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3章 重整大明经济[1/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既然卿等无人应答,那么,朕便将此事交由张爱卿三人共办如何?”
     看着殿内众人是一副避之不及的神态,朱由检想了想便决定将教导复社之事丢给张书缘三人。
     “臣等愿为陛下尽忠尽责!”
     趁着周延儒等一众大臣还没反应过来,张书缘便抢着话茬应下了此事。
     对于,张书缘擅自以“臣等”二字回应,周延儒简直是没被气死,心说“老子不过是认识几位复社之人而已,可犯不上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管。”可尽管他是心有此想,但奈何,随着张书缘的应答,他周延儒便就不管也得管了。
     因为,你再有心思,也没法对抗皇帝的旨意。
     说实在的,对于周延儒而言,处理这件事是有好处的,因为他可以收获到除了东林等书院外的一概学子支持,弄不好还会因为这些人而登入内阁!
     “好!不愧为我大明的肱骨贤良,既然三位爱卿都无异议,那朕便将此社团交于卿等了。”
     见周延儒是规规矩矩的接下了旨意,朱由检便就满意的大笑了起来。
     而此时的其余大臣,虽然是跪在当场,但他们低着头颅却是在轻笑,大有一副看好戏的神情。
     随着这件事情有了着落,朱由检看向百官的眼神也清松了一些。
     “诸位爱卿都起来吧。”
     “这既然,谈完了复社一事,那我朝也该议一议另外三件要事了。”
     坐在皇位上,朱由检大手一挥就让众人站了起来。
     “诸位臣工,这关于兵部诸城一事可有看法啊?”
     凡事都有个先后顺序,相比起内政来说,边关之事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朱由检便就问起了,孙承宗所言的大凌河一事。
     听到皇帝询问,百官皆是不语,每个人都在心算这事情的利弊。
     “陛下,这大凌河城已在我前任督师任内大修了两次,如今孙大人再言此事,这是否有些多想之嫌?”
     说这话的人是户部给事中吴惟华,而他的意思很简单,是在说孙承宗有浪费谋私之嫌。
     毕竟这谁都知道,铸城一事牵连甚广,所需财力很是庞大,而自然这其中的油水就很大了。
     随着吴惟华站出来开口,大约有十余位浙党官员便就纷纷出言打起了配合。
     见有这么多人阻挡自己,孙承宗瞬间就怒了,并亲自站出来跟浙党对峙。
     “陛下,臣之所言事关边疆大局,绝无任何私利!而这大凌城是在袁崇焕手中抢修了两次,但那一次都没有修筑完成达到目的。”
     “虽说眼下,敌酋重创,但其野心与根基却从未被重创,而我朝看似在关内大胜敌军,但实际上却也是损伤惨重。战死将士据我兵部统计约有十万多人,百姓方面损失那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依老臣看来,这大凌城我朝是是必要完成建造,一旦完成,那我军便可借此逐步蚕食敌军,最不济也可保障我辽东将士的饮水生活!”
     孙承宗是跪地请命,大有一副,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的架势。
     “孙大人,您所言之理,下官等也不是不知,可…可我朝眼下库中无钱,开支又大,这又要从哪里寻得钱财支持?况且,出城修铸,万一再起战事,我边关开支又该从何处寻觅?”
     就在众人静等着皇帝开口时,都察院御史史范便就站了出来。
     这史范是何人?
     他是温体仁的心腹干将,在后世记载中,他与高捷等人一道排挤周延儒等人,并帮助他稳稳坐稳了八年的首辅位置。
     没错,自从洗刷了擅杀域外之人的罪名,并坐稳了户部尚书以后,温体仁便就提拔了一应有关系之人步入朝堂各处,而这其中的人不但包括了这位巧舌如簧的御史,还有闵洪学、唐世济、钱象坤、张捷、吴宗达、谢升等人。
     可以说了,眼下的朝廷,除了浙党与东林之外还多了一温党的势力。
     只不过,眼下的温党势力还不够大,很难浙东二党正面交锋。
     当然,温体仁也在拉拢周延儒,并试图与他结成同盟关系。
     我们说回来。
     这史范之所以开口阻挡铸城,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局势,而是他在为温体仁而说话!
     因为,户部眼下没钱极容易受到皇帝苛责,若是再不阻挡朝廷乱花钱,那他的老大可就会倒霉了,而老大倒霉了,他一个小小的御史还怎么施展自己的野望?
     “恩,韩爱卿,此事你内阁怎么看?”
     听到这二人的话,朱由检瞬间就蛋疼了起来。
     他知道这大凌河的重要性,因为不止有一个人跟他说过这个地方!
     “额…”
     见皇帝询问,韩矿就有些无语了,下意识的就看向了其他几位阁臣。
     但让他绷不住的是,除了张书缘外,其余几人无不是低头看着脚下。
     “回禀陛下,老臣赞同孙大人的意思,那大凌河地位特殊,于我朝而言具有莫大的好处。但…但眼下我朝国库窘迫,这…这实难再添如此负担。不过,温大人已执掌我户部两年有余,且处置的井里有条。若此议想要实施当得请温大人研判一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是有些无语,但韩矿还是得回话,而他这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将这踢皮球踢给户部,让户部去头疼。
     听到这话,温体仁顷刻就急了,赶忙站出来上禀。
     “阁老过赞了,下官不过是在尽为官的本分而已。陛下,臣知晓孙大人所言之事,但我户部已无多少钱粮,若是将这刚刚入京的岁入支出,那今年百官的俸银以及需要偿还的兴宝就会大受影响了。”
     而此时的温体仁是头皮发麻,尽管心里是再想巴结皇帝,但心里却是在吐槽那毕自严是如何操持户部的?怎么他在时就顺风顺水,怎么到自己出任后就发生了这么多事?!
     说实在的,眼下的温体仁是有点,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的时候。
     作为大明后期的历任户部尚书,都是一副很心力交瘁的情况,因为大明的财政制度十分糟糕,收取的对象只有一个,所以往往便就造成了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
     我们再说回来。
     见温体仁是滔滔不绝的阐述现状,朱由检旋即就捏紧了双手。
     “怎么?我偌大的大明朝,竟连铸重镇的能力都没有了吗?!朕要你们何用!”
     砰的一下子,朱由检便拍了下面前的龙案。
     一众文武百官旋即便就跪了,并纷纷起喝“臣等有罪”。
     “哼,跪什么跪?难道诸位臣工就只会跪地请罪吗?都给朕起来!”
     见到这个场景,朱由检是再也不能自已了,旋即就喝骂了一声。
     群臣是老老实实的起身,谁也不敢抬头面见帝王。
     “哼,都给朕想想,此事该如何处理!”
     瞧着这帮人的嘴脸,朱由检是越想越气,直接冷哼了一声就坐在了龙位上。
     “陛…陛下,臣有一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就在群臣无语之时,一声突兀的声音就从靠近大门口的位置响了起来。
     说话的这人,名叫顾锡畴,长相俊秀,举止

第213章 重整大明经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