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见李明衍陷入沉思,知道正是点拨之机,于是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徐缓而富含深意:34;李先生恐怕只见秦国表面强大,却不知其内中之危。34;
李明衍抬头,目光询问。
34;秦国看似兵强马壮,实则内忧外患重重。34;韩非的声音如同流水,平静中却暗含激流,34;此次韩系贵族团灭之后,秦国内部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错综复杂。34;
他站起身,在窄小的牢房中踱步,修长的身影在月光下投下深沉的阴影:34;当今秦国,至少有五大势力相互牵制。34;
韩非竖起修长的手指,一一列数:34;吕不韦势力根基深厚,尽管秦王已成年,他仍掌控着朝中大半高官和商业命脉,势力只增不减。34;
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34;赵太后的面首嫪毐,借太后之宠,封为长信侯,封地竟达万户,甚至暗中蓄养私兵数千,其野心之大,昭然若揭。34;
34;第三,楚系贵族。楚国早年入秦的贵族家族,世代为官,占据要职,更有太后宗族为依托,势力庞大。34;
34;第四,老秦军人。秦国尚武,以战功晋升者众。此辈虽忠于秦国,却各自结成派系,互相倾轧。34;
34;最后,便是秦王自己培养的新兴力量,如李斯、蒙武等人,他们直接效忠于王,却根基尚浅,难与老牌势力抗衡。34;
李明衍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他第一次从高层的视角,了解秦国政治格局的全貌。过去在郑国渠上的种种遭遇,此刻竟有了全新的解读角度。
34;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34;韩非目光如炬,直视李明衍,34;像你这样有才无背景之人,极易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棋子,或者在权力斗争中被随意牺牲。34;
他走到栅栏前,声音忽然温和了几分:34;李先生入秦不足两年,已身陷囹圄。试问,若无人保护,来日又将如何?34;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李明衍头上。他想起了自己被诬陷入狱的经历,想起了秦王虽有意保护他,却依然无法阻止他被判终身监禁的无奈。
韩非的目光灼灼,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34;我韩国虽是小国,却上下同仇敌忾,珍惜人才胜过秦国百倍。若先生愿意随我回国,我愿保举你被韩王拜为上卿,与我同列朝堂。34;
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34;更重要的是,我定当竭尽全力,护佑先生在这乱世中安全,不受那等明枪暗箭之害。34;
李明衍看着眼前这位国士,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敬意。韩非子气度不凡,谈吐间展现出超凡的智慧与学识,既有天下大势的远见,又有对人才的真诚礼遇。更难得的是,他身为韩国公子,却能放下身段,亲自来到秦国牢狱,邀请一位水匠同返故国。
这是李明衍第一次与战国名士如此长时间、深层次的交流,国士之风,令人神往。
34;韩先生抬爱,在下感激不尽。34;李明衍思索片刻,鼓起勇气道:34;不过,在答应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34;
34;但说无妨。34;
34;关于天下大势,34;李明衍直视韩非的眼睛,34;大一统与七国并立,先生以为何者为善?34;
韩非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恢复平静:34;有趣的问题。先生以为呢?34;
34;从水利的角度而言,34;李明衍缓缓道来,34;大一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河、江横贯东西,若分属不同国家,上游修坝,下游遭灾;上游开渠,下游干涸。唯有统一治理,方能造福天下。34;
他想起了郑国渠的困境:34;就如泾水之渠,跨越数县,若非秦王一声令下,何以统筹规划?若是边界争端之地,水利工程如何推行?34;
韩非静静聆听,目光深邃:34;水利之论,确有道理。然而,站在六国之人的视角,大一统意味着家国沦丧,宗庙倾覆,先祖基业毁于一旦,此等痛楚,非亲历者不能体会。34;
他的声音忽然变得低沉而悲怆:34;你可曾亲眼见过一个国家被灭的景象?国君被俘,社稷倾覆,士大夫流离失所,百姓易主称臣。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国家,就此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和亡国之恨。34;
韩非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34;我韩国先祖,乃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韩原,绵延至今已近八百年。这八百年来,我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方言,有自己的典籍、历史、传承。若被秦国吞并,这一切都将灰飞烟灭,被秦法强行改造,成为秦人的附庸。34;
李明衍不由动容,他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亡国之痛。
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悲凉:34;你可知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时,那些士兵是如何呼喊父母妻儿的名字?你可知伊阙之战后,我国境内哭声震天的惨状?34;
忽然间,他意识到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何等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与视角,每个
第52章 斗室论天下(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