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7章 首次启用[1/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卷首语
     1971 年 10 月 16 日 7 时 37 分,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驻地的临时保密室内,屏蔽状态指示灯呈绿色常亮,电磁监测仪屏幕显示 “150175 兆赫,干扰值  152dBm”。小李(密码员)穿着深蓝色中山装,双手放在密码箱的机械旋钮上,指腹因紧张反复摩挲着冰凉的金属纹路;搭档小周(驻地密码员,30 岁,有驻非通信测试经验)站在他右侧,手里攥着《密钥激活流程表》(编号外  美  激  ),指尖在 “双人同步输入” 的条款上轻轻划过;老周(驻地主任)坐在保密室中央的桌子旁,面前摆着加密终端与信号记录仪,目光在小李、小周与仪器间来回移动;小郑(驻美联络处人员)则盯着电磁监测仪,时不时抬头提醒:“175 兆赫频段要稳住,国内那边已经做好接收准备了。”
     “这是咱们在纽约第一次启用密码箱,激活要是错一步,模块可能锁死;发送要是被干扰,国内收不到,明天会议就没法用。” 老周的声音压得很低,他看了眼手表,“7 时 40 分准时开始,激活后立即发测试指令,别耽误。” 小李深吸一口气,与小周对视一眼:“我输前 3 位密码,你输后 3 位,同步按确认键,记牢了。” 小周点头:“放心,之前预演过 3 次,错不了。” 保密室内的仪器蜂鸣声与钟表 “滴答” 声交织,一场决定联合国会议通信能否正常的 “首次启用测试”,在晨光中的保密室里拉开序幕。
     一、测试前筹备:依据梳理、设备检查与分工(1971 年 10 月 14 日  15 日)
     1971 年 10 月 14 日起,驻地团队就为 “首次通信测试” 做筹备 —— 核心是 “明确测试标准、确保设备就绪、定好人员分工”,毕竟这是密码箱抵达纽约后首次实际启用,若测试流程混乱、设备故障或频段选错,可能导致联合国会议前无法修复,直接影响外交通信。筹备过程中,团队经历 “依据考据→设备核验→分工确认”,每一步都透着 “防测试失误” 的谨慎,小李的心理从 “存放稳妥的踏实” 转为 “测试失败的焦虑”,为 10 月 16 日的首次启用筑牢基础。
     通信测试的 “历史依据与标准梳理”。团队从两方面明确测试核心要求:①测试依据:依据《1971 年外交加密通信首次测试规程》(编号外  美  测  7101),首次启用需完成 “密钥激活→频段调试→测试指令发送→解密确认” 四步,测试指令内容需简洁(含设备状态、准备情况),不得涉及敏感信息;②频段标准:规程规定 “联合国会议期间优先使用 175 兆赫加密频段(该频段经中美协商,美方承诺不主动干扰),备用频段 210 兆赫,发送功率≤19dBm,避免信号过强被无关方接收”;③确认标准:国内回复需在 37 分钟内送达(北京至纽约电波传输时间约 19 分钟,国内解密处理约 18 分钟),回复内容需包含 “信号清晰度、干扰痕迹、是否准予正式使用”,三者均达标才算测试成功。“37 分钟是测算出来的,早了可能国内还没解密,晚了就是信号丢了,得掐准时间等。” 老周在筹备会上展示规程,小郑补充:“175 兆赫频段已经和美方打过招呼,他们不会干扰,但咱们还是要监测,防意外。”
     测试设备的 “全面核验”。团队重点核验四类核心设备,确保无故障:①密码箱状态:小李与小周共同检查 “齿轮间隙 0.06mm(转动阻力 7N)、蓄电池电量 1620mAh(满电)、加密模块指示灯红(休眠正常)”,用微型毛刷清洁密钥接口,避免接触不良;②加密终端:小郑测试终端与密码箱的连接(专用 19 芯电缆,无松动),输入 190 字符测试文本,终端显示正常,无乱码;③电磁监测仪:小赵(技术人员)校准仪器,注入 175 兆赫、71dBm 模拟信号,监测仪显示误差≤1dBm,确认能精准捕捉频段干扰;④通信天线:老周检查驻地楼顶的加密天线(指向北京方向,无遮挡),测试天线增益(≥19dBi),确保信号传输强度达标。“终端要是连不上密码箱,指令发不出去;天线要是歪了,信号传不远,每个设备都得查到位。” 小郑说,小李补充:“我试过转动密码箱旋钮,阻力和在国内一样,齿轮没问题,激活时不会卡。”
