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7章 东浙温三党受创、朝廷大发横财[1/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爷有大人求见。”
     汾阳郡王府内,管家黄俊力,带着两位布衣是左顾右盼地,敲响了张书缘的卧室房门。
     “谁啊?”
     跟着东厂一起忙碌了一天,回到府上时已经是月朗星稀之时了。而此时的张书缘早已是累的疲惫不堪,连饭都没吃就躺下睡了,可他刚躺下没多久就听到了管家声音。
     虽然有些纳闷和气恼,也没听出黄俊力口中的言外之意,但他却还是得起来见人。
     因为,在此非常之际,任何人都有可能上门求见,甚至有可能他还能借此拿到东林党人的许诺,或收到浙党人投诚的消息。
     的确,在这张书缘未穿越前,这浙党便已是颓势之态了,尤其是在历经过天启三年时由赵南星主持的京察后,一众齐、楚、浙党人是纷纷被降调或被罢官。
     再到后来,他们又因斗不过东林党,于是三党合流投靠了魏忠贤,可这好景并不长。
     随着朱由检继位以及魏忠贤倒台,再加上张书缘穿越出手,以及东林和被分化的温体仁出手,他们这群极为守旧的士大夫便就更加艰难了。
     而且再算上这逆天的兼并案中,本就涉及一大票的浙党人士,所以就有很大的概率,会有人脱离浙党改换门庭。
     说句实在的,历史中的浙党,在崇祯一朝内,就是一直处于即将雄起和即将落寞的叠加态中。而他们的政治主张是强调维护传统秩序,反对东林党对现有体制的过度批判和改革。
     但奈何,历史中的朱由检是一副要做圣人的架势,并被一群腐儒给洗了脑,起初重用了一大批的东林党人,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也发现了这群文人的问题,那就是“空谈误国”和“党同伐异”的毛病。
     但让他无奈的是,等他发现了这问题再想调头时却有些晚了,于是他只能是改变策略灵活用人,可以说只要谁的政见对国家有益处,他就用谁!
     而这也更加造成了政策的无法持续性!
     ……
     我们再说回来。
     打开房门后,张书缘并没有见到预想中的人,反而是瞧见了朱由检带着一个人站在门口。
     “书缘哥。”
     朱由检还没说话,朱徽媞便就从他身后跑了出来,并对张书缘做了个可爱的鬼脸。
     “徽媞!”
     瞧见妹妹是如此施礼,朱由检立即就冷哼了一声。
     “陛下,你…你们怎么来了?”
     瞧见这一幕,张书缘就纳闷了起来,自家这小皇帝不在宫里待着,大半夜跑到自己这里来干啥?
     但还没等他细想便就猜出了他二人的来意。
     “我去,朱由检又要催婚!!”
     心道了一声,张书缘砰的一下就关上了门,并大喊一声“陛下,臣还未洗漱一身污浊,容玷污了陛下的圣眼,还请陛下明日召见。”
     瞧着小哥这做派,朱由检就黑了脸,看了看小妹,又看了看房门。
     “黄管家还不去给小哥准备洗漱?”
     “奴婢遵旨。”
     面对昔日的主子,黄俊力是生不起一点反抗心思,带爬的就去烧水了。
     “不妨事,朕可以等你洗漱完再说。”
     说罢,朱由检毫无架势的一屁股就坐到了门口的台阶上,宛如一地痞流氓似得。
     其实,他今天来着的目的是有两个,一个是找张书缘商议对百官的处理,另一个自然是要算他的功绩。
     而在他想来,一旦小哥愿意出相入仕的话,那这首辅之位就要交给他来做,若是不想那就借这个机会给他赐婚,总之无论怎么样都得让他在这里成个家。
     听到朱由检这话,张书缘便就知道这一“劫”怕是避不过去了。
     这若是按己巳大战的前谈话来说,他理应是在战后被赐婚的,但碍于当时朝中事多,外加朱徽媞还有些说不通,于是朱由检便打消了赐婚的安排。
     “陛下…,您在屋外坐着干啥,快进来坐。”
     见避无可避了,张书缘就只好打开了房门,讪笑着将二人请进屋内。
     说实在的,这并不是他不想在这成婚,也抛弃了原来的想法。而他眼下不愿成婚的理由,主要是此时的压力太大了。
     一个不好便有可能满盘皆输,而且自己走到了今日,那得罪的人也不在不少数,万一行事失误,那后果必然是迎来百官的报复。
     “哼,现在没有污秽了?你啊你,你就犟吧。”
     无语的撇了撇嘴,朱由检便带着妹妹进入了张书缘的卧房。
     张书缘的卧房并不大,仅有三十个平方大小,期间的摆设也大多是些普通的家具摆设,让人完全看不出其是一位当朝权贵。
     其实,这不是他不想享受,而是不能享受,要知道那朝中有多少人盯着他,有多么希望抓到他的马脚,让他停下一系列的改革。
     进入屋内,朱徽媞是左顾右盼眼中满是好奇,因为这跟她见到过的男子卧房完全就不一样。
     而在她儿时就没少进过父亲和两位兄长的卧房。但碍于她一家男丁全是皇帝,那陈设和空间就不是一般的宽敞和华丽了,跟眼前之景一比完全就是云泥之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着是朱徽媞左顾右盼的好奇模样,张书缘与朱由检也没去管她了。
     “徽媞,你先在此休息,朕与你书缘哥有要事相谈。”
     一语落下,朱徽媞点了点头,便自顾自的站起来,去查看那些没有见过的普通玩意了。
     “陛下,这么晚来是出了什么事了?”
     虽然知道今晚的话题大概率会掺杂自己的个人问题,但张书缘还是想可尽可能的将此事给往后推。
     “你说呢?”
     “唉,这几天东厂抓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照这样下去不出半月,曹伴伴就完成了朕给他定下的目标。”
     一说起政事,朱由检就头疼无比,据曹化淳递上来的奏疏显示,这在京的官员已经是有近两千人被抓了。
     虽然这千把人对大明朝官场来说不算多,但要知道在京的有品官员满打满算也有只有一万七千多人。
     这要是再顺着这些人继续抓下去,那岂不是就要朝政崩坏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什么?是就这么打住?”
     听到朱由检的疑虑,张书缘也在心里计较这案子要办到什么程度合适。
     “唉,这也是朕今晚过来的目的,想看看你的看法。”
     此时的朱由检虽然是没了刚愎自用的毛病,但却是多了些优柔寡断的问题。
     这也不怪他,要怪就怪这案子是一桩比一桩骇人,没一桩案子是不牵扯大量中枢朝臣的。
     “陛下你看这样可好,除罪大恶极者,其余涉案之人判其返还兼并之土,且上交罚银如何。”
     “恩,这办法不错。不过书缘,你觉的判他们交多少罚银比较好?”
     一听这主意,朱由检旋即就定下了心来,转眼

第237章 东浙温三党受创、朝廷大发横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