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收到!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西渠开挖首日,那场面,啧啧,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不对,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当然,红旗是没有的,但人是真的多!
长安百姓像是赶庙会似的,把西渠两岸围了个水泄不通,伸长了脖子,就差没踩着别人的肩膀往里瞅了。
毕竟,吃瓜是人类的天性,尤其还是这种带着点“天灾人祸”色彩的大瓜。
孙思邈老头儿,那叫一个尽职尽责,直接把他的医疗队搬到了工地。
只见他一身葛布麻衣,须发皆白,手里拿着个老式喷壶,指挥着小徒弟们往沟底狂喷“防疫散”。
那味道,怎么说呢,一股子浓烈的草药味儿,混合着泥土的腥气,再加上人群身上散发出来的汗味儿……那叫一个上头!
更绝的是,他还让人给工人们发了“特制口罩”——用醋浸过的粗布,捂在口鼻上,据说能防瘴气。
这画面,简直是大型古代角色扮演现场,要不是周围都是古装,我还以为穿越到了某个化工厂呢!
可没过多久,这热闹劲儿就变了味儿。
三天过去了,工人们一毛钱都没拿到,肚子咕咕叫,干活也没劲儿。
要知道,古代农民工讨薪,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眼瞅着就要爆发群体事件了。
李承乾是谁?
那可是自带漏洞的男人!
他早就料到工部那帮家伙会卡脖子。
禁足?
呵呵,禁得了他的人,禁不了他的脑子!
“徐惠,本宫记得你那儿还有几件压箱底的首饰吧?”李承乾一边慢悠悠地品着茶,一边问道,语气那叫一个风轻云淡。
徐惠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她心疼地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两枚金簪,那可是她进宫时,她娘亲手给她戴上的,说是保平安。
“殿下……”徐惠有些不舍。
“放心,朕自有妙用!”李承乾接过金簪,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只见他大手一挥,叫来东宫的铁匠,直接把金簪给熔了,铸成了十枚小小的银饼。
别说,这手工还挺精致,正面刻着个“李”字,背面是个“乾”字,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法缘小师傅,”李承乾对着站在一旁的小沙弥说道,“就说这是先太子(李建成)当年施舍给灾民的遗物,现在东宫拿出来,接济一下大家。”
法缘小沙弥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太子殿下慈悲。”
于是乎,这十枚小银饼,就以“佛门施济”的名义,分发到了工人们的手中。
别说,这招还真灵,一枚银饼就能换三天的口粮。
“东宫仁义啊!”
“太子殿下真是菩萨心肠!”
“听说太子殿下是被冤枉的!”
百姓的议论声,如同春风般,吹进了李二的耳朵里。
这下,李二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更让李承乾没想到的是,这帮老百姓,得了东宫的恩惠,干起活来那叫一个卖力!
硬生生比原计划多挖了一丈,结果……渠底的锈铁,就这么露出来了!
另一边,武媚娘也没闲着。
她借着给工人们送药的由头,溜进了太医院,找到了正在对着一块锈铁发呆的孙思邈。
“孙御医,您这是在研究什么呢?”武媚娘的声音轻柔得像一阵微风,让人听着很舒服。
孙思邈叹了口气,指着那块锈铁说道:“这东西,形状像是火炮的残骸,可我大唐的火器,还没出工坊呢,怎么会跑到这河底下来?”
武媚娘听了,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肯定是太子殿下安排的局!
但她脸上却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说道:“或许是以前的工匠偷懒,把废料埋在了这里,省得搬运了吧。”
孙思邈摇了摇头,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武媚娘回到东宫后,连夜画了一张简图,上面标注了长安城内的所有水脉走向和可能藏污纳垢的地方。
然后,她又用细细的绣线,把这张图藏在了自己的鞋垫夹层里。
第二天,她找了个机会,让赵十三把这张图带出了宫,交给了城外炭窑的一个暗桩——实际上,那人是飞骑军的密探!
她的任务很简单:仿制五段和西渠挖出来的锈铁相似的铁管,埋在长安城其他的几条主要水道节点下面!
三天后,好消息接踵而至!
先是城北的水道里,挖出了“毒铁”!
紧接着,城南的水道里,也挖出了“毒铁”!
这下,长安城彻底炸了锅!
“天哪,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老天爷发怒了吗?”
“肯定是有人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道观、佛寺的和尚、道士们,纷纷跳出来,说是“地脉遭污,天怒示警”。
长孙无忌想压都压不住,这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更让他郁闷的是,就连皇帝身边的近侍,都开始用炭滤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炭滤水,又是李承乾搞出来的新花样。
高履行奉命巡查东宫,想看看李承乾是
第6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