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3章 重整大明经济[2/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文雅,身高有一米七三左右,是当朝的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说起这顾锡畴,就不得不说这个人牛X背景了。
     自顾锡畴开始读书之后,不久便就赢得“神童”名声,并受到了苏州状元宰相,申时行的器重把自己的嫡长孙女嫁给了他。
     而这申时行的长孙女,便就是大名鼎鼎中山王,徐达的十世孙女!
     除了有徐达的背景外,他顾锡畴的祖上也是十分牛X,在昆山一带享有着极高的声誉!
     因为,他顾家在昆山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并有三代人在昆山做下了无尽仁政,使其家乡明显好过于其他地方!
     只不过,时宜变迁,尽管他顾锡畴的背景在牛X,也有落魄之时。
     因眼下党争,凡是入朝为官者皆不能独善其身,所以,他顾锡畴便就上了东林党的船,更是被魏忠贤所迫害贬为了庶民。
     这要不是遇到了朱由检继位,又迫切的需要人手,要不然,他顾锡畴是说什么都不会出现在这朝堂之上……
     “哦?顾学士有何谏言?”
     见有人出来了,朱由检旋即就是一喜。
     “启奏陛下,臣以为,要解我朝当下之困局,唯有加岁一法可解。”
     此话一出,所有人便就看向了他,并心说,你顾大神童就使这个办法?
     说实在的,这个办法是唯一出路,但眼下却没有一个人敢说!
     说实在的,此时若要加税,那肯定是要加农户的,而眼下的农户却早已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囧境了。
     况且,作为地主阶层的代言人,浙党也不会答应给农户加税的。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最大基本盘是在哪里!
     “加岁…,那依顾学士来看,我朝要加那些岁较好呢?”
     听到这话,朱由检瞬间就记起了,之前让内阁筹划市岁的事情。
     可就在他想问问韩矿等人的时候,脑子突然一闪就想借顾锡畴的口,看看文武百官的风向了。
     “回禀陛下,据臣所知,我朝农桑税率大约占每亩田产的二成左右,如此低税,若是能提高一成便可缓解我朝的窘境了。”
     顾锡畴站于大殿中央是滔滔不绝的说着,但他的说辞听在一众浙党人耳中无疑像是一把刀子一样,瞬间就被记恨上了。
     开玩笑,想征农税,得先过了他们这关!
     这不,随着他这话音落下,浙党的姚宗文、刘廷元、陈新甲等一众文臣便就站了出来反对。
     “启奏陛下,我朝农桑岁率是为低下,但经过我朝近三十年的各种举措(加派及征岁),发展至今已到每亩三十岁十五的地步了。而且,我朝近年来农桑一直不稳,又有天灾肆虐。若再加征,只怕我朝百姓将难以维继,届时天下必将大乱啊,陛下!”
     一众浙党文官是跪地一片请奏。
     说实在的,天下大乱他们不怕,他们反而是怕这岁,都加到了自己头上和背后的大地主阶层!
     随着浙党人露完了脸,勋贵一系便也站了出来反对。
     而成国公等人的反对理由是,这举动容易使得天下大乱,不利于陕西平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这总的来说,此时的朝堂上就只有温体仁一系和东林党一系没有发话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那后面的南方赈灾及国库无钱之事也就不用再议了。
     因为,这几件事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那便是“找钱”!
     看着殿内局势,正当朱由检打算出口询问张书缘和温体仁时,韩矿这个内阁首辅便就走到了中央。
     “启奏陛下,按诸位臣工的谏言来看。老臣以为,为今之计我朝只能是再苦一苦百姓了。”
     “为何?难道韩爱卿没听到诸位臣工的意见?”
     “陛下,老臣听到了,也知晓各位大人的不易。但我朝眼下,天灾肆虐,又逢战乱,商业之事凋敝无比。况且,这商业之道远不及农桑广袤,若是提加商岁,只怕会影响到我商业司与民间百姓的用度呀!”
     韩矿这话说的是一点毛病没有,因为,在明面上来看,商户的确是深受天灾和战乱的影响。
     “陛下,臣不赞首辅大人之言。”
     “哦?张爱卿是有办法?”
     “回禀陛下,臣有!”
     “爱卿速速讲来!”
     “是!”
     见朱由检跟自己打起了配合,张书缘站直了身子,想了下措辞便开口道。
     “陛下,诸位大人。我朝岁情想必大家都是了熟于心的。而我朝之种种举措发展到今时,依然是再难有改善之空间了。”
     “恩,是啊,这税务一道向来繁复,种种改革举措至今,已无多少空间了。”
     随着张书缘道出此言,一些还有点良心的官员便就开始点头了。
     “这既然没有空间了,那我们为何不另寻一角度看看?比如我朝张居正首辅之策?亦或亡宋之政?”
     “张爱卿的意思是,再起“一条鞭法”?”
     一听这话,朱由检顿时就高兴了起来。
     “陛下,臣非是要谏言一条鞭法,臣而是要说“士绅官差、一体纳粮”!”
     轰的一下,在场的所有人就傻了。
     小英国公张世泽更是在心底里吐槽“好家伙,一个鞭法都够让人记恨了,你这还敢提一体纳粮?!”
     “张爱卿,这何为士绅官差、一体纳粮啊?”
     朱由检仍旧是不给众人反对的机会,赶忙开口追问。
     “陛下,这士绅官差、一体纳粮。是指我朝的任何民族任何地域,凡事在我大明境内者,无论他是男是女,是官员还是平民,都要为国纳税。”
     “张大人,您说的话,本官理解。但这女子怎能纳岁?女子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无从事劳作,这怎能有收入上岁?”
     一听这话,同为内阁司员毕自严便就好奇的问道。
     “毕大人所问极好。女子虽无劳作,但其每日所用皆出产于我大明境内。而常言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那女子所用产物皆出自我皇御下之土,她怎能不交岁?”
     见毕自严询问,张书缘旋即就搬出了这群人玩了诗经,就来说话了。
     “况且,本官所提的乃是官差士绅、一体纳税,这既然官差都要交税了,这岂有女子例外?”
     “除了这上述二由之外,这还有一条便是,岁乃天下之本,若只有单一群体上岁,那这天下岂能长久安稳?”
     没错,对于大多数古人而言,他们是很迷信那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
     要不然的话,这哪儿还能有那么多代王朝?又有那么多牛人为皇帝这个职业服务呢?
     “好一句岁乃天下之本!不愧是朕的天选阁臣!”
     见张书缘说的是如此有理有据,朱由检顿时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瞧见皇帝是如此高兴,朝上百官旋即就全体黑了脸,就连张世泽的父亲张之极都无语了,更有甚者就当场起来反驳他这理论了。
    喜欢。
  

第213章 重整大明经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