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了。明天开始,你搬来跟我住几天,让耳朵里都是齐语,好不好?”
小禾点点头,当晚就收拾了小包袱搬到齐奶奶家。齐奶奶的儿子在镇上做生意,家里常来齐国的客人。第二天一早,齐奶奶的侄女从齐国来,一进门就用齐语打招呼:“姑姑,我带了临淄的烧饼!”
小禾竖着耳朵听,齐奶奶的侄女说话时,嘴巴像含着颗圆珠子,轻轻巧巧的。齐奶奶让侄女教小禾说“烧饼”,小禾跟着念了五遍,这次居然没跑调。
“你看,环境对了就容易多啦!”齐奶奶高兴地给她掰了块烧饼。
在齐奶奶家住的日子里,小禾早上听齐奶奶和邻居说齐语,中午帮齐奶奶念齐国的童谣,晚上跟着齐爷爷学齐国的数数歌。齐奶奶做齐国的南瓜饼时,会边做边说:“要放‘姜末,不是‘江末哦。”小禾盯着奶奶的嘴巴,一遍遍地学。
有天镇上的齐国商人来送布料,小禾端着茶水过去,小声说:“叔叔请喝茶。”商人惊讶地睁大眼睛:“这小丫头说齐语,比我家小侄女还标准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禾的脸一下子红了,心里却甜滋滋的,像喝了蜜水。
可回到自己家后,小禾的齐语又有点变味了。娘喊她“吃饭咯”,她答应着“来啦”,尾音又悄悄翘了起来。她着急地跑去问齐奶奶:“怎么一回家就变了呀?”
齐奶奶正在晒齐国的草药,指着竹匾里的草药说:“薄荷要天天晒才香,说话也要天天练才准。你每天早晚来我这练一个时辰,平时在家也多想想齐语的调子。”
于是小禾每天揣着齐语儿歌的布条,放牛时对着牛唱,洗菜时对着溪水念。有次她在田里帮爹娘割稻子,爹问:“这捆稻子重不重?”她顺口就用齐语答:“不重,我能搬动。”爹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我家小禾成齐国小丫头啦!”
秋收后,村里来了个齐国的货郎,挑着担子卖丝线和胭脂。货郎吆喝着:“临淄的好丝线,颜色鲜!”村里姑娘们围着看,可没人听得太懂,你看我我看你。
小禾正好路过,鼓起勇气走过去,用齐语问:“叔叔,红色的丝线多少钱?”
货郎眼睛一亮:“小姑娘会说齐语?红色丝线五个铜钱!”小禾帮着货郎和姑娘们翻译,姑娘们买到了喜欢的丝线,都夸小禾厉害。货郎临走时,送了小禾一段亮晶晶的蓝丝线:“你学得真好,比我教我家小子还快呢!”
小禾把蓝丝线系在辫子上,跑去告诉齐奶奶。齐奶奶正坐在槐树下缝被子,听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你看,用心学就没有学不会的事。说话不光是嘴上的功夫,还要心里装着它,就像你装着喜欢的糖果一样。”
冬天的时候,齐奶奶要回齐国过年了。小禾拉着她的手,眼圈红红的:“奶奶走了,我该跟谁学齐语呀?”
齐奶奶从包袱里拿出一本齐国的童谣书,上面画着好多小图画:“奶奶把这个留给你,想奶奶了就念童谣,就像奶奶在你身边教你一样。等明年春天,奶奶带齐国的樱花糕来看你。”
送齐奶奶到渡口那天,小禾用流利的齐语说:“奶奶路上小心,我会天天练齐语的。”齐奶奶抱着她,眼泪掉在她的羊角辫上:“好孩子,你不光学会了齐语,还学会了坚持呀。”
齐奶奶走后,小禾每天都拿出童谣书来念。村里的孩子们觉得齐语好听,都围着小禾学。小禾学着齐奶奶的样子,指着天上的云说:“这是‘云,齐语要轻轻说,像云飘一样。”她教大家唱齐国的儿歌,带大家用齐语打招呼,连村里的老槐树好像都听熟了,春天开的槐花比往年更香了。
第二年春天,齐奶奶真的回来了,还带来了香喷喷的樱花糕。小禾拉着齐奶奶的手,用标准的齐语给她讲村里的新鲜事,讲她教小伙伴学齐语的趣事。齐奶奶咬了口樱花糕,笑着说:“你看,用心种的种子,总会长出甜果子的。”
阳光洒在她们身上,小禾辫子上的蓝丝线闪着光,她的齐语里,既有齐国的清亮,又带着楚国稻田的温暖,像春天的风一样,轻轻柔柔地飘在村子的每个角落。
喜欢。
楚人学齐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