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章 请君入瓮[1/2页]

家父道光帝 卖抱小浪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得不说,清朝的内务府,那可是一个权势熏天的衙门。
      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
      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
      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初为三品衙门。
      雍正十三年(1735)升为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
      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内务府直属机构有7司3院。
      内部主要机构有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
      另有上驷院管理御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统称七司三院。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等30多个附属机构。
      此外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
      职能管辖如此广泛,几乎涉及了宫里宫外的方方面面,也造就了清朝历代总管内务府大臣,素来张扬跋扈。
      而此时的内务府总管大臣文庆,心情格外的烦躁。
      最近整个皇宫里各种方式节省开支。
      这就造成了,他在宫廷用度上很多方面已经无油水可捞。
      大清建国以来。
      还没有哪一任内务府总管大臣活得像他这般窝囊。
      也没有哪个皇帝,像道光皇帝这般抠门成性。
      想当年康熙爷和乾隆爷在世的时候,何等的奢华和排场?
      而那时候的内务府总管大臣(比如说和?),总是可以捞得盆满钵满。
      ……
      康熙年间,王公贵族婚嫁多用锦绣金珠,死丧则烧毁珍宝车马,《皇朝经世文编》记载:“嫁一女可破中人数十家之产,送一死而可罄生人数十年之用。暴殄天物,莫可计算。”宗室王公世袭高爵厚禄,养尊处优,日以游乐为嬉,平居积习,则以奢侈相尚。居家器用,衣服饮馔,无不备极纷华,争夸靡丽。
      这些现象,到乾隆年间更加发展。
      乾隆帝炫耀盛世,生活侈靡,对女乐、珍宝、宴筵、巡游,无所不好。六次南巡,到处游山玩水;所至之处,官绅竞献珍奇土产。每次南巡,扬州的大盐商们纷纷报效,争炫奇巧。扬州平山堂本来没有梅花,弘历第一次南巡时,盐商捐资植梅一万株,以供皇帝观赏。第五次南巡时,盐商不惜重金施放烟火。弘历某日至扬州大虹园,对左右说:此处颇似北海的琼岛春阴,可惜无塔。大盐商江春闻知,以万金贿赂近侍,得到塔形图纸,连夜鸠工建造。
      弘历每次南巡,都有后妃、王公、官员和大批扈从兵丁随行。从北京至杭州,往返路程近6000里,途中修建行宫30处。皇帝和后妃乘坐的御舟用纤夫3600名,轮流拉纤。搬运器物,动用马6000匹,骡马车400辆,骆驼800只,征调夫役近万人。
      每逢皇室庆典,更是挥霍无度。
      乾隆十六年(1751)皇太后60寿辰,二十六年(1761)皇太后70寿辰,在京的文武百官和各处封疆大吏、富商巨贾,极力搜求贡品,置办奇异珍玩。
      庆祝活动靡丽铺张,自紫禁城的西华门至清漪园(今颐和园)沿途张灯结彩,搭盖彩楼。每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美童妙伎,歌扇舞衫,游者如入蓬莱仙境。弘历自己的70岁、80岁生日,奢侈阔绰的场面,更是史无前例。
      乾隆还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囿。雍正时修建的北京圆明园,有28景,乾隆扩建为40景,许多景观是仿照江南园林修建。乾隆十四年(1749),又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工程历时15年,耗银近450万两。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年间,初只有36景,乾隆扩充为72景。承德外八庙寺庙群,大部分建于乾隆年间,仅须弥福寿庙和普陀宗乘庙的鎏金铜瓦就用黄金3万两。
      乾隆帝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的儿子丰绅殷德时,妆奁所费数百万两,待皇女于归,又赐帑银30万两。
      皇帝如此奢华,一时间自然也带动王公贵族竞起效尤。
      ……
      在那时候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和?,各种吃拿卡要,索取贿赂和克扣,硬生生的把自己给吃成了大清首富。
      可到了道光这一朝。
      国库空虚,大清江河日下。
      而道光这位皇帝也异常的抠门(节俭)起来。
      平日里吃饭,再也不复当年乾隆爷那般动不动整个满汉全席。
      而作为内务府大臣的文庆,也难办起来。
      最初开始便按照道光帝的要求给安排四菜一汤。
      而这四菜一汤,给他的报价是5700两银子。
      这要搁在乾隆朝,那根本就不叫事儿。
      可谁知道光一听,却惊掉了下巴。
      顿时生气的把菜碗砸的稀巴烂,连四菜一汤都嫌多。
      并要求以后每日一餐,给他来个烧豆腐就行了。
      每顿一个菜?
      那还怎么捞回扣和银子啊?
      文庆立刻文思如泉涌一般,想到了对策。
      声称要给他做烧豆腐。
      那就必须得在御膳房重新盖个房间。
      并且请上好的工匠搭一个松江土泥大灶。
      只有用这种方式搭好的大灶,烧出来的豆腐才香。
      并聘请来自江阴的厨师做御厨,才能把这道菜做到味美甘鲜。
      并且,这豆腐还必须从江南婺源(今江西上饶婺源),现磨现运。
      并且动用800里加急,一路施加冰块,以保证豆腐的新鲜。
      这样一系列的置办流程下来。
      需得耗赢20万两。
      ……
      道光皇帝一听脸都绿了。
      就说前几日的时候,从圆明园摆架回宫。
      记得宫门口的那个卖酸辣汤的摊子。
      一碗酸辣粉汤,也就三四文钱。
      去!
      让太监每日去宫门口,给朕买酸辣粉汤即可。
      这样的决定瞬间让文庆气得牙痒痒。
      当天夜里就派出人手。
      仗着内务府的强势,把宫门口那个摆摊卖酸辣粉的小摊贩直接给赶走了。
      一转身便对道光皇帝说,由于酸辣粉汤价格低贱,那个小摊贩已经开不下去了。
      大概,已经改行了吧……
      道光皇帝虽说心里头有那么一丝丝不相信。
      可作为一国之君,整天都是要料理那么多的奏折和国事。
      哪有时间去计较这些小事。
      ……
      没多久,道光皇帝的龙袍破了个口子。
      如果要重新做的话。
      一件龙袍花费怎么说也是几万两银子。
      向来勤俭节约的道光皇帝如何舍得。
      就决定让内务府给修补修补,将就着穿。
      可一听内务府报价,竟然是3000两银子一个补丁。
      顿时大为光火。
      索性就把补龙袍的这种业务直接塞给了贤惠的孝慎皇后。
      身为内务府总管大臣的文庆,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外快来源,又被切断了一支。
      接下来,就连道光皇帝每天早上要吃的煮鸡蛋。
      报价只不过是十两银子一个鸡蛋。
      这个抠门的道光皇帝竟然也嫌贵。
      而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竟然去问曹振镛每天吃几个鸡蛋,又花费

第15章 请君入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