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界限??主动出击?!”
吴应箕一听这话就懵了,心说我们不应该立即组织反击吗?
可他并没看懂眼下的局势,而眼下的情况是,东浙二党联手想要把他们给清理出去,顺带手的还能搞一波张书缘和温体仁。
没错,这头顶“百日监管”的大帽子,东浙二党那就仿佛是有了尚方宝剑一般,只要让他们抓到一点点问题,任何人都逃不过他们的审判!
而对此局势的应对之法,在张书缘看来倒也简单,一是严苛手下,二是掌握舆论,三是与朱由检通气,形成上下合围之势,方能阻绝东浙二党的善抓无辜,更有甚者还可借机让朱由检重新广布东厂探子。
我们再说回来。
瞧见吴应箕还是没理解自己的话,张书缘便只好给这位知识分子好好聊聊背后的因果了。
“对。本阁方才之所以要你与二张等人划清界限,你可知道为何?”
“请大人示下。”
吴应箕躬身一拜,静听解释。
“吴郎中,有句话说的好,凡事能笑到最后的才会是赢家,而这匡国之道也是如此。或许在你等学子看来,如此朝局理应拼命奔走呼号,来求得各方响应,合力改变局势。”
说到这里,张书缘便从桌案内起身,走到了大门处。
“但你等却忽略了一点,那便是你等手中没有权利,相较于你们眼中的恶人而言,不论你们做什么都撼动不了他们。所以你们眼下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勘任在朝中才可徐徐图之。”
“当然,本阁方才所说的主动出击,也是建立在你等能留在朝中之上。如若能久任朝中,那你等的才思,才可化为现实。”
张书缘看着天际开口,就好似他不是在对一成年人说话一般。
的确,就复社这群人而言,他们大多人就很是天真,不论是历史中也好,还是眼下也罢,他们总是将希望用古典书籍里的那套,来寄希望于皇帝开悟,或是借助被自己推举出来的大臣,来以求改革变化。
当然,除了这他们自己懵懂以外,其中也有着诸多的无奈因素。
而那因素自然是他们大多数人,都是那久考不过的老贡生,而且社团内又有败退的东林党人在操控。
对于东林党人来说,朝廷之上风云骤变,眼下他们的言论有用,那便借力施为,倘若无用那就弃之如草。
因为,朝上的位置是有数的,多一个人就要多分出一口利益。
PS:历史中,复社成员终其一生也没多少人进入大明朝廷,大多时是在乡野民间调研记录,亦或用舆论推举有才之人进入中枢,而被他们推举的最有名的人便就是周延儒。
……
“大人,那…那我等该怎么办?难道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吴郎中本阁的话还不明白?”
听他还怎么问,张书缘便回过了头来,眼神中带着一种看稚童的眼神。
“卑职明白了。”
“明白就好。”
见吴应箕开窍了,张书缘便就松了口气。
“大人,卑职斗胆,您方才所言的主动出击……”
“呵呵,这个自然是借力打力了,他们不是想借大义清退你们和打击政敌吗,那么你们就给他来一个借花献佛,将你们对于民间的调研统统呈递到朝上!”
张书缘是阴阴的笑着,仿佛是他在背后操纵整个时局一样。
“大人那这会不会……”
“想问会不会引来报复?报复自当是会有,但只要你们恪守己任家中族人没有糟粕腌臜,那他们便再想找事,也无话可说。”
张书缘说的没错。
大明眼下官场是糟糕透顶,但毕竟还没有到彻底失控失控的地步,再加上朱由检眼下又十分注重东厂恢复及军事,所以这就在他看来,那群文官是在朝中闹不出什么没底线的事的。
当然,这也就是在明面上是如此,离开了皇宫那保不齐就会发生什么了。
“卑职明白了。卑职这就去办。”
吴应箕听明白了之后,旋即就感觉到了一股莫大的危机感,说着就要去拉拢人手与复社分道扬镳了。
“诶,等等。”
“大人还有何事?”
“吴郎中,光脱离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你们得能有自保之力。”
“自保之力?”
“恩,你想想你们最擅长什么?”
看着急躁想要离去的吴应箕,张书缘便拉住他不急不缓的说道。
“擅长什么…,我等最擅长识文断句!”
虽然吴应箕在政事中是处于小白阶段,但他却还是有着很清晰的自我了解。
“对,识文断句。若你等想要能在朝中驻足,就要发挥出这个特长。”
“大人可是让我等于民间到处宣讲?这…这岂不是自找死路?!”
吴应箕瞬间就麻了,要知道妄议朝政那可是死罪一条啊。
“呵呵,换做旁人是自找死路没错,可倘若这议论宣讲之事是我朝的官办机构呢?”
“大人的意思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错,本阁要你不但要脱离那群人,还要成立自己的书社,并且对百姓们言说我朝的各方面政务之利弊。如此你们才可有自保之力!”
张书缘是循循善诱。
的确,只要吴应箕等人有了民意在身,就算是朱由检想要动他们,那也得思量一二了。
“大人所言真乃醍醐之言,可…可卑职身边等人,大多出身贫寒,虽是参考了多次,但…但这也是深受家乡善人的恩惠……”
“这个不用操心。吴郎中只要你们是想匡扶救国,此社费用一概由我司出缴。”
“卑职代天下百姓谢过大人了。”
一听张书缘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吴应箕就感觉自己再不这么做就不识好歹了,而且此事又关乎数十人的好友野望理想,所以他当即便就着张书缘深深鞠了一躬。
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让吴应箕退下后,张书缘便计划了起来。
“眼下解学龙是在准备出使的事,郭允厚去搞商品运输了。看来眼下只能是用一用周道登这个老油条了……”
没了旁人,张书缘只好就决定用一用周道登了。
而周道登这个人是没什么太能说的地方,除了他会揣摩圣心外,就是他生性默然太爱装文人大豪了。
这用明史和谈迁的评价来说,就是他周道登“奏对鄙浅,传以为笑。吴江周相国性木强,不好矜饰。”
将周道登给
第232章 复社分化,中州兴书社成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