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章 她不说话,但整座城都在听[2/2页]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喜欢秦岭虎的萧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立刻将此事禀告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听完,”
     他沉吟片刻,对薛仁贵说道:“传令下去,让徐惠设局,朕要看看,这媚娘,到底想玩什么花样。”
     徐惠领命,立刻开始着手布置。
     她乔装打扮成一个贫妇,混入了施粥的队伍之中。
     施粥的尼姑,果然是武媚娘母族的远亲,一个面容慈祥的中年妇人。
     徐惠排在队伍的末尾,一边装作饥饿难耐的样子,一边偷偷地观察着四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轮到她的时候,她接过尼姑递来的粥,道了一声谢,然后假装不小心,将一枚刻有“贞观”字样的铜灯坠遗落在了地上。
     那铜灯坠,是她特意准备的,做工精致,小巧玲珑,是东宫特有的物件。
     做完这一切,徐惠若无其事地离开了施粥点,回到了东宫。
     第二天,长安街头的歌谣,果然发生了变化。
     “灯有印,人有命,藏火者终被火映。”
     新的歌谣,取代了之前的“癸字灯”,迅速在长安城中流传开来。
     李承乾听着手下汇报上来的消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她在回应我……她知道自己暴露了,却仍要唱下去……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高履行有些担忧地说道:“太子殿下,此事非同小可,若任由这歌谣传播下去,恐怕会动摇民心,甚至会影响到您的储君之位啊!不如严查歌谣传播者,以儆效尤?”
     李承乾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不抓、不压、不辩。”
     “啊?”高履行一脸疑惑,不明白李承乾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李承乾解释道:“歌谣而已,堵不如疏。抓了他们,只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抱团,更加仇视朝廷。压制歌谣,只会让百姓觉得我们心虚,觉得我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至于辩解……呵呵,你觉得,百姓会相信我们的辩解吗?”
     高履行仔细一想,觉得李承乾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点了点头:“那……我们该怎么办?”
     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舆论这东西,就像水一样,你堵它,它就会泛滥成灾。你疏导它,它就能为你所用。”
     他转身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支笔,蘸饱墨汁,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几个字:光明正大,家国安康。
     然后,他对高履行说道:“传令工部,加印‘贞观灯宣传图,就按照这八个字来设计,要绘一家老小围灯夜读,其乐融融的景象,要让百姓感受到光明和希望。”
     他又对太常寺的官员说道:“组织一场童子诵诗大赛,主题就定为‘灯,要让孩子们歌颂光明,歌颂希望,歌颂我们的大唐盛世!”
     三天后,长安街头,又出现了一首新的歌谣。
     “官灯亮,照四方,太子赐光不下堂。”
     新的歌谣,充满了对李承乾的赞美和拥戴,迅速地取代了之前的“癸字灯”和“灯有印”,成为了长安城中最流行的歌曲。
     那些曾经传唱“癸字灯”的乞儿,也开始改唱“官灯亮”,声音更加洪亮,更加充满活力。
     舆论,彻底逆转。
     武媚娘立于宫墙高处,听风送童声入耳。
     她手中紧握一枚未点燃的……武媚娘立于宫墙高处,任凭那带着稚气的歌声,一声声撞击着她的耳膜。
     她那双原本波澜不惊的眸子,此刻却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芒。
     掌心,一枚精致的“甲一灯”静静躺着,灯身冰凉,却仿佛蕴藏着即将燎原的火种。
     “你说不压不抓,是因为你知道——压得越狠,火越旺。”她朱唇轻启,吐气如兰,带着一丝自嘲,又带着一丝玩味。
     “可你放任我唱,是想听清,我到底想烧向哪里。”
     她凝视着手中的灯,指尖轻轻摩挲着灯身上繁复的花纹,仿佛在抚摸着一个精密的棋局。
     李承乾啊李承乾,你以为你掌控了全局,殊不知,这长安城,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棋盘,而我们,都是棋子。
     她猛地抬手,将那枚“甲一灯”抛向了风中。
     灯身轻盈,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最终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声音熄了,回音还在。”武媚娘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歌声或许会消散,但人心中的涟漪,却会久久不散。
     李承乾啊李承乾,你以为你赢了,但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她转身,乌黑的发丝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剑。
     棋未终,声已入骨。
    喜欢。
  

第37章 她不说话,但整座城都在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