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一笔而下,文章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看的荣庆帝在心里连连叫好,拍手叫绝,脸上布满微笑。监考官员见此,老奸巨猾的他们心里也有底了。在考生考完收卷时,会做记号,呈放在给皇帝看的那一甲之列。
从辰时开始,高高在上的皇帝通常待上一个多时辰便会离开,当然也有例外。此外内阁大学士有时也会中途离开,留下一干执事官立于大殿两侧监考。
一般到正午后,便陆续有考生交卷离开,一直到日暮西山,便会强制收卷,考生的答题至此结束。
考试过程中,一般是不允许上厕所的,会被认为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毕竟就两三个时辰,忍一忍就过去了。虽然允许吃东西,但带食物的考生也是少数。
离开太和殿,出奉天门、出午门、出端门、出承天门,士子若要互相结伴离开,便会于承天门外的金水桥等待,而仆从若干等则是在大明门外等候。
至此,士子们便是静候三日后的传胪大典了。
殿试是不会黜落的情况发生的,因此可以理解为这些学子们的科举之路到此可以划上圆满的句号了,今后是会被发放到各地当官,或者进翰林院继续深造,各自听天命吧。
受卷官把试卷集中起来,送交弥封官;弥封官弥封完毕,送给掌卷官;由掌卷官送交东阁,交读卷官评阅。
读卷官是从进士出身的高级朝官中选拔出来的。殿试评卷时间非常急促,按照朝廷规定,“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发榜”。
实际读卷的时间只有1天,而读卷官的人数又不多,要想在1天之内读完几百份试卷,是很难逐一认真阅读的。
此朝廷规定,凡是参加殿试的人只分等第而不落选。
读卷官的任务是将这些试卷分成3等,以拟定3甲人选,特别要认真挑选出—甲的3份卷子,其他2甲按照读卷官的好恶随便分等,则无关紧要了。
而这时候,考生的字体好坏以及点题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了。成败在此一举。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
皇帝看着手中熟悉的试卷满意的点点头,试卷上全是\"○\",并无其他记号。皇帝深知下面官员的脾性,对他们的马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往自己看好的试卷多少都有一些其他的记号,而贾宝玉的试卷却是有史
第254章 不一样的贾宝玉4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