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水生一家返回了边境。婉宁的孕期也安稳度过了三个月。这晚夫妻闲话,婉宁依偎在王爷怀中,脸上带着一丝失落道:“夫君,爹娘他们都回边境了。今日娘递了帖子,说明日祖母、娘还有两个弟弟要来看我。”
王爷瞥见她神色,问道:“几个月没见,她们来看你,不该高兴么?怎的还不开心?”
婉宁低声道:“高兴是高兴,只是……没见到爹爹。”
“你爹很好,他来上报政事时我见了他。”
婉宁嘟起嘴,不满道:“夫君见了,又不是我见了。民间大年初二都是女儿回娘家,我们也回去好不好?跟爹娘说我们初二回去行么?”
王爷想起婉宁孕期落泪的模样,心有余悸,加之不好直言拒绝,便含糊应道:“行,你快睡吧,我还要看会儿书。”
得了应允,婉宁心满意足,笑眯眯地搂着王爷睡了。
第二日,小桃和水生娘果然带着昊良、昊昀来了,还备了半车的东西。光是给婉宁腹中孩儿做的小衣衫、鞋帽、袜子就有好几身。小桃看着女儿尚且稚嫩的脸庞就要做母亲,眼底满是忧虑,反复叮嘱她饮食要节制,莫把孩子养得太大。水生娘见儿媳忧心忡忡,也对婉宁道:“你要当娘了,别怕累,一定得多走动,日后才好生……”
婉宁温言安慰着娘和祖母:“知道啦,我和王爷初二就回家,到时就能见到爹爹了,你们别担心我。”
水生娘一听到王爷愿意初二陪婉宁回娘家,觉得这王爷还不错。
趁婆母带着两个儿子看王府景致,小桃拉着婉宁的手,压低声音,吞吞吐吐地问:“闺女,王府里……现在可还有旁的女眷受宠?”她忧心女儿尚未诞下子嗣,若被他人抢了先,处境就艰难了。
婉宁会意,亦低声答道:“从前府里的情形我没打听。自我进府,王爷都是宿在我这里的。前些日子害喜吐得厉害,王爷还特意想法子从南边弄了橘子给我。”
小桃心中有了底,轻声叮嘱:“万事不可大意,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入口的东西要格外当心,让秋霜寸步不离地跟着你。”
婉宁认真道:“娘,我会小心的。”
祖孙三代说了许久体己话,眼看天暗下来了,小桃才带着婆母和儿子们告辞回家。
到了大年初二,婉宁果真带着王爷回了谢府。王爷放下身段,言行举止间尽显女婿之礼,水生看在眼里,对这位王爷又满意了两分。
大年初四,一个消息才在辽东传开:以前的周家奶奶过继的弟弟,在大年初三醉酒后与表兄争执,不幸误伤身亡。景宇和周叔这才得知,敏月本人竟早已于年前离世。
景宇虽后来与敏月感情淡薄,乍闻敏月死讯,心中仍是难过,尤其不知如何对才四岁多的泽祺开口。水生见他郁郁数日,斟酌着劝道:“景宇,别总伤怀了。泽祺他娘……心已经不在你这里了。你照顾好自己和泽祺才是正理。”
听话听音,“心不在你这里”便是暗示敏月心思另有所属。景宇震惊地望着水生。水生拍拍他肩膀道:“人已走了,我也不愿再道她人是非,只是劝你往前看。已发生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水生哥说得不能再明白了,不愿道泽祺娘是非,又心不在他这里,这就是敏月有些不上台面的事了,景宇默然片刻,心中已明白几分,点头道:“知道了,水生哥。”
辽东不少官家得知周家奶奶已逝,都心思浮动,景宇忙请托小桃姐替他婉拒了所有试探。
年节刚过,整个辽东便忙碌起来。李宏文已着手为开春大战筹备粮草,王爷亦是面色凝重。二月,王爷正欲任命裴崇安为辽东总督带六万人镇守辽东以防匈奴;为防裴崇安有异心,王爷打算让裴崇安已有身孕的夫人带着长子裴嘉梁入王府陪伴王妃,自己出征则也会把裴崇仁带上,以此牵制裴崇安。
