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0章 零下七十度的寒风[1/2页]

穿越1951 女儿养了一只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李啊,这不是咱们装备差,技术落后嘛,你放心,咱们的科学技术会一步一步赶上来的。”余将军,不对,应该叫余主任,余主任的话像是忽悠稚童的棒棒糖一般。
     “呵呵,这话您说出来,自己相信么?您随便去个中学,找一百个学生做题,再找一百个工农兵大学生做大学试题,看看咱们和国外的差距,您就知道咱们和国外的科技相差多少个等级。我知道您要说什么,不就是咱们国家快要有核潜艇了么,那玩意儿真就那么重要?基础技术不突破,一出海那噪音就震天响,还不能潜得太深,很容易被国外的军舰和潜艇锁定位置,它真就能起到突防作用?”
     李旭东不等余主任回答,继续说道:“您知道五轴联动机床不?您知道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不?国外的这些高科技是怎么弄出来的?是靠喊口号喊的出来不?我们相信八级大师傅的手艺,以为那就是天花板了,可真正的高科技绝不是靠手就能搓出来的。苏联的潜艇为什么一出海就被侦听出来,不就是缺少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打造出来的螺旋桨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有什么错?咱们国家的科技谁来发展?”
     这还真不是李旭东无的放矢,他是针对报纸上“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说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团体,这些人见识广博,有独立思想,不会轻易改变立场,这或许就是文人风骨吧。就像世人都骂胡适先生,可他真有那么可恶么?第一个主张废除文言文的是他,带头在联合国发表演讲,为华夏争取到了三倍捐款的是他,他用他所有的见识为华夏谋出路,有些思想虽然幼稚,但他真的有世人所想的那么差么?
     这年月的内地,文盲指的是大字都不认识的人,能读到高中的就算知识分子了。要是想读大学,必须根正苗红,初中毕业,还得在原岗位工作好几年,表现优异,然后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而且基本上都是两年制。
     “小李,我的小祖宗,你小点声儿骂。你说的这些情况谁不知道?可胳膊扭得过大腿吗?你以为就你一个人看得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啊?要是没有我们这些人保护,我们国家的科技还要倒退十年。”
     余主任知道李旭东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就现在的局势发表看法,但他对李旭东这种强硬顶撞的行为并不认同,斗争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而是曲折蜿蜒的。再说,这实践出真知,不真正去做,谁知道是不是通天大道呢。
     “小李,你能回来我们很高兴,你在外面的所作所为,都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不要有抵触情绪嘛,你先回去,我一会儿向领导汇报你的想法,我尽量帮你争取。”
     李旭东是真不认可报纸上的这种批判行为,不管是文斗还是武斗,都是对人格的侮辱。既然是谈条件,他开口道:“余主任,我的条件就摆在这里了,哪怕给我个副乡长的官我都不干,我保证这个村子五年之后可以成为一个乡镇的规模。”
     “小李,你直接说你看上哪个村了,我给你想办法,只要你不搞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那套就行了。”余主任叹了口气,想发展一个村简单,可发展一个乡、一个镇、一个县又谈何容易啊。
     “随你们安排,全国这么大,随你们安排我去哪。余主任,如果我当了村支书,别的村子交多少,我这个村子一样交多少,你们可不能因为我这个村子出产的东西多,就来嚯嚯我这个村子。”李旭东早对“种地的吃不饱,养猪的吃不到肉”不满很久了。
     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到现在,全国除了人口翻了一番之外,再也没能力在其他方向上更进一步。作为国防的一部分,核弹只是威慑力量,并不能代表国防力量有了显着的进步。
     活成了孤家寡人,李旭东也不想这样,但和光同尘,他是真的做不到。
     如何当好一个村支书,他没有研究,但想来也就是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积极开办各种副业组织,先让全体村民吃

第250章 零下七十度的寒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