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七十五)[2/2页]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墨韵忠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们先撤到巷口接应,别打草惊蛇。”
     陈轩点点头,目光扫过仓库角落那堆盖着帆布的木箱。刚才那两个工人提到“戴面具的人”时,语气里的忌惮不像作假——能从伪古堂手里抢藏宝点,这群人绝非普通盗匪。他走过去掀开帆布一角,里面露出半件残破的青铜戈,戈柄上刻着的“玄”字被利器劈成了两半,断口处还留着新鲜的铜绿剥落痕迹。
     “这是被人硬生生劈开的。”陈轩指尖抚过断口,触感锋利得刺手,“力道极大,而且手法很专业,是冲着毁掉玄山氏的标记来的。”
     小林凑过来看:“难道这些面具人跟玄山氏有仇?”
     “不好说。”陈轩将帆布盖回原处,“但他们抢藏宝图的目的,多半和我们一样——找玄山氏的藏品。”他忽然想起邙山窖藏里那些青铜器底部的“玄”字,个个刻得深峻工整,显然是玄山氏特意留下的记号,“伪古堂只拿到半张图,说明面具人手里很可能有另外半张。”
     巷口的警灯已经在雨幕里闪成一片模糊的红蓝光晕。陈轩最后看了眼仓库深处,那些在黑暗里泛着幽光的仿品,像一群被钉在原地的假鬼,等着被阳光戳破伪装。他拉着小林往巷口退,皮鞋踩在积水里溅起细碎的水花,混着远处警笛的尖啸,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警车停在巷口那棵老槐树下,李队长正举着伞等他们。这位老刑警穿着便服,夹克衫的肩头已经被雨水打透,看到陈轩就快步迎上来:“陈先生,里面情况怎么样?”
     “至少三十件仿品,全是商周青铜器,工艺相当高。”陈轩简明扼要地说明情况,“仓库里有两个值班的,已经被我们锁在里间了。关键是他们提到一批明天要发的货,可能已经通过物流运出去了。”
     李队长眉头一皱,立刻朝身后的警员挥手:“一组控制仓库,二组查最近三天的物流记录,重点查发往江浙沪的大件包裹!”他转向陈轩,声音沉了些,“您说的面具人,有更具体的线索吗?”
     “只知道他们抢了伪古堂的藏宝点,手法狠辣。”陈轩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调出刚才拍的青铜戈断口照片,“这是在仓库发现的,玄山氏的标记被刻意破坏,说明对方很了解玄山氏的习惯。”
     李队长看着照片,指尖在下巴上摩挲片刻:“会不会是古玩圈的人?我听说收藏界藏龙卧虎,有些人为了好东西不择手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排除这种可能。”陈轩想起师父笔记里提过的“玄山七子”,说是玄山氏晚年收的七个徒弟,后来因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其中有人就擅长仿造古物,“玄山氏当年有个徒弟叫魏三手,最擅长伪造青铜器,后来不知所踪……”
     话没说完,仓库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叫,夹杂着瓷器碎裂的脆响。李队长脸色一变,拔腿就往仓库跑,陈轩和小林紧随其后。
     仓库里一片狼藉,几个警员正按着一个挣扎不休的瘦高男人——正是刚才那个说“锈色速成法”的工人。他被反剪着胳膊按在地上,嘴里还在嘶吼:“你们不能动那些货!堂主不会放过你们的!”
     “老实点!”一个年轻警员厉声喝道,手里的手铐“咔嗒”一声扣在男人腕上。
     李队长走到被撬开的里间门口,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地上散落着几段被割断的麻绳。“跑了一个。”他蹲下身检查麻绳的断口,“是被人从外面救走的,切口很整齐,用的是专业工具。”
     陈轩心里一沉。刚才他们明明把两个工人都锁在了里间,怎么会有人能从外面打开?他走到里间窗户前,窗闩被人从外面拨开,窗台上还留着半个模糊的脚印,看尺寸像是男人的皮鞋。
     “师父,你看这个。”小林忽然指着窗台角落,那里有一片黑色的布料碎片,边缘绣着半朵银色的莲花,“这是什么?”
