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屈原的绝笔,茅屋内一片寂静。众人都被这位楚国忠臣的悲壮和伟大所震撼。这不是一个失意政客的怨恨,而是一个爱国者最后的坚守和托付。
阿漓已经泪流满面:34;屈大夫真正是为国为民而死,后世那些说他因个人失意而投江的人,完全误解了他的初衷。34;
李明衍小心翼翼地收起绝笔,环视石屋四周。卢敖仔细观察着室内的陈设,皱着眉头说道:34;这里虽然保存完好,但从痕迹来看,已经很久没有人经常活动了。屈大夫的门人,恐怕早已星散四方。34;
34;不对,34;一向沉默寡言的韩谈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34;卢先生,你仔细看看这些器物。34;
韩谈指着书案上的笔墨和香炉:34;这些东西虽然有些年头,但保养得极好。如果真的无人照料,经过数十年的风雨,绝不可能保持这种状态。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又走到墙角,指着地面:34;再这里,虽然有些灰尘,但明显有人定期清扫的痕迹。还有这些竹简和绢帛,用桐油纸仔细包裹,分类整理,这绝不是无人照料的结果。34;
韩谈的观察让众人都重新审视起室内的环境。确实如他所说,虽然没有人居住的迹象,但这里的一切都被悉心维护着,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守护者在默默地照料着这处故居。
李明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34;韩谈说得对。屈原的门人虽然可能已经不在此地常住,但肯定还有人在暗中守护着这里。34;
34;如果有缘的话,34;李明衍最后说道,34;或许我们还能见到屈原的门人后学。能够如此用心地维护这处故居的人,一定深深敬仰着屈原,也一定愿意看到他的事业后继有人。34;
子彻突然忿忿不平地说道:34;那些构陷屈大夫的奸佞,简直该死!34;
34;历史就是如此残酷,34;李明衍感慨道,34;优秀的人往往孤独,而平庸的人却能结党营私。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和继承屈原留下的精神财富。34;
他重新展开屈原绝笔中记录的技术细节,仔细研读着那些隐藏在《天问》最后章节中的破解线索:
34;39;荆勋作师,夫何长?39;——荆即楚也,楚军统帅能长久吗?这句话对应的应该是闸门的军事控制功能。34;
34;39;悟过改更,我又何言?39;——觉悟了过错要改正,我还能说什么呢?这是屈原对自己无法完成使命的自责,同时也在暗示改正的方法。34;
34;39;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39;——什么东西能够穿过村社丘陵?这可能是在描述闸门的水下通道结构。34;
李明衍仔细分析着每一句诗的技术含义,脑中逐渐构建起汨罗江闸门的完整图景。屈原虽然没能亲手破解这个终极机关,但他为后人留下了详细的技术分析和破解思路。
34;那我们明天就开始勘察闸门,34;庄贾也表示赞同,34;既然有了屈原留下的技术分析,破解应该不是不可能的事情。34;
李明衍看着窗外那道横跨汨罗江的巨型闸门,心中第一次涌起一种天命在我的雄壮感。三十年前,屈原在这里孤军奋战,最终壮志未酬;三十年后,他们带着墨家和仙家的力量重新来到这里,带着自己的目标。
夜幕降临,众人在距离石屋不远的空地上扎下营寨。出于对屈原故居的充分尊重,所有人都没有进入石屋过夜,而是在外面搭建了简易的帐篷。篝火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每个人凝重的神情。
当其他人都已安歇后,李明衍却久久不能入睡。他怀着敬畏的心情,重新来到石屋门前,在门槛外静静地坐下,借着微弱的月光,不舍地凝视着屋内那些珍贵的绝笔和遗物。
他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那个孤独的身影:白发飘飘,衣袂如雪,面对着无法战胜的敌人,心中满怀悲愤却依然不肯放弃。
远处的汨罗江水在月光下静静流淌,那道巨型闸门如同一头沉睡的巨兽,默默地守护着它的秘密。而在这宁静的夜里,历史的车轮仿佛停止了转动,只有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在向古代圣贤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明天,他将把这个敬意,变成行动。
喜欢。
第254章 绝笔诉衷肠(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