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1章 遍地开花(6)[1/2页]

我的父亲是曹操 星辰剑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晔所提水利整饬及建设的大计,曹昂是十分认可的,因为这牵扯到的不止是当下,更涉及到了未来。
     从长远角度来看,荆豫徐扬四州水利建设,不仅能预防水患洪涝,还能有效控制旱情扩散,仅是这些便可确保农业的发展与增产,这是能奠定一个国朝的繁荣基石。
     水利之重犹如国之血脉,是维系民生的关键,其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再者言兴修水利还能促进商贸流通,就如徐州境内的邗沟,这要真能疏通整修出来,这对于江淮一带的刺激是极大的。
     经历过乱世的洗礼,对于安稳,那渴望是会被无限放大的。
     曹昂需要一片大的区域,能够沿着他设想的道路前行,这样对之后所临种种,会有极大的益处。
     曹氏要有一个基本盘,稳如泰山的那种,唯有这样,方能从容的去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变数!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曹昂想在曹氏问鼎天下后,推动黄河至长江的南北运河大计,将南北两地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大动脉,只有此事做好了,方能确保国朝的彻底一统。
     一个不争的事实,即这片土地向南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
     五胡乱华的至暗时刻,真要被曹昂给化解于无形,如何叫长江以南开发出来,是曹昂必须考虑的问题。
     整个江南的开发与治理,不是说迁移人口,开垦荒地那样简单的,这背后是有一整套政策兜底的。
     这没有几十年,甚至更久,是很难见到成效的。
     江南的开发是需循序渐进,但是有很多事情必须想到前面,大运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修建大运河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决断的。
     曹昂可不想像隋朝那样,耗费巨资却引发民怨沸腾。、
     曹昂希望曹氏所建王朝,能够统治相对长的时期,哪怕不能逃过王朝周期论,可至少在他之后几代,这片土地在内部,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修建大运河的难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水利人才,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贯通长江到黄河这段运河,考验的就是人才梯队。
     受这一时代的风气影响,很多人围绕举荐制而转,更多的是想在仕途上有所精进,这样才能对家族,对个人带来好处。
     在科技,水利,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人才是稀缺的。
     所以刘晔所提大计,从某种程度上是大运河的先驱之行,在这期间能够培养出一批水利人才,这对后续开建大运河,会夯筑一个牢靠根底的。
     “子扬无需拘谨,坐吧。”
     是夜,征东将军府,内院书房。
     曹昂面露笑意,对站着的刘晔伸手示意,“一别经年,子扬也是吃了不少苦,跟先前比起来,子扬是消瘦不少啊。”
     讲到这里,曹昂轻叹一声,但目光中透出关切。
     刘晔微微颔首,“多谢公子挂念,晔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只要能为荆豫徐扬四州百姓,找寻到最合适的水利整饬及建设,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自负责水利这块儿,刘晔就全身心投入其中,而在四州治下的实际勘探期间,刘晔看到了太多。
     干旱,蝗灾,水患,洪涝……这些在四州治下诸郡众县是交替发生,致使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也是在这期间,刘晔的一些想法改变了,还好是曹操曹昂父子俩,一步步解决了这一带的割据诸侯,不然那地方的日子就更苦,更绝望了。
     也是想到这里,刘晔的内心忐忑起来。
     因为在今日探讨水利大计,征东将军府的不少人,对于他提出的大计,是有不少别的意见的。
     “子扬觉得整体性水利整饬及建设,是尽快推动起来好,还是延缓数载好?”在这种氛围下,曹昂提出了所想。
     来了!!
     刘晔心下一紧,在今日的探讨中,自家公子并未发表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他们在进行辩论。
     这跟刘晔最初想的不太一样。
     如此规模的大计,想要推动起来,唯有曹昂能够拍板定夺。
     但话又说回来,恰是因为这牵扯很广,这决断不是说做就做的。
     毕竟除了征东将军府这边,还要考虑别的,如北方的战争,南方的战争,这些都是需要大量钱粮兜底的。
     这要是中间出现差池,是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变故的。
     “公子,晔以为此计刻不容缓。”
     在沉吟了许久,刘晔这才开口,其表情郑重的朝曹昂作揖行礼,“在奔赴荆豫徐扬四州诸郡众县,尽管在此期间,受征东将军府的决断,四州牧府及刺史部,在各自治下都兴起了水利整饬大工,这使一批批受灾群体,破产群体,得以凭借以工代赈,凝聚在各地参与到该工中。”
     “可在晔看来,途经各州的重要水系,没有整体性的整饬及建设,这对于各州而言并非是好事。”
     “别的不说,仅是旱灾与水患,这一旦发生就不会局限于一片地域,而是会影响到大的区域的,在过去这几年,豫州出现的旱灾,江淮发生的水患,都对各地造成了严重损失与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更为严峻的,是灾后出现的时疫,很多人不是死在灾情发生之际,而是死在赈灾期间出现的时疫上!”
     曹昂眉头紧皱起来。
     刘晔讲的是事实,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尽管在过去数载,其节制的四州治下,出现灾情侵袭后,他都积极地进行赈灾,以尽可能的减少死伤,可时疫一旦爆发,不是说控制就能立即控制的。
     “如果荆豫徐扬四州的整体性水利整饬及建设,能够在四州治下促成的话,这对今后的防灾控灾,是有着极大益处的,这是能减少很多不必要死伤的。”
     见曹昂若有所思,刘晔趁势说道:“晔知此等大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会对公子,对征东将军府造成极大的负担。”
     “但是晔以为这笔账,不能如此简单的去算。”
     “正如涉及徐州境的大计,一旦邗沟能够疏通出来,这对江淮一带的商贸,是能起到促进作用的。”
     “而随着江淮商贸繁荣,徐州刺史部及诸郡众县,可按征东将军府所定赋税制度进行对应征税……”
     为了能说服曹昂同意他所提大计,在赶回襄阳之前,刘晔是准备的很充足的,甚至在他所谋这大计中,还巧妙的将军屯给囊括其中了。
     毕竟曹昂在荆豫徐扬四州治下,是划定出不少军屯区域的,这些军屯的产出,除却军屯群体所得外,余下的是要上缴征东将军府的,这也是先前曹昂敢南征北战,敢解决曹操后勤压力的底气所在。
     没有军屯兜底,曹昂是会受很大掣肘的。
     不过军屯的政策,不是说一成不变的。
     人在处在朝不保夕下,只要有口吃的,能叫一家老小不颠沛流离,那么就非常满足了。
     但是承平的时间长了,都不说十年八年了,三五载,甚至是更短,这人的想法就会跟着改变。
     所以涉及军屯的征收,这个比例是需要调整的。
     这也是曹昂愿意叫诸葛亮,从贾诩手里接管军屯诸事的原因之一。
     

第121章 遍地开花(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