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台的幕布刚拉开时,邢成义攥着演讲稿的手心沁出了点汗。他低头理了理袖口——今天特意换了件干净的白衬衫,是徐涛早上帮他熨过的,领口还带着点淡淡的茉莉香。台下的座椅已经坐满了人,陈露坐在第一排,手里举着个用彩纸折的星星,熊立雄在她旁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徐涛则对着他轻轻点头,眼里的光比台上的聚光灯还暖。
“大家好,我是后厨组的邢成义。”他开口时,声音比预想中稳。聚光灯落在演讲稿上,那些提前写好的字迹被照得清晰,第一行正是“杜康造酒,始有礼仪”。他深吸一口气,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在宿舍排练时,徐涛说“不用总看稿子,你讲的是心里的东西”,于是把纸往旁边的台面上一放,抬眼看向台下。
“说起‘优秀,我最先想到的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奇技淫巧,而是一杯酒。”这话刚出口,台下就有轻轻的笑声——谁都知道他们是素食餐厅的人,平时连料酒都少用。邢成义却笑了笑,继续说道:“上周叶总送我一本《活法》,里面说‘能把寻常事做出滋味,才是真本事。我想,酒就是这样的东西——它从杜康手里的一碗杂粮发酵液,变成后来能承载千言万语的礼仪符号,靠的从来不是烈,而是藏在里面的人心。”
他伸手虚虚比了个酒杯的形状,指尖在灯光下泛着白:“传说杜康当年在空桑涧酿酒,用的是春天的桃花水,发酵时要等晨露落满陶罐。他不是在做解渴的水,是在做能让人记住的滋味。后来这滋味传到商周,成了祭祀时的‘清酒——《礼记》里说‘祭必受福,饮必受爵,古人对着天地祖先举杯时,酒里装的是敬畏;传到战国,蔺相如捧着缶让秦王击,酒成了尊严;传到盛唐,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酒又成了意气。”
台下渐渐安静下来,连平时总爱交头接耳的学徒都直了腰。邢成义看见叶总站在后排,正微微颔首,廖总手里的笔停在笔记本上,像是在认真听。
“我小时候在老家,见我爷爷给太爷爷上坟,总要用粗瓷碗倒半杯白酒。他说这酒得是本地的高粱烧,太爷爷年轻时爱喝这个。那时候我不懂,觉得酒又辣又呛,哪有汽水好喝?直到早年太爷爷走了,我替他去上坟,把白酒倒在坟前的土里,看见酒液渗下去时冒起的小泡,突然明白——酒从来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记的。记着谁爱喝什么样的酒,记着哪杯酒是敬长辈,哪杯是送朋友,记着那些说不出口的话,都能在碰杯时融进酒里。”
他的声音慢了些,像是在回想什么:“咱们餐厅是素食,可我总在后厨想,做菜和酿酒其实是一回事。徐涛姐做南瓜粥时,会把糯米提前泡三个小时,说这样熬出来才够绵;熊立雄切香菇,刀工未必最好,但每次都把蒂去掉,说客人咬到会硌牙;陈露摆餐具,总把筷子摆得离碗沿两指宽,说这样老人拿着方便。这些事看着小,可就像杜康酿酒时等晨露,藏着的是‘把别人放在心里的意思——这大概就是最优秀的东西吧?”
