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魏都大梁,李明衍一行人取道北上。他们选择了穿越巨野泽的路径前往赵国。韩谈策马在前,时不时侧目观察路边的地形;邓起和阿漓并骑而行,低声交谈着这些日子在魏国的所见所闻;李明衍则时而策马小跑,时而缓步独行,神情若有所思,似乎仍在回味魏般和张耳临别时那份真挚的情谊。
行至第三日,天边阴云密布,远处沼泽气息变得愈发浓重。随着道路逐渐湿软,一片茫茫芦苇荡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这便是闻名天下的巨野泽。
34;先生,前方就是巨野泽了。34;韩谈勒马停下,指着前方一望无际的芦苇丛,34;过了此泽,便是赵国边境。34;
李明衍策马上前,立于小丘之上,目光扫过广袤的沼泽地。只见苍茫云水间,芦苇如刀,水道纵横,隐隐有雾气升腾,宛如人间仙境,又似鬼蜮之地。
34;此泽面积当有数百里,为天下大泽薮之一。34;李明衍眯起眼睛观察着地势,34;你看那边水流的痕迹,古人曾经引导过水流方向。34;
邓起问道:34;先生为何看出此地曾经治理过?34;
李明衍指向远处,34;你看那芦苇丛中的水道,走向并非全然自然,有人工引导的痕迹。我猜想当年禹王治水时,必定在此地下过功夫。这样的大泽在雨季能容纳巨量雨水,是天然的蓄水池,对调节下游水量至关重要。34;
阿漓点头附和:34;这等大泽最善蓄洪纳污,可惜后人鲜少明白此理,只知贪图眼前利益填湖造田。34;
韩谈闻言,警惕地环顾四周:34;此处虽善蓄水,却也是盗匪藏身之所。据说泽中盗匪知水性,能在水下潜行避追,甚至能隔数十步伏击过客,杀人于无形。34;
34;泽中盗匪?34;邓起提高了声音。
韩谈点头:34;不瞒几位,此地向来便是鱼龙混杂之所。齐国灭宋后,又有宋国遗民入泽,当年春申君定策灭鲁国时,又有不少鲁国遗民便逃入此泽。这些人在泽中筑起泥土木屋,以捕鱼打猎为生,久而久之,也有落草为寇者。34;
34;如此说来,我们今夜最好不要宿在此泽边缘了?34;阿漓问道。
韩谈摇头:34;反而是要宿在泽边的村落中,那里的乡民与泽中人多有往来,互为倚靠。只要投宿村中,送些礼物给村长,自然会有人保护我们平安。若是露宿野外,反倒容易遭人暗算。34;
众人商议已定,沿着泽边小路继续前行。黄昏时分,终于望见一处小村。十数户人家,茅草屋顶,篱笆围院,炊烟袅袅,一派平和景象。
村中长者听闻有外客至,忙出来相迎。这老者约莫六旬年纪,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一看便知是常年与水泽为伴的渔猎之人。
34;几位远道而来,请进请进。34;老者热情地招呼道,34;虽是穷乡僻壤,好歹能遮风挡雨。34;
李明衍心中感叹,乱世之中,民生多艰,竟还能保持如此淳朴之心。他们跟随老者进了最大的一间草屋,屋内飘着淡淡的鱼干气息,四角堆满了渔网和各种草编器具。
用罢晚饭,几人围坐炉火旁,借着微光与老者闲聊。老者说起泽中的种种奇闻异事,不乏神鬼传说,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34;不知村长可曾听说过此泽中有禹王治水的遗迹?34;李明衍试探着问道。
老者摇头苦笑:34;这泽大得很,老朽一辈子也不曾走遍。不过泽中确有古道,相传那是先人避难时所建。至于禹王嘛,那都是上古之事,谁知道真假。34;
李明衍又问:34;那泽中可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什么不寻常的人?34;
老者闻言,神色忽变,压低声音道:34;有一事,我本不欲提及,既然客人问起,便告诉你们。此泽深处,有个39;野狼孩39;。34;
第115章 大泽少年盗(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