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饱穿得暖,口袋里头有余钱,只有让村民们看到希望,大家才能朝着一个方向奋斗。
人家鸡毛都能飞上天,没道理他李旭东还比不过一个卖货郎吧。
“爷,咱们这些东西都整理完了,这咋又不搬家啦?”秦京茹一脑门的的疑问。
“我计委的余主任提了要求,准备当个小村官,带着乡亲们谋一条幸福之路出来。京茹你放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找不到我们头上来,咱们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你要是不想去村里,就住在这或者住回南锣巷都行。”
李旭东没有多说什么,工作上的事情和秦京茹说了虽然没啥,但她到底不是读书的料,好些事情她弄不明白。要是无忌在旁边,李旭东就会告诉他,从老祖宗的商鞅变法开始,我们就逐渐沦为了农耕民族。想要繁荣一个地区,该有的商贸往来绝对不能少,而要致富,就得先修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花厅里的一处院落内,一些人正在开会协调,在座的领导们官职都不低,厅局级干部都没资格参与进来。大家最搞不懂的一点就是李旭东到底要干什么。
特么的好好地超级富豪加政治家族的家主,偏偏要跑到内地的村里当个村官,这是要干什么呢?一个村落的建设怎么也扯不到野心上去啊。
李旭东同样在感慨,小时候听的花鼓戏《打铜锣》,戏里的老娘们“林十娘”照顾家里之余,还养了一箩筐的小鸭子都不费什么力。
这部优秀的花鼓戏被禁了,现在一个家庭只准养两只家禽、一头猪,还没有自家留有几分自留地,这是几个意思呢?
要搞清楚村支书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少不得往秦家庄子跑一跑,向村支书和村长取取经。
“爷,村里能有啥事啊,平时不是上工就是出去义务劳动,要不就是上面下达什么任务、指示、或者是什么精神要传达的,开个大喇叭就算宣传到位了。您想要做的事儿与众不同,那您就得让村民按照您的套路来。”
秦京茹虽然很想回家,但让自家爷们儿在国外呼风唤雨的,真是来往无白丁,到了内地还要放低身段向泥腿子村支书和村长讨教,打死她都不干,她丢不起自己这张脸,更丢不起老李家的人。
“行吧,你说的也不错,我有我的招数,听别人的干嘛。京茹,这两天我认真规划一下,要是能成,也算给广大老百姓提供一条致富之路。”
李旭东埋头写文案,什么样的村子该怎么样发展,他心里大概还是有数的,无非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林放牧或者是饲养家禽;田里种地,有条件就规划种上大棚蔬菜;水里打鱼,扩大鱼塘面积,进行人工喂养。
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李旭东一腔热血,换来的是廖叔老好人式的的回答:“小李啊,虽然我知道你是想要为建设出把力,可领导们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你也知道,像我这样的都与政治脱离了,要不,你还是回香江去吧,等到领导召见你的时候,你再回来。”
这已经是廖叔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也是他最温柔的一面。像他和李旭东这些人,不管做了多少贡献,都是带着原罪的。历史问题查不清楚这一条就可以把人压垮,还想掺和到政治体系中去,那和找死没什么分别。
如果廖叔的话只是建议,那某位主任说出来的话就很伤人,也更加冰冷了,宛如零下七十度的寒风把李旭东的梦给冻结了。
秦京茹很好,抱着李旭东,安慰的话也很暖心,只是她不懂李旭东的执念,一个人富了,他会带动周边围绕在他旁边的人共同富裕,一个人成了超级富豪,他的想法就不再是带着这一群人富裕,而是想带着更多跟随他的人致富。
“嘿嘿,京茹,你家爷们儿成了臭狗屎,你觉得你家爷们儿是臭狗屎吗?”
喜欢。
第250章 零下七十度的寒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