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固城的晨雾还没散,萧如薰已站在原缅甸王宫的大殿里。往日里铺着金箔的梁柱被蒙上粗布,地上的丝绸地毯换成了草席,十几个明军将领分列两侧,手里捧着卷宗,大气不敢出。
“缅甸疆域,按山川走向分设三府:阿瓦府管北部土司,勃固府辖中部平原,仰光府领南部沿海。”萧如薰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手指点着摊开的地图,“每府设流官知府一员,由朝廷委派,三年一换;另设土官同知,从当地归顺的土司里选,协助治理。”
刘綎在一旁补充:“末将查过了,孟族、掸族这些大部落,首领多识汉字,也愿意派子弟去云南读书,选他们当同知,怕是比外乡人更能镇住场子。”
“但得立规矩。”萧如薰抬眼扫过众人,“土官同知不得掌兵权,所辖部落兵丁需编入明军辅兵营,由流官知府调遣。赋税按‘汉三夷七征收——汉民缴三成,当地部族缴七成,但不许私设苛捐,违者斩。”
他顿了顿,拿起一本卷宗:“这是太医院拟的章程,各府要设医馆,派三个懂瘴气防治的医官常驻,教当地人烧开水、晒粮食,免得再闹疫病。”
将领们纷纷点头,只有负责民政的主事犹豫着开口:“将军,流官从哪儿调?云南的官员怕是不够……”
“从军中选。”萧如薰早有打算,“凡立过战功、识千字以上者,都可报名参选,考过策论的优先。告诉他们,去缅甸当知府,俸禄翻倍,三年期满回京,优先升擢。”
这话一出,底下顿时有了动静。不少出身寒门的将领眼睛亮了——在军中拼杀十年,不如去地方做个流官实惠,既能捞功绩,又能攒家业。
安排完流官,萧如薰又翻出另一卷名册:“刀家、召家这些归顺的土司,派嫡子去昆明国子监读书,学儒家经典,学大明律。告诉他们,孩子学得好,老子的地盘就稳;学不好,别怪我换个听话的来。”
刘綎在一旁笑道:“这招高!把他们的崽子攥在手里,看谁还敢反。”
“光攥着还不够。”萧如薰摇头,“让户部发一批稻种和铁犁,分给愿意归顺的部落,教他们开水田。告诉他们,种出来的粮食,朝廷按市价收一半,剩下的自己卖,比种罂粟划算。”
他最清楚,缅甸多山,不少土司靠种罂粟熬烟土牟利,这东西害
第359章 缅甸都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