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气温只有 13 度,这位还有二十多天就要生产的孕妇,正踮着脚给货车司机测体温,肚子把防护服撑得鼓鼓囊囊。
34;你不要命了?34; 大年三十报名执勤时,陈院长盯着她的孕肚直皱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我首先是党员,其次才是孕妇。34; 她抚着肚子笑,34;战争年代,女同志生娃都在战壕里,我这算啥?34; 丈夫在电话里急得声音发颤,她却轻声细语地劝:34;单位就四个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34;
执勤当天,天刚蒙蒙亮,夫妻俩就踩着积水来了。她给每位司乘人员登记信息时,笔尖总在纸上晃 —— 冷风让手指冻得发僵。
一位货车司机摇下车窗时红了眼:34;大妹子,快回去吧,这鬼天气......34; 她笑着摆手:34;没事,我穿着防护服呢。34;
镇党委书记来慰问时,握着她的手半天说不出话。她却挺了挺肚子:34;请放心,我一定站好每一班岗。34; 雨珠顺着防护面罩往下淌,在她睫毛上凝成细霜,倒像缀了串亮晶晶的勋章。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堂的灯光刚亮起,__就着咸菜吞下药片 —— 七颗,不多不少。
58 随的他掀开保温桶,白粥冒着热气,胃里的绞痛却还在隐隐作祟。去年心梗手术后仅休息 12 天,他就揣着病历回了岗,如今疫情来了,又第一个报了名。
每天凌晨五点,他的身影就出现在清冷的街道上。
公交停运后,30 公里的上班路成了难题。他揣着速效救心丸,先步行 40 分钟到公交站,再转三趟车,遇上停运就索性走着去。
有次走到半路心绞痛发作,他蹲在路边含了片药,缓过来又继续往前走。
价监股的办公室里,他的笔记本记满了物价数据:口罩进价多少、售价多少,哪家药店有囤积居奇的苗头。有商户趁疫情涨价,他拄着墙也要去说理,对方见他脸色发白,终于低下头:34;大爷,我服了您了。34;
同事发现他总在揉胸口,要替他跑市场,他却把药盒往抽屉里塞:34;我还能撑。34;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默默耕耘在市场监管的第一线。
这些在疫情中挺身而出的人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担当。
马书记的皮鞋在雪地里踩出的脚印,防护服上凝结的冰花,药盒旁的白粥...... 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散落在人间的星火,终会汇聚成照亮前路的银河。
那些让人眼眶发热的事迹,早已像春夜里的星子,密密麻麻缀满了记忆的天空。
你或许记得暴雨倾盆时,陌生司机们自发组成 “爱心车队”,在齐腰深的积水中来回穿梭,把被困的老人孩子一个个背到安全地带;
也见过疫情封控期间,小区门口的快递架上总有人悄悄多放几袋蔬菜,附上手写的便签 “邻居们按需取用”;
更不会忘记地震废墟前,素不相识的人们手挽手筑起人墙,用血肉之躯为掩埋者撑起生命通道。
这些故事没有统一的剧本,却有着同样滚烫的内核 —— 当危难如乌云压境,总有人愿意做冲破阴霾的那道光。
在社会这个千丝万缕的大家庭里,这种温暖从不是孤立的火苗。
它是菜市场摊主给晚归的环卫工人留的那把热乎饺子,是公交车上年轻人默默为孕妇挪出的座位,是社区志愿者深夜里还在核对的物资清单。
这些细碎的善意像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无声无息却奔腾不息,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被托举的力量。
就像寒冬里的抱团取暖,我们或许素未谋面,却在彼此的眼神里读懂了 “我们共在”。
古人说 “一叶知秋”,而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地方的守望相助,就是整个国家的精神缩影。
当某个县城遭遇洪灾,千里之外的救援队会连夜驰援,带着全国各地捐赠的帐篷和食品;
当偏远山区的孩子需要课本,无数陌生人的包裹会顺着网线涌向同一个地址。
这就是中国,从街角巷弄的举手之劳,到举国上下的众志成城,始终有一种默契在流淌 —— 灾难面前,没有 “你我”,只有 “我们”。
那些数不清的善举,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其实都是民族骨血里的基因在闪光。
它让我们明白,所谓大国,从来不只是疆域辽阔的版图,更是亿万颗心紧紧相依的温度。
当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被珍视,当每一次危难中的援手都被铭记,这个社会便会像被阳光浸润的麦田,永远生长着希望与力量。
喜欢。
第208章 坚守疫情前沿的普通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