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破晓,汨罗江畔薄雾如纱。李明衍一行人早早起身,在晨曦微露中整理衣冠,准备祭拜屈原。
34;各位,34;李明衍神色肃穆,34;屈大夫虽已故去三十载,但其精神不朽。今日我等既来到此地,当以礼相祭。34;
众人在江边寻了一处平整的高地,面向滔滔江水摆下简单的祭品。没有三牲五谷,只有从行囊中取出的清水、野果和几支山花,但众人的神情却格外虔诚。
李明衍率先跪拜,双手合十,朗声道:34;屈子在天之灵,明衍后学,今日拜谒。大夫忠君爱国,才华绝世,虽身陷谗言,犹心系社稷。大夫所留《天问》,字字珠玑,既是哲思妙语,更藏治水良方。后学不才,愿承大夫遗志,破白起杀阵,护万民安康!34;
说罢,深深三拜。身后众人亦随之跪拜,各自在心中默念着对这位先贤的敬意。
阿漓将采来的野花撒向江中,花瓣随波逐流,如同屈原的诗句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消逝。彭越虽不善言辞,却也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那份朴实的敬意反而更加动人。
祭拜完毕,李明衍站起身来,取出昨夜反复研读的屈原绝笔:34;诸位,屈大夫在绝笔中提到,这巨型闸门虽是白起布局的终极武器,但真正的控制枢纽却另有所在。34;
他指着绢帛上的一段文字:34;大夫写道:39;闸虽巨,机在微。千钧之力,发于毫末。欲寻其源,当观水之所趋。39;34;
周文若有所思:34;矩子的意思是,控制这么大的闸门,必定有个精巧的机关系统?34;
34;正是,34;李明衍点头,34;按照水利原理,要控制如此巨大的闸门,不可能完全依靠人力。白起必定设计了一套借力打力的机关,而这套机关的控制中心,就是整个杀阵的阵眼。34;
庄贾环视四周:34;可是这里地势开阔,除了那闸门和屈大夫的石屋,似乎没有其他特殊之处。34;
34;所以我们要仔细寻找,34;李明衍展开墨子的水系图,34;根据水流的自然规律和白起一贯的设计风格,这个控制点应该在...34;
他的手指在图上移动,最后停在汨罗江上游约三里处的一个河湾:34;这里!河道在此处形成天然的回旋,水流缓慢,最适合设置控制机关。34;
众人收拾行装,沿着江岸向上游进发。晨雾渐散,朝阳初升,将汨罗江染成一片金黄。江风习习,带着水汽的清新,若非心中装着沉重的使命,倒真像是一次惬意的郊游。
行至河湾处,果然看到地形特殊。江水在此处打了个大弯,形成一片开阔的滩地。滩地上长满了青青的水草,几棵老柳斜倚江边,随风摇曳。
34;奇怪,34;彭越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地面,34;这里的石头排列很整齐,不像是天然形成的。34;
李明衍也发现了异常。这片看似普通的河滩,地面的鹅卵石呈现出规律的纹路,隐隐形成某种图案。而那几棵老柳的位置也很蹊跷,恰好围成一个半圆。
正当众人仔细搜寻之际,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循声望去,只见河滩尽头的一片高地上,有个中年男子正倚树吹笛,身旁还有个少年在放羊。
那笛声清越悠远,曲调却带着几分哀婉,在江风中飘荡,竟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34;有人,34;韩谈本能地按住剑柄,34;在这种地方遇到人,需要小心。34;
李明衍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仔细打量着远处的两人。
那中年男子看起来四十余岁,身着粗布长衫,头戴葛巾,腰间系着一根草绳,脚下是寻常的草鞋,完全是山野村夫的打扮。但他倚树吹笛的姿态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从容,仿佛天地之大,尽在心中。
少年约莫十四五岁,同样是粗布衣衫,正专心地看着羊群。但李明衍注意到,这少年虽然衣着朴素,坐姿却异常端正,脊背挺直如松,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竟有几分大家子弟的仪态。
 
第255章 阵眼逢奇人(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