拉住儿子奕纬的手:
      “你此话当真?可莫要诓骗皇阿玛。”
      却见大阿哥奕纬激动地站起身来:“如今国库各处都拿不出钱来,光是节流又如何能挽救得了这大清江山呢?
      所以儿臣打算开源,所要的也不多,只希望皇阿玛能够将内务府交由儿臣打理。
      两年之内,保证还皇阿玛一个崭新的大清。
      毕竟这些年来,皇阿玛为了给国家省钱,一直苛待自己,都瘦成了这样……
      历代先帝的画像之中,就找不出皇阿玛您这般为国瘦身的,呜呜……”
      好一个为国瘦身!
      终于有人理解朕了。
      一时间,道光皇帝也感动的不行。
      情到深处,父子俩竟然抱头痛哭起来。
      在皇后的寝居之地。
      父子二人竟然做出了一个改变大清帝国的重大决定。
      一切改革……从内务府开始。

第14章 改革从内务府开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