大军整装待发,只待三月开拔,避开二月以免将士长途跋涉受冻。然而,尚未成行,西北传来急报:去年秋冬大旱,今春麦苗尽遭蝗虫啃食,已有数县百姓开始逃荒。婉宁从书中得知蝗灾蔓延极快,忙劝阻王爷暂缓发兵。王爷也深知,大规模蝗灾往往导致饿殍遍野,朝廷自顾不暇,根本无需他攻打。
婉宁挺着孕肚,请叔祖父周巡抚和父亲谢大人下令,鼓励百姓用鸡蛋、鸭蛋抵缴今年税粮,且收购种蛋的价格是往常的两倍。她召集有经验的孵蛋妇人,在王爷的庄子上专设热炕,日夜不停地孵蛋。
然而,婉宁孵的第一批小鸡小鸭尚未出壳,三月底,遮天蔽日的蝗虫已飞抵河南。短短数日,田里青翠的麦苗便被啃食殆尽,只剩枯桩。百姓欲哭无泪。不足十日,连三月里刚吐嫩芽的新柳也被啃光。
待婉宁的三万只小鸡小鸭终于孵出,河南已赤地千里,难觅绿色。蝗虫啃光了树叶,又向山东扑去,河南境内已然生乱。王爷急忙调兵遣将,布防于营州、洛州等与朝廷辖地相邻的府州。此刻他哪敢再发兵攻打京城?即便打下来,面对如此庞大的灾民,无粮赈济,局面只会更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月,山东大部亦遭蝗灾荼毒,数十万山东灾民四处流窜,官府无力管控,流民所至,混乱丛生。
婉宁忧心忡忡地发现,辽东和七州今春也只下了一场小雨,连地都没有湿透。百姓全靠挑水灌溉,勉强种下了玉米。但天公不作美,雨水迟迟不来。往年五月绿草如茵的大草原,如今一片枯黄。匈奴左贤王治下,草原河道干涸见底,人畜饮水都成问题,牲畜瘦骨嶙峋。草原部族濒临绝境,明知辽东兵强马壮,也不得不铤而走险,意图劫掠求生。
五月,婉宁见王爷神色凝重,柔声问道:“王爷,可是有烦心事?”
王爷搂着她,沉声道:“辽东与七州亦是大旱,玉米苗细如竹筷,今年恐颗粒无收。幸而前两年丰收,百姓赋税轻,仓中有粮,尚能支撑。探子回报,草原今年旱情更甚,草都枯死了。”
婉宁心头一跳,试探着问:“夫君作何打算?”
王爷气势凌厉:“准备烧荒!本王要将匈奴驱赶出五百里外!”
婉宁垂首不语。王爷见她久不回应,疑惑道:“怎么了?”
婉宁欲言又止,摇摇头。
王爷轻拍她背:“但说无妨,说错了也不怪你。”
婉宁这才轻声道:“夫君,带兵打仗我不懂。只是想着,若是我白月湾和灵阳县辛苦种下的稻子被匈奴糟蹋殆尽,颗粒无收,我定也恨不得剥他们的皮。匈奴人以牧为生,我们烧荒便是绝了他们的生路。他们或会退却,但此恨必深植于心,往后定会不断侵扰报复。我们并非怕他,只是……若王爷日后入主京城,辽东边境与匈奴结下不死不休的仇怨,岂非心腹大患?”
“难道要本王放过这大好时机?”王爷反问。
婉宁沉默片刻,道:“王爷,灵阳江新挖的湖泊水量充沛……”
“你的意思是?”
“我们辽东七州缺牲畜。若以粮食交换他们的牛羊马匹,换回来将牲畜赶至灵阳江一带饮水——那里水源丰沛。百姓手中也有豆子可作饲料。况且,百姓耕地也缺牲畜。如此互惠互利,既能解他们燃眉之急,又能充实我们所需,还免了刀兵之灾,将士无谓牺牲。”
“你让本王通敌?”王爷语气微沉。
婉宁直视王爷双眼,认真道:“夫君,也有互通有无。”
王爷闻言一怔。婉宁淡淡一笑:“我年纪小,见识浅薄,这只是我这种小孩子的想法。”
王爷听进了心里。此事他却不便亲自出面。周大人威望能力足够,只是年事已高,恐难经长途跋涉。他思忖一番,温声道:“你所言有理。只是这人选……本王觉得你父亲颇为合适,你看如何?”
婉宁心中暗恼:这种易招非议的差事,就想到让我爹去!面
第375章 世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