     陈轩捏起布料碎片,借着警员的手电光细看。布料是上等的云锦,摸起来厚实挺括,那半朵莲花绣得极为精致,银线在光下泛着冷光。“这是‘莲社的标记。”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凝重,“一个活跃在江浙一带的地下古玩组织,据说成员都戴莲花纹面具。”
     李队长凑过来:“莲社?我们没收到过相关案底。”
     “他们很低调,只做高端古玩交易,偶尔也涉足盗掘。”陈轩想起师父说过,莲社的创始人曾是玄山氏的死对头,当年为了争夺一批甲骨文,差点和玄山氏动过手,“看来抢藏宝点的就是他们。那个跑掉的工人,多半是被莲社的人救走了。”
     这时,一个警员拿着个笔记本跑过来:“李队,在仓库抽屉里找到这个,像是伪古堂的交易记录。”
     笔记本封面已经磨得发白,翻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近半年的交易信息。陈轩翻到最近的几页,看到“江南瓷都”“松柴”“秘窑”几个词被圈了出来,旁边还标注着一个日期——三天后。
     “三天后,他们要去瓷都?”小林指着日期,“和藏宝图上的‘瓷都秘窑对上了!”
     陈轩的目光落在“松柴”两个字上,忽然想起玄山氏笔记里的一句话:“柴烧三日,瓷魂乃生”。难道秘窑和松柴有关?他正想细想,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里是半张泛黄的宣纸,上面画着几条弯弯曲曲的线条,像是河流走向,角落盖着个模糊的印章,隐约能看出是“玄山”二字。照片下方还有一行字:“半张图换半条命,瓷都见。”
     发信人显然是莲社的人。他们不仅抢走了另外半张藏宝图,还知道陈轩在查这件事。
     李队长看着短信,脸色变得严肃:“他们这是在挑衅。陈先生,您打算怎么办?”
     陈轩捏着手机,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莲社的人既然敢约在瓷都见面,肯定设好了圈套。但那半张藏宝图关系到玄山氏的秘窑,他不能不去。“我去会会他们。”他抬眼看向李队长,“麻烦您帮忙查一下莲社的底细,尤其是他们在景德镇的据点。”
     “您一个人太危险了。”李队长皱眉,“我派两个警员跟您一起去。”
     “不用。”陈轩摇头,“他们要的是藏宝图,人多了反而麻烦。”他将玄鉴镜从怀里掏出来,镜面在手电光下泛着淡淡的青光,“有这个在,我心里有数。”
     雨还在下,仓库里的仿品被一件件搬到警车上,青绿色的锈色在警灯映照下,显得格外虚假。陈轩站在仓库门口,看着那些被没收的假货,忽然想起玄山氏在笔记里写的:“真者自真,伪者自伪,纵巧夺天工,终难掩其瑕。”
     就像莲社的人,就算抢了藏宝图,藏在面具后面,也总有露出破绽的一天。
     他转身往巷口走,小林快步跟上:“师父,我们真的要去瓷都?”
     “嗯。”陈轩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玄山氏的秘窑里,可能藏着比青铜器更重要的东西。而且我总觉得,莲社和伪古堂之间,不止是抢藏宝图那么简单。”
     雨丝打在脸上,带着初秋的凉意。陈轩抬头望向夜空,乌云正一点点散去,露出几颗疏星。他想起邙山窖藏里的青铜镜,镜中星图仿佛与此刻的夜空重叠,那些闪烁的星光,像是玄山氏留下的指引,在黑暗里无声地亮着。
     三天后的瓷都,会有怎样的等待?陈轩不知道,但他握着玄鉴镜的手,却前所未有的沉稳。辨伪存真这条路,从来都布满荆棘,但只要镜在,心在,就没有破不了的迷局。
     巷口的老槐树在风中摇曳,叶片上的雨水滴落下来,砸在地面的水洼里,漾开一圈圈细碎的涟漪,像极了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正一点点浮出水面。
    喜欢。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七十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