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章 文化产业打响第一枪[1/2页]

塞音老仙闹大明 蚂蚁爱大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学勤觉得,自己像是雌伏在蛛网的那只蜘蛛。
      千丝万缕,每一根蛛丝被触动,他就知道,今天的晚餐到了。
      可这一次,晚餐有点儿大,大到他都觉得会被撑到。
      十月二日,信鸽捎来龙门书局的消息,【海底两万里】已经正式发行,三天时间销售八千册!
      单是零售都超过两百本。
      这时的大明人口才六千多万,读书识字的人,不过堪堪百万之数。
      秦州这种偏远地方,识字的大概还不足一千。
      按照刘学勤的指示精神,杨寓他们定的批发价从五钱到六钱五厘不等,建议零售价是一两银子。
      八千册的销量,意味着近五千两的收入。
      而成本呢?摊到每册书也就三钱银子上下,说是暴利也不为过。
      虽然还没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和版税,但可以想见,整套书如果全印出来,搞不好有几万两的利润。
      版税的概念是刘学勤提出的,他要从销售额中抽取两成。
      作为写手和老板,他这要求没人能反驳。
      但这种高额回报,起码令刘喜贵和杨寓两人跃跃欲试。
      之前刘学勤给他们讲了【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故事梗概,约等于粗纲,能不能成书,则要看他们的本事。
      至于能不能成为另一个爆品,那就很难说了。
      如今龙门书局已经有了五台印刷机,考虑到车行开张,许多弟子要调到车行帮手,故而印刷机的生产速度也降了下来。
      以后差不多一个月能造一台。
      消息虽然严格保密,但那些书商能够根据成品书推断出来些端倪。
      龙门书局采用了新的印刷方式。
      有人明着问,有人暗中查访,搞的书局那边都紧张兮兮的。
      刘喜贵甚至又在旁边买了个院子,把匠人的家属全都接了过来。
      这本超越时代的书,会在大明掀起多大风浪,刘学勤心里也没数。
      想想金老爷子的【天龙八部】,总销量达到四千万册,他又觉得距离市场饱和还差得远。
      限制小说流行最大的因素就是如今老百姓的识字率太低。
      临洮府受道场的影响,识字率至少能达到百分之五以上,但陕西属于文教落后地区,总体能到百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老仙灵机一动,想把数学培训班同时办成扫盲班。
      现在的培训班采取一县一乡模式。
      临洮府的三县共有六个班,外加岷县一个。一期可培训三四百学生,一年就是七八百。
      这个规模在西北地区算不得了。
      特别是道场给弟子发俸禄这事,直接影响了大批农户,很多穷人把自家女孩儿送到培训班学习。
      今年招的女弟子占到总人数的将近四成。
      雍教谕得知老仙设宴邀请自己,面子上有些抹不开,他可是铁杆“倒刘派”。
      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表外甥,杨老爷何时变了节。
      正欲推辞,杨老爷笑嘻嘻奉上一张自行车票,雍教谕立刻换了笑脸。
      真香啊,这可是值二十五两银子,快顶自己两年的薪水了!
      作为县里的教谕,他每个月也只能领到两石大米。现在粮食贱的什么似的,最多就折银一两。
      所以尽管皇上动不动把贪官剥皮萱草,可大家该收还得收。
    &nb

第24章 文化产业打响第一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