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如水,王星与一些投缘的学子聚于溪边亭阁,或品茗夜话,或赏月论诗。这些学子中,有沉稳睿智的年轻翰林,有才华横溢的大学士,也有朝气蓬勃、满怀理想的进士、举人。王星思想活泛,天马行空,又因混元道体之故,对万法万道都有超乎常人的亲和力与理解力。
他虽不专修儒道,但言谈间往往能旁征博引,从道门无为谈到佛门慈悲,再契合儒家仁政,视角独特,见解精深,时常能发人所未发,令人眼前一亮。加之他实力超绝却毫无架子,性格爽朗真诚,很快便在学子中赢得了极高的人气,结交了不少好友。
这其中,与赵明诚的交往尤为频繁。赵明诚身为礼部尚书之子,书院核心学子,不仅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性情正直热忱,待人真诚,对学问、对修行都抱有极大的热情。但他也有儒生常见的特质——有些固执,认死理,一旦认定某事,便很难轻易改变看法。
王星与他相交,时常一起品鉴金石古物,讨论诗词文章,亦或探讨修行心得。王星发现,赵明诚身上那精纯的浩然正气,并非仅仅靠修炼得来,更是其内心秉持正道、言行合一的自然外显。他谈及理想时眼中闪烁的光彩,对待学问时一丝不苟的严谨,都让王星暗自赞叹。34;明诚兄对金石之学的研究,当真令人佩服。34;某日月夜,王星把玩着一方古砚赞叹道。
赵明诚谦和一笑:34;星兄过奖了。不过是些微末技艺,比不得星兄对大道感悟之深。34;这是一个真正沉浸在儒家修持中的君子。
几次深入交谈下来,王星发现赵明诚对李清照那位名动天下的才女剑仙,仅限于听闻其诗才与剑术之名。月光下,二人对坐亭中,赵明诚手持茶盏,语气中带着纯粹的欣赏:34;易安居士诗剑双绝,堪称当代奇女子。只可惜一直无缘得见。34;他的眼神清澈,并无半分男女之情的缱绻或异样。这更让王星确信那34;姻缘红线34;的诡异。
看着赵明诚毫无所觉、依旧潜心学问、偶尔还会就某个道法问题向自己虚心请教的模样,王星心中那份34;棒打鸳鸯34;的计划,变得愈发沉重和棘手。与赵明诚接触越多,了解越深,便越觉得此人品行无可指摘。
若他真是那幕后黑手操控的傀儡倒也罢了,可种种迹象表明,他对此事极可能一无所知,同样是受害者。对一个正直君子行此手段,非王星所愿。更何况,两人已算得上朋友,对朋友下手,更是难上加难。34;这事……越发不好办了。34;王星偶尔独处时,会无奈地揉揉眉心,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出神。
至于李清照姻缘红线本身,王星的探查却陷入了瓶颈。鉴之法则虽神妙,能清晰看到那根若有若无、连接赵明诚与未知远方的红色丝线,但其上萦绕的因果迷雾重重,以他目前之能,竟难以追溯源头,更看不透其背后牵扯的更深层次的布局。那红线仿佛直接根植于某种更高层面的规则之中,被强大的力量遮蔽了天机。
34;涉及大能博弈,果然没那么简单。34;王星并未气馁,若这等谋划能被他几天看穿,反倒不正常了。他决定调整策略,扩大探查范围——赵明诚的师长、同窗、亲友,乃至其家族背景,都可能找到蛛丝马迹。而这,就需要动用些非常手段了。他那神鬼莫测的变化之术,正好派上用场。
虽然姻缘主线进展不大,但这一个多月的沉浸式交流学习,王星对儒家经典义理、修行体系的了解,可谓一日千里,进步神速。
他系统地了解了儒修的境界划分,从养浩然气的童生、秀才,到文气外显、言出法随的举人、进士,再到文宫初成、可调动一方文气的翰林、大儒,直至如陆九渊这般心念与天地文脉相合、几近34;吾心即宇宙34;的鸿儒之境。每一个境界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力的积累,更重心性的磨砺、道理的通达以及对34;仁义34;等核心观念的践行。
他亲眼见到一位进士境的儒修,面对一株即将枯死的古树,诵读《孟子》中34;斧斤以时入山林34;的篇章,引动温和的生机之力,竟使古树抽发新芽;也曾见一位大儒,对一桀骜不驯的妖将厉声呵斥34;尔俸尔禄,民脂民膏34;,言出法随,化作金色枷锁,令那妖将修为瞬间被压制大半,面露惶恐悔恨之色。那浩然大气的磅礴力量,那以理念和意志引动天地法则的神奇方式,都让王星大开眼界。
这股力量,源于内心对34;仁
第350章 潜修儒苑悟真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