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东宫的灯火明明灭灭,像极了李承乾此刻的心情。
他将信纸化为灰烬,看似烧掉的是证据,实则烧掉的是皇帝对他的信任。
“殿下,这长安城的水,是不是该好好清理一下了?”李承乾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第二天,如同炸雷般的消息,便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传开了。
“长安地脉有毒铁作祟!这是天谴,也是救赎之机!”
李承乾站在东宫的窗前,听着远处传来的嘈杂声,嘴角微微上扬
“殿下,朝中的局势已经开始变化了。”武媚娘的声音依旧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李承乾缓缓转身,眼中透出一丝深邃的光芒:“真相,终于以神话之名,流传开来。”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十六章 父皇试探,谁在灯下无影?
清晨的阳光带着一丝燥热,洒在东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李承乾刚用过早膳,正准备翻阅一些书籍,贴身太监王德便匆匆而来,气喘吁吁地跪倒在地:“殿下,不好了!中使大人来了,奉陛下口谕,宣殿下即刻前往甘露殿觐见!”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书卷,他早就料到,皇帝不会坐视不理,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父皇可有说什么?”李承乾的声音平静,听不出任何情绪。
王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颤声道:“陛下口谕……命殿下步行赴见,不准乘舆。”
李承乾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好一个“步行赴见”,这是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啊!
东宫到甘露殿,足足三里路,现在又是烈日当空,穿着厚重的朝服走过去,还不脱层皮?
“知道了,摆驾吧。”李承乾淡淡地说道,语气中听不出任何不满。
王德愣了一下,抬起头,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李承乾。
他本以为太子殿下会勃然大怒,或者至少会抱怨几句,没想到竟然如此平静。
“殿下,这……这可是三里路啊!您身子……”王德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承乾打断了。
“无妨,父皇的旨意,岂敢违抗?”李承乾淡淡一笑,眼中却闪过一丝坚毅。
东宫外,一队侍卫簇拥着李承乾,缓缓向甘露殿走去。
高履行身着官服,面色严肃地跟在李承乾的身后,他的职责是监察东宫,确保太子不会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
烈日当空,炙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
李承乾穿着厚重的朝服,缓步前行,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很快就浸透了衣衫。
高履行看着李承乾的背影,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敬意。
太子殿下虽然被禁足东宫,但这份气度,这份隐忍,却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三里路,对于常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在烈日下,穿着厚重的朝服步行,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李承乾的步履开始变得有些沉重,但他始终保持着挺拔的身姿,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终于,李承乾一行人来到了甘露殿前。
守门的侍卫看到李承乾,连忙上前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微微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甘露殿。
甘露殿内,一片肃穆。
皇帝李二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目光如炬。
“儿臣李承乾,参见父皇。”李承乾走到殿中央,跪倒在地,恭敬地行礼。
“起来吧。”皇帝的声音冰冷,听不出任何感情。
李承乾站起身,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
“朕问你,最近长安城内流传的‘地底藏铁致疫的说法,可是你授意?”皇帝的声音如同寒冰,带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李承乾闻言,心中一凛。果然,皇帝还是问到了这件事。
“儿臣禁足深宫,岂敢通外言?”李承乾再次跪倒在地,语气诚恳地说道,“然天道昭昭,或真有神人察幽微。儿臣以为,此事事关百姓安危,不可不查。”
他不否认也不承认,反将话题引向“天意难测”,并称愿捐俸修渠,以赎“未能早察之罪”。
皇帝眯起眼睛,审视着李承乾,似乎想要看穿他的内心。
“好一个‘天道昭昭,好一个‘神人察幽微!”皇帝冷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嘲讽,“你倒是会说话!”
李承乾低着头,一言不发。他知道,这个时候,多说无益。
“高履行!”皇帝突然提高了声音。
“臣在!”高履行连忙上前,跪倒在地。
“取一碗井水来!”皇帝冷冷地说道。
高履行闻言,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走到殿外,取了一碗井水,小心翼翼地端了上来。
皇帝接过井水,放在御案之
第5章 父皇试探,谁在灯下无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