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雒阳。”
本平静的书房,响起曹昂的声音。
当值的典满、许仪二人,听到自家公子所讲,目光交汇间却是闪过一丝疑惑,这几日下来,公子提及雒阳的次数不少,这叫二人不由生疑,莫非是雒阳有什么事儿?
作为曹氏核心圈层的二代子弟,典满、许仪他们对雒阳的印象不多,只知雒阳曾经很繁荣,人口稠密,可因国贼董卓的缘故,使这座城池沦为了废墟,连带着河南尹之地也凋零下来。
要不是自家主公迎奉天子定都于许,出于增强许都周边屏障的考虑,恐今下的河南尹之地还是原先那般。
自曹仁率部镇守河南尹,这一带的变化是不小的,这些年来,不是没有从河南尹南下来的行商。
只是跟许都比起来,与襄阳比起来,雒阳一带还是不够看的。
“公子是在担心曹府君吗?”
犹豫了许久,典满轻声试探,许仪亦紧盯着曹昂的神色。
“子孝叔父坐镇河南尹,在治下聚流民,疏诸道,建八关,兴军屯……使河南尹治下变化不小,某缘何会担心子孝叔父。”
曹昂笑着回答典满,只是这些话,反倒叫二人更为生疑了。
既是这样,那自家公子又为何频提雒阳?
随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些年南征北战下,击败一个个强敌,使得麾下地盘不断扩充,这亦让很多人对待许都,跟最初定都于许的态度与想法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曹氏势力腾起下,一批接一批的群体,不断在许都附近,甚至临近郡县购置土地,使自身利益得到增幅,那自是希望在此以后,汉室都城就在此别动了,这样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只是在曹昂看来,许都固然是好,地处在中原之地,四通八达,这对坐拥中原的曹氏而言,是很不错的选择。
可随着一些事的落成,如在北汝南袁氏被倾覆,在南富春孙氏被解决,曹氏实际控辖地盘进一步增扩,许都暴露出的问题就突显出来了。
无险可守下,必须要以重兵把守。
可如此一来势必耗费大量钱粮。
反倒是雒阳,尽管现在依旧破败,可所处地势险要,关键是还有八关为屏障,如果能够重建的话,必能成为曹氏稳固根基所在。
曹昂所谋是长远之计,是为曹氏未来着想。
曹昂坚信一点,他能想到这些,他的父亲曹操肯定早就想到了,只是重建雒阳耗费巨大,这非轻易就能下的决断。
‘曹仁在河南尹坐镇,开始重修雒阳八关,只怕是父亲有别的想法了。亦是想到了这些,曹昂在心中暗忖,‘要是能促成汉室中枢回迁雒阳,这比去往邺城镇守,要好太多太多啊。
曹昂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对于今后的历史走向,曹昂是一清二楚的,他深知雒阳的战略意义远超许都,更非邺城所能比拟的,他此前抓住机会,提前促成曹操当上丞相,就是为了抢占先机与大义,如今新的挑战到来了。
还都于雒!!
如果曹操能在汉室丞相这个位置,把这一极具标志性的事做成,并且能在爵位上更进一步,不提封王,就封公,只要曹氏能够横扫所有诸侯,将四分五裂的汉室重新凝聚,那么登上那个宝座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自古以来就是兵强马壮者为尊,曹氏若能掌控雒阳,便可凭借其地势与八关之固,稳固根基,进而号令天下!!
之所以不想让曹操以封王之姿,跨上取缔刘氏的道路,而是要以封公之姿进行,是因为曹昂不想叫一些事发生。
“如今益州各方在襄阳怎样?”
曹昂收敛心神,看向典满、许仪二人道。
因为近来发生的事太多,典满、许仪不似先前那样轮值宿卫,而是一起当值宿卫,这样有任何事,曹昂能第一时间派他们前去传达。
“跟一些人的联系更频繁了。”
典满低首道:“在此期间,还不断派人送上拜帖,希望能见到阎军师,不过对此阎军师并没有见过他们。”
“不止是这样。”
许仪紧随其后道:“聚于襄阳的那些人,有一些也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想打探些他们不知的情况,不过成效并不明显。”
一个个都蹦跶起来了。
曹昂露出似笑非笑之色。
对此,曹昂是一点都不奇怪。
‘还好先前就进行布局了,不然形势也不会这样。
也是想到这里,曹昂生出感触,要不是先前未雨绸缪,就重用一批人才,叫他们在对应位置上历练,或许先前出现的僵局,就不会这样给破开了。
鲁肃,诸葛亮,刘晔这些人都很年轻,但是他们被曹昂提拔到对应位置上,发挥出的成效与作用,是超出曹昂的预料的。
现在他们做的事情,都有了对四州联动的影响,曹昂就在想啊,这股势头要能保持下去的话,会给荆豫徐扬四州,还有交州,带来怎样的变动呢?
“去把文则先生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到这里,曹昂伸手对典满道。
“喏!”
典满领命而去,曹昂目送其背影,心中暗自盘算,如今的形势,适当的添把火,对自己是有利的。
既如此,就把荆南诸郡太守,郡丞,郡尉诸职,还有一些重要的县令、县长定下,以征东将军府之名向许都举荐,此举只要促成了,在襄阳一带散布开,势必会引起些新的变动的。
曹昂需要襄阳的局势,时不时就动一下,这样很多人的注意与精力,就会集中到这上面。
如此贾诩、诸葛亮、鲁肃、刘晔等一行人,各自所领之事在实际推动下,就能减少些阻力与掣肘,这对曹昂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
“哗——”
倒茶发出的声响,打破了平静。
襄阳城内,一处不起眼的宅院。
贾诩在沏着茶水,在此坐着的庞统、司马懿、法正、张松几人,是揣着各异思绪在坐着的。
因为他们做的事很隐秘,所以彼此间交流时都格外小心,生怕泄露了什么,特别是庞统、司马懿二人,他们不觉得贾诩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领教过贾诩的手段与心计,二人对贾诩是有别样思绪的。
茶香氤氲中,此间气氛变得格外不同。
贾诩轻抿一口茶,淡然道:“
第122章 潜伏之路(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