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姜淮轻笑,从袖中抽出一张盖了红印的契纸:“这是州府‘特购的公文。李员外若闹,你让他来找通判衙门。”
     之后姜淮跟农户签了契约,绑定他们,以免有变。
     之后契纸里写了。
     预付定金,每户先给三成银钱,但麦收后需按量交货,违约者十倍赔偿。优先收购权,签约农户未来三年麦子,只能卖给官府的磨坊。
     灾年保底,若遇天灾减产,磨坊以市价七成收购,确保农户不血本无归。
     老农不识字,只听姜淮温声解释:“只要签了这契,往后年年有定金拿。若遇荒年,我兜底收你的瘪麦。”
     几个农户互相对视,终于有人颤巍巍按了手印。
     ....
     北地的夏日总是来得又急又猛。
     姜淮站在城西官道的土坡上,宽大的官袍被热风吹得猎猎作响。
     他眯起眼睛,望着远处蜿蜒的河,河面上几艘货船缓缓移动,像几片飘落的树叶。
     “大人,您看这处如何?”身后,工房书吏王德才抹了把汗,指着坡下一片废弃的官仓。
     姜淮没有立即回答。他缓步走下土坡,靴子踩在干裂的泥土上,发出细微的碎裂声。
     “此处甚好。”姜淮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靠近河水,又有官道相通。建面粉厂后,麦子可从上游运来,面粉又可分销四方。”
     王德才面露难色:“大人明鉴,只是这运输一事..”
     “我正要说此事。”姜淮转身,目光如炬,“朝廷拨下的银两有限,我们须精打细算。陆路用牛车,水路用船只,双管齐下。”
     当日傍晚,姜淮回到府衙,顾不得换下沾满尘土的衣服,便命人取来北地水陆舆图。烛光下,他修长的手指沿着河道缓缓移动,不时在纸上记下几笔。
     “大人,漕帮赵帮主求见。”门房轻声通报。
     姜淮眉头一挑。他正欲寻访这位掌控北地水运的漕帮首领,不想对方竟主动登门。
     “快请。”
     赵铁山是个四十出头的粗壮汉子,一身短打装扮,进门时带进一股河腥气。他抱拳行礼,声如洪钟:“姜大人,久仰大名!”
     “赵帮主客气。”姜淮还礼,示意看茶,“本官正有事相商。”
     赵铁山哈哈一笑:“大人可是为那面粉厂运输之事?”
     姜淮心中一惊,面上却不露声色:“帮主消息灵通。”
     “咱们吃水上饭的,耳朵长些。”赵铁山端起茶碗一饮而尽,“大人要运麦子,又要运面粉,这生意不小。
     只是...”他放下茶碗,眼中精光一闪,“近来河水湍急,船工们风险大啊。”
     姜淮听出弦外之音。他不动声色地从案几抽屉取出一份文书:“朝廷特许,凡为官仓运输者,可免三成船税。本官已为漕帮争取了二十张免税凭证。”
     赵铁山眼睛一亮,接过文书细看,半晌才道:“大人好手段。只是船工们辛苦钱...”
     “每船麦子运费按市价加一成。”姜淮斩钉截铁,“但本官有条件,漕帮须专拨十艘船,只供官仓调用。”
     烛光下,两人目光交锋。最终赵铁山咧嘴一笑,露出两颗金牙:“成交!不过大人,咱们丑话说前头,若遇风雨耽误了行程...”
     “天灾人祸,本官自然体谅。”姜淮起身拱手,“三日后,第一批麦子将从临清起运,有劳帮主了。”
     送走赵铁山,姜淮长舒一口气。水路已定,陆路却更棘手。北地牛车多分散在乡间,若要集中调度...
     “大人。”王德才匆匆进来,“城郊几个村的里长都到了,在二堂候着。”
     姜淮精神一振:“来得正好。”
     二堂内,七八个衣着简朴的老者局促地站着。见姜淮进来,纷纷跪下行礼。
     “诸位请起。”姜淮亲自搀扶最年长的一位,“深夜唤诸位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他直入主题:“官府欲在城西建面粉厂,需牛车百辆,常年运输。各村若有牛车参与,每月可得银二两,另每车粮食补贴五钱。”
     里长们面面相觑。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颤声道:“大人,不是小民不愿,只是眼下正值农忙,牛车都用在田里...”
     “本官知晓。”姜淮早有准备,“面粉厂运输多在清晨傍晚,不误农事。且...”他顿了顿,“凡参与运输者,家中赋税可减一成。”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花白胡子老者激动得胡须直抖:“大人此话当真?”
     姜淮从袖中取出知府大印盖过的告示:“白纸黑字,岂能有假?”
     当夜,各村里长带着运输契约满意而归。姜淮却不得休息,又召来府衙快马统领。
     “周统领,面粉厂关系民生,运输途中恐有宵小觊觎。”姜淮递过一份名单,“这些路段需加派巡逻。”
     周统领抱拳:“属下明白。只是人手...”
     “从本官护卫中调十人给你。”姜淮决然道,“务必保证粮道畅通。”
     三日后的黎明,姜淮站在码头。晨雾中,十艘漕船缓缓靠岸,船首插着漕帮的黑色三角旗。赵铁山站在首船甲板上,高声吆喝船工卸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人,首批麦子五百石,全数到齐!”赵铁山跳下船,拱手复命。
     姜淮点头,目光转向码头另一侧。尘土飞扬中,近百辆牛车排成长龙,领头的正是那花白胡子老者。
     “李家村牛车五十辆,报到!”
     “王家村三十辆,在此候命!”
     “赵家庄二十辆,随时听调!”
     呼声此起彼伏。姜淮胸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登上高处,声音清朗:“北地父老,今日面粉厂首运,全赖诸位鼎力!本官在此立誓,必让全州百姓吃饱饭!”
     欢呼声中,第一袋麦子被装上牛车。车轮辘辘,朝着城西新建的面粉厂驶去。姜淮望着逐渐远去的车队,嘴角浮现一丝笑意。这只是开始,他心想,待到秋收时节,运输量还要翻倍...
     正思索间,王德才气喘吁吁跑来:“大人,不好了!上

第278章 新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