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思量起了处罚力度。
这若是罚的太狠,容易让百官造反,罚的太轻了则是会让后来者毫无顾忌。
“罚多少……”
看着朱由检的脸色,张书缘便敲起了桌子。
“陛下,你看这样可好,我们按田亩市价的两倍银钱来做罚没,而这样一来不至于把他们给逼死,二来可能震慑宵小让其不敢在行此举!”
而眼下的井田市价,因先前战乱的因素导致了价格飙升。
下等田在市场上的售价为每亩十八两,中等田在四十九两,上等田则是在七十八两左右。
若是按照眼下市价的两倍来做处罚,这定是能让百官好好的吐一口血!
“恩,这法子不错。那这样吧,正巧东江镇要粮,明日朕让李凤翔借此,起草一份捐银布告,捐银者越多就越快能从此案中脱身,你看如何?”
见小哥是如此打算,朱由检就撇了撇嘴,心说出这点血就能逃脱朕的制裁?
“陛下,我不建议这么做。原因有二,一是捐银之事不合法度容易被人诟病。二是一旦开了这个先河,那后来者全都会以为只要交了钱就会无事了。”
一听朱由检要这么玩,张书缘就赶忙阻止。
的确,朱由检这个处罚方式,虽然能解眼下的财政紧张之局,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坏了朝廷法度,给了奸佞存活空间。
“那你说该怎么办?难道只罚他们这些银两?”
朱由检是不甘心就这么算了的。
“陛下这银钱看似罚了没多少,是他们身家的九牛一毛,但要知道他们没了这大量田产,还如何维持昔日的奢靡?而想要继续过富足日子,要么转头坑害百姓,要么就老老实实的为朝廷效力。”
“而且,陛下您别忘了,除了这些能活命的人外,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运了。可以说只要他们不傻就不会去自掘坟墓了。”
张书缘是缓慢的开口,给朱由检留足了考虑空间。
话聊到了这里,朱由检也理解了张书缘的意思。
而他的意思是,除了那些芝麻小官及兼并之土不大的人能活外,其余之人则要全部处死,弄不好还要祸遗三族!
“行吧,这也就你说话了,要不然朕绝一个也不放过!”
就这样,朱由检便决定了如何惩处那广袤的案犯了。
在聊完这件事后,张书缘就打算赶人了,因为他实在是太困了,尤其是三个时辰后他还要上朝。
……
瞧见小哥是接连不断的打哈欠,朱由检也没起身要走,反而盯着他问出了最重要的问题。
“书缘,你可有打算接手首辅之位?”
一听这个问题,张书缘瞬间就清醒了,看着朱由检那双眼睛,心底里就盘算了起来。
说实话,他眼下是真不想去坐那首辅之位。
这倒不是说首辅的位子烫手,而是首辅要负责的事情很多,压根就没时间去各地巡视。
除了这个原因外,张书缘还不想过早的坐到那个位置上。
要知道,朱由检这个人是除了一心救国外,他同时还是一位性格刚愎的君王。
而眼下是他因大明天下有病,有求于自己。
可倘若朝廷弊病被慢慢割除,而自己手中还没有保命底牌的话,就很容易因后面的政见不同跟他对上,而结果想都不用想就会遇到“兔死狗烹”或“钟室之祸”的下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的确,朱由检眼下是没有嫉妒害他的心思在,但张书缘却是得为今后着想。
“陛下,说实话,臣暂且还不想登临首位。一来是本身眼下的事就很多,二来是臣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要去走访,不然很难服众。所以,若陛下想罢了东浙二党对于首辅的念想,只有重用温体仁!”
见他提出了如此大事,张书缘也改变了自称,并用极其真诚的眼神跟他对视的开口,以此来表明自己说的都是实话。
“唉,好吧。既然书缘有此心计,那朕也不勉强了。不过朕可说好了,等此案落幕,朕定要将徽媞许配给你。”
“啊?”
见朱由检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张书缘与朱徽媞就不约而同的叫了一嗓子。
“这么不愿意?”
朱由检旋即就眼睛一瞪,将他二人的声量给压了下去。
“不是陛下,公主她愿意吗?公主你说句话啊。”
张书缘是彻底无奈了,赶忙向朱徽媞求救。
“哼,她愿不愿意能如何?自古婚约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朕既为她的皇兄就理应要为她寻一良家。”
“再说了,这都两年了她所遇之人,不是如陈世美那般,就是巧言令色之辈,朕实难将她嫁与他人。”
朱徽媞还没来及开口,就被她兄长给瞪了回去。
“陛下,可……”
“皇兄……”
见朱由检是如此霸道,朱徽媞就打算用柔情攻势打消他强力安排了。
“够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徽媞跟朕回宫。”
说罢,朱由检也不管张书缘作何思想,拉起朱徽媞的手就要走。
“陛下且慢!”
“怎么?难道书缘不满意朕的姊妹?”
“不是…不是……”
“不是还说什么?行了,早点休息,明日还要上朝……”
撇下这句话,朱由检兄妹就如一阵风似得走出了郡王府。
“嗨,朱由检啊朱由检啊,你是怕我跑了不成?”
没辙,在吐槽了两句后,张书缘就只能是接受了……
……
天光微亮,群臣照旧出现在奉天殿外等候朝会。
这与平常不同,此时的百官皆是对他与温体仁,是嘘寒问暖的作揖见礼。
对此,张书缘也是同他们点头拱了拱手,并答应了他们宴请的话茬。
而今天的朝会并没有什么重大内容要讲,只有孙承宗呈奏了一番东江镇请求军饷的事。
将刘一燝家的最后一笔银子交给孙承宗让其运往东江镇后,朝廷便就彻底没现银了。
对此,百官旋即就抓住了机会向朱由检示好,恳请朝廷接受大明各界的捐款。
听到他们的请奏,朱由检是想都没想的就同意了此事。
但让文武百官没想到是,这皇帝收了钱居然还不放过他们,依旧是有锦衣卫上门抓人。
一时间百官们便被逼急了,纷纷走动了起来,就去找内阁李标等人帮忙。
可此时的李标等人也是自顾不暇,不但批阅的奏疏要经过司礼监的连番审查,而他们自己更是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了。
见他们过的是还不如自己,这群四五品的朝臣立即就扭头去找张书缘帮忙了……
喜欢。
第237章 东浙温三党受创、朝廷大发横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