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明衍沉默不语,只觉得胸中涌动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感动与悲壮。他忽然想起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种种际遇——在蜀地遇见李冰父子,在泾水之渠遇见郑国,在咸阳遇见秦王嬴政,在大梁遇见魏般与张耳。每一次相遇,都让他深刻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残酷与伟大。
     这些话让李明衍陷入沉思。他知道魏般的坚持多么可贵,也明白自己隐瞒禹工遗迹真相的决定是对的——有些希望,哪怕是渺茫的希望,也比绝望更有价值。他的目光穿过城墙,看向远处点点灯火的工地,那里的工匠们正在默默实现着一个或许无法实现的梦想。
     34;魏兄所言,令我汗颜。34;李明衍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敬意,34;我会再留几日,确保阵眼工程顺利完成。之后...34;
     34;之后先生必须离去。34;魏般接过话头,语气坚决,34;大梁不是先生久留之地。先生学识渊博,志向远大,当去寻找更适合施展才华之处。若有朝一日天下太平,先生所学的水利之术,定能造福万民。34;
     魏般转过头,直视着李明衍的眼睛,那目光热烈又悲伤:3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明衍兄的路,和我不同,但我已经很知足了!34;
     两人相对无言,热泪盈眶。城下灯火,城上星光,皆为见证。
     ····
     离别之日,细雨蒙蒙。魏般、张耳等人亲自送李明衍一行至城门,雨滴打湿了众人的衣衫,却无人在意。
     34;先生此行,不知何去?34;魏般问道,眼中满是不舍。
     李明衍沉吟片刻:34;或许先去赵国一行,再向齐国寻访。禹王九州水脉,各地皆有痕迹,我欲一一寻访,以完整其图。34;
     魏般闻言,从怀中取出一枚铜质令牌,令牌上刻有精美的云纹,中间赫然是34;信陵君34;三字。他双手奉上:34;此乃信陵君令,凭此令牌,在魏国定当通行无阻。我先君客居赵国十年,若明衍兄去赵国,亦可寻先君旧部,或有助益。34;
     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即使国家衰败,忠义之士仍在坚守。34;此令非同小可,我不敢收受。34;
     34;世事如棋,我辈皆为棋子,唯有情义长存。34;魏般把令牌塞到了李明衍手中,握着他的手说,34;先君在世时常说,天下虽大,知己难寻。此令赠予明衍兄,方不辱没先君之物。34;
     李明衍接过令牌,只觉沉甸甸的,不仅是重量,更是其中蕴含的情谊。李明衍深深一揖:34;魏兄大义,明衍铭记于心。34;
     张耳的态度已与初见时判若两人,对李明衍满是不舍和敬重。那日初遇时的警惕与冷漠,早已被真挚的友情取代。
     34;李兄此去,张某心中如失所依。34;张耳声音微哑,眼中泛着异样光彩,34;初时见兄,以为不过水工方士;今日别兄,方知蛟龙出水。34;
     李明衍深深一揖:34;张兄坦荡磊落,义薄云天,得兄这份友谊,明衍三生有幸。34;
     魏般在一旁笑道:34;张耳现在已经是李兄的人迷了。你可知道,他最近新收的门客,都是照着李兄的身高模样找的。还真别说,有个楚地来的小伙子竟有几分相似,被他奉若上宾。34;
     张耳闻言,不仅不恼,反而正色道:34;我觉得人之面相,确有说法。既然不能得李君之才,能够得李君之风姿,也何尝不可?况且能有李君气度的,必定也非等闲之辈。34;
     此言一出,众人皆笑,连韩谈也难得露出了微笑。
     张耳又牵来一匹骏马,浑身雪白,惟有两只耳朵是淡黄色,两只眼睛、鼻子、嘴和四蹄纯黑,神骏异常。34;此马名唤39;照夜39;,乃我从塞北千里挑选而来,日行三百里不疲。34;张耳将马缰递给李明衍,34;乱世行路,需有良驹。此马赠予李兄,聊表寸心。34;
     李明衍深受感动,想要推辞,却见张耳眼中满是真诚,便郑重接过马缰:34;多谢张兄厚赠。他日天下太平,愿与兄共酌一杯。34;
     张耳紧握李明衍双手,眼中满是真诚:34;到那时,张某定当痛饮三日,以偿今日离别之情!34;
     临行前,李明衍忽然向魏般和张耳提出一个看似随意的建议:34;城西北角地势高,若遇大水或有裨益,此处宜重点防守。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位朋友若有所思地点头,但显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深意。魏般只当是李明衍对水围系统的最后叮嘱,张耳则笑着拍胸保证:34;李兄放心,我必记在心间,绝不松懈。34;
     此时邓起已牵好了马,阿漓和韩谈也整装待发。告别的时刻终于到来,李明衍深吸一口气,朝着魏般和张耳深深一拜:34;二位朋友保重。大梁蕴大义;魏国有忠良。愿二位守护此城,安度时艰。34;
     魏般和张耳还礼,相互道别。马车缓缓驶离,李明衍跨上张耳赠送的白马,回望城门。只见魏般与张耳爬上城墙,久久目送。城墙之上,两人的身影渐渐模糊在雨中,如同信陵君精神的最后守护者。
     34;这两位真是难得的朋友。34;阿漓轻声感叹。
     李明衍默默点头,心中百感交集:既为结交真朋友而欣慰,又为隐瞒底筹真相而内疚。他不忍告诉魏般和张耳,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魏国的命运已被历史注定。但他又何尝不是在尽己所能,试图为这注定倾覆的大厦增添一丝支撑?
     34;照夜34;似乎感受到主人的心情,轻轻嘶鸣一声,迈着矫健的步伐前行。
     遥望远方,李明衍暗自祈祷:34;愿这座城池,能在乱世中长存;愿这两位朋友,能在风雨中安好。34;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竟是他和魏般的最后一面。命运的齿轮早已开始转动,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无法逃脱。
     马蹄声碎,雨声渐密。大梁城的轮廓在雨幕中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天地之间。一行人策马扬鞭,向着远方而去,背影渐渐融入茫茫雨色之中。
     城墙上,魏般和张耳依然伫立,直到再也看不见李明衍一行人的身影。
     (第四卷完)
    喜欢。
  

第114章 暮城独行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