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8章 坚守疫情前沿的普通人[1/2页]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灾难突袭时,总有人在微光中负重前行。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疫情阴霾里点亮希望的星火。
     大年初二的钟声还未散尽,全国各地乡干部们已攥紧了高速路省界卡口的协调文件。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护、镇机关干部…… 每个人的职责都被他用红笔标在日历背面。
     “省界卡口是第一道防线,漏一个人就是千里溃堤。” 他带着手电筒在卡口间穿梭,凌晨三点的寒风把口罩冻成硬壳,却冻不住他和各部门交涉的语速。
     与县公安局敲定联防流程,跟交警队协调车流引导,向卫计局申领防护物资,和火车站对接返乡人员信息…… 当最后一个卡口的消毒喷壶喷出雾状消毒液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24 小时值班表上,他们的名字占了大半,手机从不敢离身,连洗澡时都放在浴室门口。双休日的值班室里,泡发的方便面堆成小山,而他总说:“守好东大门,比家里的热饭更重要。”
     石膏绷带还泛着白,有的人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者,年前扭伤的右脚被确诊为骨折时,疫情的警报已在耳边响起。
     “同事们大过年还在入户排查,我躺不住。” 除夕夜,她盯着窗外零星的烟花,对丈夫说出了心里话。打石膏的第三天,读初中的女儿还在睡梦中,她已让丈夫背着下楼,拄着拐杖坐进轮椅。
     每天中午,医院门口的石台上总会准时出现保温桶。家人把饭菜放在那里,隔着老远朝里面挥手,再打电话叮嘱:“妈妈你要吃完。”
     同事端来饭菜时,总能看见她正在核对排查表,石膏脚上的拖鞋滑到了脚踝,她却浑然不觉。
     “疫情就是命令,跟我上!” 他的声音里带着部队里的铿锵。
     曾经的战友、如今的居民们应声而来:“我年纪轻,志愿者算我一个!”68 岁的老党员拍着胸脯:“钟南山 84 岁还在一线,我怕啥?” 退役军人开着私家车赶来:“需要车随时叫我,免费!”
     防控卡点上,他教大家用军礼的力度握紧体温枪;入户排查时,他带着大家用巡逻的步频走遍全村;物资分发处,他把口罩和消毒液按战斗物资的标准清点。
     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指着胸前的党徽:“在部队守国门,现在守家门,都是军人的本分。”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他立刻联系镇卫生院和民政办,驱车四十多分钟冲进山路。
     车灯劈开浓雾时,正看见老人蜷缩在车站墙角。测体温、安抚情绪、联系县医院做全面检查…… 当把老人安置进隔离观察点,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这些在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身影,或许从未想过成为英雄。
     他们只是记得,自己是党员、是干部、是医者、是退伍军人,是千万个普通人中,选择往前多走一步的人。
     正是这一步又一步的坚守,汇聚成穿透阴霾的光,让我们在回望时懂得: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危难前,选择了担当。
     文俊村社区的大喇叭还在循环播报防疫通知时,马书记的皮鞋已沾了半截泥。
     26 日大年初二,一户居民要为刚去世的老人办 34 桌宴席,消息像块石头砸进他心里 ——34;村里老人多,一旦聚集出事,就是塌天的事。34;
     34;我去做工作。34; 他抓起外套就往村民家赶。电话里,老人的儿子已红了眼:34;我爹走得急,这点孝心都不能尽?34; 上门时,对方直接摔了门。
     马书记就站在屋檐下等,从下午的日头正盛等到华灯初上,烟蒂在脚边堆成小堆。34;我知道你难,34; 他隔着门缝喊话,34;但咱村 3400 口人,万一有人带了病毒来,对得起谁?34;
     当家属终于松口,把 34 桌减为 4 做直系亲属聚餐时,他的羽绒服已被夜露打透。
     回到社区,他对着两委班子拍了桌子:34;挨家挨户敲 door,微信、喇叭、横幅全用上!有说不通的,我去!34;
     那些天,他的笔记本记满了排查数据:1486 户居民、172 家企业、86 家门店,每笔都划着红勾。
     饿了啃口干泡面,累了就在值班室拼两把椅子眯会儿。
     卫生院的人上门时,发现他只戴了个普通口罩就要冲进发热老人家里,赶紧塞给他护目镜:34;你不要命了?34; 他摆摆手:34;我是书记,我不上谁上?34;
     有人问他,家里车祸受伤的老母亲和备战中考的儿子怎么办。他望着村口的防控卡点,喉结滚了滚:34;只能靠他们自己了。34; 眼里的愧疚像被风吹散的烟,转身又投入了排查队伍。
     娄衡高速__收费站的雨丝裹着寒风,打在__的防护服上噼啪作响。
     

第208章 坚守疫情前沿的普通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