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章 氯糖反应[2/2页]

塞音老仙闹大明 蚂蚁爱大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得罪死了,可想不到锦衣卫比他动作快得多。
      他的公文还没出陕西,发生在公堂上的种种异状,包括他的公文的抄件,已经到达朱元璋的案头!
      甚至连【海底两万里】,特殊的刻印机器都有。
      自然包括私茶贩卖不法事等。
      “彼其娘之!这个狗屁老仙,着实可恶!”
      太和殿,看完蒋瓛呈上的密信,不由拍案大骂。
      以前只是担心这伙人聚众生乱,想不到还有经济问题。
      是可忍,孰不可忍!
      特别是两千亩的私茶园,居然会在朝廷监管之外。那可是他老朱家的银子,这么多年,得有几万两了吧?
      “来人!”
      想到这儿,朱元璋将腰带往上提了提,眼中有若实质的杀气令殿中之人遍体生寒。
      然而,突然一幅幅画面出现在眼前。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领着一些仆役,将茶树苗一株株种在荒山上。
      后来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是比少年还小的半大孩子。
      “他怎么想到的?”
      朱元璋又重新坐下,让人去叫太子。
      他不是动了恻隐之心,而是锦衣卫的情报非常详细,几乎还原了刘学勤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
      那么,一个十三岁的人,如果那会儿就算计着做私茶买卖,挖帝国主义的墙角,那就有些可怕了。
      他又拿起信件,仔细读起来。
      终于,朱元璋的注意力放到先前被他跳过的那本小说——【海底两万里】。
      这时已是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底。
      焦炭厂和哈拉沟铁厂已经相继投入运营。
      而总投资万两银子的【临洮府音迅车行】也正式宣告成立。
      知府刘用受邀参加了剪彩仪式,邻近的渭源县和金县的知县都赶了过来。
      唯独缺了狄道知县潘从善。
      这些日子,隔三差五的就有斯峰的人过来,用一氧化碳关照他。虽然一时半会儿死不了,但是整个人病恹恹的,形容枯槁。
      刘用的兴致很高,尽管这时商人地位很低,但刘学勤一再解释,车行属于轻工业,其中橡胶提取车间更是这个时代极为先进的化学工业。
      知府大人一概听不懂,可见到【凤凰牌】自行车的样机后,顿时两眼放光,惊为天人。
      当得知一辆自行车售价二十五两银子,批发价约在二十两上下时,几位官老爷齐齐惊呼:
      “这么贵,谁买得起啊?”
      刘学勤笑着解释,随着产量提高,这个价格是可以降的。
      再者说了,如今大明一匹上马要三四十两,还要有人管理,要花草料钱。
      自行车就不用啊,除了偶尔换胎、换链子花几个钱,就没有额外的花费。
      要是路况好的话,一天骑个两三百里地,不在话下。
      预计明年年初正式投产,第一年产量为三百台。
      貌似产量不大,可刘学勤知道,市场只要发育起来,自行车的潜力简直不要太大。
      还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后,知府老爷当场领到一台赠品,老头乐得合不拢嘴。
      他今年已过六十岁,头发胡子雪白,却扶着车把不肯撒手,犹如揽着可人儿,对众人笑道:
      “老夫自当勉力御之!”
      两位知县分别获赠了【塞音本经精校本】和【塞音丹论集注】,还有一张自行车票。
      得知等自行车生产出来,他们可以凭票白领一辆车的时候,这两位的脸也笑成朵花。喜欢塞音老仙闹大明请大家收藏:

第23章 氯糖反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