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不说,还容易让部族有钱买兵器搞叛乱。换成水稻,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把他们拴在土地上,比刀枪管用。
     正说着,亲兵领进来个穿粗布长衫的中年人,是前缅甸王宫的史官,通汉文,如今投了明军。他捧着一卷文书,颤巍巍地说:“将军,这是缅甸历代赋税簿子,还有各部落的人口账……只是有些数字,怕是不太准。”
     萧如薰接过翻了翻,上面的数字歪歪扭扭,还有不少涂改的痕迹。他随手递给主事:“派十个账房先生,带着兵丁挨村查,一户一户地记。告诉百姓,如实报人口,免半年赋税;敢瞒报的,加倍征粮。”
     处理完这些,天已过午。萧如薰走出王宫,见街上已经有明军士兵在维持秩序,几个缅甸人挑着担子经过,见了士兵也不再像前几日那样发抖,只是低着头快步走过。
     “将军,勃固府的知府选了谁?”刘綎跟上来问。
     “选了赵承宗。”萧如薰望着远处正在修缮的孔庙,“那小子是举人出身,在军中做过文书,既懂笔墨,又见过血,镇得住场子。”
     他顿了顿,又道:“让他在孔庙里开个学堂,凡适龄孩童,不论汉夷,都得去读书,学费由府衙出。告诉百姓,孩子能背《三字经》的,家里免一年徭役。”
     刘綎咋舌:“将军这是要把缅甸彻底变成大明的地盘啊。”
     “不然呢?”萧如薰笑了,“打下来容易,守得住才叫本事。等这些孩子长大了,说起话来是汉话,写起字来是汉字,谁还会记得什么缅甸王?”
     夕阳落在孔庙的飞檐上,给那新换的琉璃瓦镀了层金。萧如薰知道,治理比征战难十倍,但他必须做——这片土地,将来会是大明南下南洋的跳板,容不得半分差池。
     “对了,”他忽然想起一事,“让赵承宗把勃固城里的佛寺清点一下,保留三座大的,剩下的改成粮仓或兵营。告诉和尚们,安分念经就有饭吃,敢撺掇人闹事的,直接发配去挖矿。”
     刘綎笑着应了。远处传来明军操练的呐喊声,混着缅甸人赶牛的吆喝,倒也不算刺耳。
     萧如薰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除了泥土味,似乎还飘着点海风吹来的咸腥。他知道,缅甸的事刚开了个头,南洋的浪,已经在等着他了。
    喜欢。
  

第359章 缅甸都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