     人员分工与 “预演确认”。团队按 “激活→发送→监测→记录” 四岗分工:①小李(主激活):负责输入密钥前 3 位密码,配合小周完成激活;②小周(副激活):输入密钥后 3 位密码,同步按确认键,激活后操作加密终端发送指令;③小郑(监测岗):全程盯着电磁监测仪,记录 175 兆赫频段干扰值,异常立即通报;④老周(记录岗):填写《首次启用测试记录表》,记录激活时间、发送时间、接收时间、测试结果,对接国内技术团队(陈恒值守)。预演重点模拟 “激活不同步” 场景:①首次预演:小李比小周快 0.7 秒按确认键,模块显示 “授权失败”,两人调整节奏,确保误差≤0.3 秒;②二次预演:成功激活后,发送模拟指令(“测试 1,无内容”),国内 37 分钟后回复 “收到”,整个流程耗时 57 分钟(激活 10 分钟 + 发送 5 分钟 + 等待 37 分钟 + 确认 5 分钟),符合预期。“预演就是找问题,第一次不同步失败,后来练到几乎同时按,才放心。” 小李说,老周补充:“明天正式测试,就按预演流程来,别慌,一步一步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双人协同的密钥激活:流程拆解与细节把控(1971 年 10 月 16 日 7 时 40 分  8 时 10 分)
     7 时 40 分,密钥激活正式开始 —— 小李与小周站在密码箱前,按 “先解锁、再输入、后确认” 的顺序操作,老周在旁监督,小郑紧盯电磁监测仪,核心是 “双人同步输入密码,确保加密模块从休眠(红灯)转为激活(绿灯),无授权失败”。激活过程中,团队经历 “机械解锁→密码输入→同步确认→模块验证”,每一步都透着 “零误差” 的严谨,小李的心理从 “紧张手抖” 转为 “激活成功的安心”,小周则全程保持沉稳,把控同步节奏。
     7 时 40 分  7 时 50 分:机械解锁与初始状态确认。小李与小周共同完成解锁:①钥匙开锁:小李插入 01 号钥匙(主锁),小周插入 02 号钥匙(应急锁),两人同时顺时针转动 19 度,听到 “咔” 声后拔出钥匙,密码箱机械锁解锁;②模块唤醒:小李长按密码箱 “唤醒键” 3 秒,加密模块指示灯从 “常红” 变为 “闪烁红”(表示进入待激活状态),小周用万用表测模块供电电压(3.7V,正常);③状态核对:老周对照《激活流程表》,确认 “机械解锁成功、模块唤醒正常、无报警提示”,在记录表上标注 “7:50,初始状态合格,准备输入密码”。“解锁要同时转钥匙,不然主锁和应急锁不同步,模块不唤醒。” 小周提醒,小李擦了擦手心的汗:“第一次在纽约转钥匙,有点紧张,还好和预演一样顺。”
     7 时 51 分  8 时 05 分:双人同步密码输入。这是激活的核心步骤,需严格把控同步性:①密码确认:小李轻声念出前 3 位密码 “371”(来自保密手册第 1 组密钥),小周回应后 3 位 “907”,两人再次核对 “”,确认无误;②输入准备:小李将右手放在密码旋钮上(负责前 3 位:3→7→1),小周左手放在旋钮旁(负责后 3 位:9→0→7),老周喊 “开始”;③分步输入:小李先输入 “3”(旋钮顺时针转 3 圈,对准刻度),停顿 0.3 秒后输入 “7”(转 7 圈),再停顿 0.3 秒输入 “1”(转 1 圈);小周紧跟其后,在小李输入 “1” 的同时输入 “9”,依次完成 “0”“7”,整个输入过程耗时 19 秒,无卡顿;④同步确认:两人输入完成后,对视一眼,同时按下密码箱两侧的 “确认键”(误差≤0.2 秒),模块发出 “嘀” 的一声,指示灯从 “闪烁红” 变为 “常绿”(激活成功)。“最担心的就是输入不同步,还好这次几乎同时按,没失败。” 小李松了口气,小周补充:“输入时要听对方的节奏,小李念数字,我跟着走,不容易错。”