台下传来几声低低的附和,陈露偷偷抹了下眼角,徐涛的指尖在膝盖上轻轻蜷了蜷。
“《周礼》里说‘以酒为礼,以礼待人,我以前觉得‘礼是规矩,现在才懂,是心意。就像叶总记得我们的生日,廖总愿意听我们说后厨的琐事,就像同事们会在我切到手时递创可贴,会在我生日时蒸素糕——这些比任何规矩都让人觉得暖。”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每张脸,“我刚到餐厅时总想吃肉,觉得素食寡淡,可现在发现,最香的不是肉,是有人记着你爱吃什么,有人愿意陪你吃一碗素面,有人把你的小事当成自己的事。”
聚光灯好像柔和了些,落在他肩上时,像被谁轻轻拍了拍。
“我想起书上说,杜康造酒时,最初的原料只是普通的粮食,可因为酿的人用了心,存的人用了情,才成了能传千年的滋味。咱们做素食也是这样,豆腐青菜寻常,可要是带着‘想让客人吃得舒服的心意去做,就不寻常了。就像刚才说的,优秀从来不是多厉害的本事,是把寻常事做好的认真,是把身边人放在心上的实在——就像酿酒要等,待人要诚,这大概就是我认为的‘最优秀。”
最后一个字落下时,台下静了两秒,接着响起了掌声。陈露的掌声最响,巴掌都拍红了,熊立雄站起来喊了声“好”,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邢成义看着台下涌动的笑脸,突然觉得手里的演讲稿没那么重要了——那些提前背好的诗句,查好的典故,都不如心里的话实在。
叶总走上台时,掌声还没停。他接过话筒,先朝邢成义笑了笑:“成义刚才说酿酒要等晨露,我想起咱们开店时,第一批客人是附近的老奶奶,她们说咱们的粥太淡,徐涛第二天就加了点桂圆;后来有位先生说素面没味道,立雄就去学了新的素卤——这些不就是咱们的‘晨露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转向台下的人,声音里带着笑意:“我原本以为演讲会说‘优秀是精湛的手艺‘优秀是严格的标准,没想到成义从酒讲到了心。这倒提醒了我,咱们做餐厅,说到底是做人。客人来吃的不是素斋,是咱们有没有把他们当朋友;咱们在这儿工作,靠的也不是规矩,是能不能把彼此当家人。”
廖总也走上台,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我刚才记了句话——‘做菜如酿酒,心意是晨露。成义这话讲得好,比我听过的任何演讲都实在。”他把本子递给邢成义,“这个送给你,以后有什么想法,随时记下来,说不定下次能讲得更好。”
邢成义接过本子时,指尖碰到了廖总的手,对方的掌心暖暖的。他低头看见封面上印着餐厅的logo,一片小小的竹叶,像被谁用笔画得很温柔。
下台时,陈露一把抱住了他:“你刚才讲徐涛姐泡糯米那段,我差点哭出来!”熊立雄拍着他的后背,力道有点大,却透着真心:“没想到你平时闷不吭声,讲起来这么厉害!”徐涛递过来一瓶水,瓶盖已经拧开了:“喝口水润润喉,刚才讲了那么久。”
邢成义喝着水,看着周围围过来的同事,每个人眼里都亮着光。他想起昨天晚上写演讲稿时,徐涛帮他查“杜康”的典故,陈露给他念《礼记》里的句子,熊立雄虽然帮不上忙,却在旁边煮了锅泡面——说是“给你补充体力”。原来这演讲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就像酿酒要粮食、要水、要时间,他的话里,藏着所有人的影子。
叶总和廖总走过来时,掌声又响了起来。叶总拍着他的肩膀:“成义,你这演讲比专业选手还动人。我刚才跟廖总说,咱们餐厅该设个‘故事角,让大家把这些心意都讲出来。”廖总笑着补充:“下次我来后厨,你得给我讲讲怎么把素笋烧出‘酒的滋味——刚才听你一说,我倒想尝尝了。”
邢成义挠了挠头,耳尖有点红:“我这就去准备,廖总您稍等。”转身要往后厨走时,被徐涛拉住了:“别急,演讲还没结束呢。”他回头一看,才发现其他选手正准备上台,可台下不少人的目光还落在他身上,带着笑意和认可。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演讲台上,像铺了层金粉。邢成义握着那本新本子,指尖能摸到纸页的纹路。他突然明白,自己讲的不是酒
第一百五十三章 演讲说说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