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生为何还要坚持?34;阿漓忍不住问道。
子芳看了一眼身旁的少年子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34;人活一世,总要做些什么。屈大夫用生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这些后人,岂能辜负?34;
接下来的交谈中,话题从水利延伸到了楚国局势,又从楚国局势谈到了天下大势。子芳的见识之广、思虑之深,让李明衍暗暗心惊。
谈到秦国的崛起,子芳道:34;秦之强,不在兵甲之利,而在制度之善。商君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抑贵族,使秦国上下一心。反观六国,各有痼疾,难以自救。34;
谈到六国的困境,他分析道:34;齐国富而不强,只知经商,不思进取;燕国远而且弱,心有余而力不足;韩国狭而且贫,朝不保夕;魏国失其险要,如困兽犹斗;赵国虽有良将,然主暗臣奸;唯楚国地大物博,本可与秦抗衡,奈何...34;
他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痛惜。
更让李明衍惊讶的是,子芳对人心的洞察。当谈到为何楚国君臣不思进取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34;人之本性,趋利避害。当腐朽成为获利的捷径,谁还愿意正直?当谄媚可以升官,谁还愿意直言?制度不改,人心难变。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明衍心中暗暗比较,觉得眼前这人的谋略深远,堪比张良;城府之深,不输李斯;识见之广,更是超过了他手下的所有谋士。若能将此人收入麾下,未来必成大用。
34;先生高见,34;李明衍诚恳地说道,34;在下深感钦佩。不知先生可愿与我等一道,共同研究破解白起杀阵之法?34;
子芳沉吟片刻,目光在李明衍身上停留良久,似乎在评估着什么。
34;李先生,34;他缓缓开口,34;恕在下直言,诸位虽然自称水工,但举手投足之间,绝非寻常工匠,尤其是李先生,见识格局,某平生少见。另外这几位,34;他看向周文和庄贾,34;身上有一股难以掩饰的机巧之气,想必是精通机关之道?34;
李明衍心中一凛,知道瞒不过这个人的眼睛,索性坦然道:34;先生慧眼如炬。实不相瞒,我等确实不仅仅是水工。但我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游历天下,积累人才与技术,并在这乱世解民倒悬。这白起杀阵,甚为诡谲机巧,其中控制楚地之处,有些过于狠辣,我不敢说全部破解,但愿尝试。34;
子芳点点头:34;在下相信李先生的诚意。既如此,我们不妨开诚布公。这白起杀阵,确实需要集思广益才能破解。34;
他转身对少年说道:34;子正,去把那个箱子取 来。34;
少年默默地走进内室,片刻后抱出一个沉重的木箱。子芳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数十卷竹简和绢帛。
34;这是三十年来,在下收集整理的所有关于白起杀阵的资料,34;子芳郑重地说道,34;包括屈大夫留下的一些未公开的手稿,还有在下这些年的研究心得。今日能遇到志同道合之人,也是天意。34;
李明衍心中大喜,但依然保持着谨慎:34;先生如此信任,在下感激不尽。不过破解杀阵事关重大,我们需要详细的计划。34;
34;那是自然,34;子芳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智者的从容,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34;汨罗江畔相逢,或许正应了屈大夫的那句话——3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9;。诸位既有此心,在下愿倾囊相授。34;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窗外的汨罗江:34;三十年了,也该是时候完成大夫的遗愿了。34;
李明衍站起身来,郑重地向子芳行了一礼:34;能得先生相助,是我等之幸。今日起我们便是同道中人,共同为破解白起杀阵而努力。34;
子芳也站起身回礼。
少年子正始终沉默地站在一旁,他看向李明衍的眼神中,没有一丝变化。
喜欢。
第256章 阵眼逢奇人(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