     8 时 06 分  8 时 10 分:模块激活后的验证。激活成功后,团队立即验证模块功能:①模式确认:小周长按 “模式键”,模块显示 “175 兆赫加密模式,功率 19dBm”,与预设频段一致;②自检功能:小李按 “自检键”,模块自动检测齿轮联动、密钥存储、天线连接,3 秒后显示 “自检合格,无故障”;③终端连接:小郑将加密终端与密码箱对接,终端显示 “已连接,可发送指令”,确认模块能正常输出加密信号。“激活只是第一步,得确认模块能连终端、能发信号,不然白激活。” 老周说,小李凑近看模块指示灯:“绿灯常亮,和预演一样,没问题了。” 小郑此时报告:“175 兆赫频段干扰值  153dBm,无异常,可发送指令。”
     三、175 兆赫频段的测试通信:发送操作与干扰监测(1971 年 10 月 16 日 8 时 11 分  8 时 30 分)
     8 时 11 分,测试通信启动 —— 小周操作加密终端编写指令,小李在旁核对,小郑全程监测 175 兆赫频段干扰,老周则联系国内技术团队(陈恒),告知 “即将发送测试指令,注意接收”。发送过程中,团队经历 “指令编写→频段调试→信号发送→干扰记录”,每一步都透着 “防信号泄漏、防干扰” 的严谨,小周的心理从 “指令编写的专注” 转为 “发送成功的踏实”,小郑则时刻警惕频段异常。
     8 时 11 分  8 时 20 分:测试指令编写与核对。小周按规程编写指令,小李同步核对:①指令内容:严格按 “设备状态 + 准备情况” 格式,编写 19 字符指令 “设备正常,准备就绪”(避免过长导致传输耗时,过短无法验证清晰度),无任何敏感信息;②格式检查:确认指令为中文简体(国内接收系统默认格式),无特殊符号(防止解密乱码),小周在终端上逐字输入,小李逐字核对,发现 “备” 字误输为 “被”,立即修改,耗时 1 分 19 秒;③加密预览:小周点击 “加密预览”,终端显示密文(乱码形式,无规律),确认加密算法正常(与国内一致的 1971 版加密算法),无格式错误。“指令不能错一个字,‘备和‘被差一点,国内解密可能认不出来,必须核对。” 小李说,小周补充:“字数也得卡准,19 字符刚好,多一个少一个都可能传输失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8 时 21 分  8 时 25 分:175 兆赫频段调试与发送。小郑调试频段,小周操作发送:①频段锁定:小郑在电磁监测仪上锁定 175 兆赫频段,记录当前干扰值  152dBm,告知 “无干扰,可发送”;②功率调整:小周将终端发送功率调至 19dBm(标准上限,确保信号强度足够,又不超标),点击 “频段匹配”,终端与密码箱模块同步切换至 175 兆赫;③指令发送:小周按下 “发送” 键,终端显示 “发送中”,进度条从 0% 增至 100%,耗时 7 秒(19 字符,符合 192 字符 / 分钟的速率标准),发送完成后终端显示 “发送成功,等待回复”。“发送时要盯着进度条,要是卡在 50%,就是频段没匹配好,得重新调。” 小周说,小郑补充:“发送过程中 175 兆赫干扰值没变化,还是  152dBm,没被干扰,信号应该传出去了。”
     8 时 26 分  8 时 30 分:发送后的频段监测与记录。小郑继续监测 175 兆赫频段,老周记录发送信息:①干扰监测:小郑每 10 秒记录一次干扰值,8 时 26 分  8 时 30

第917章 首次启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