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6章 红山上的炉灶[1/2页]

异种的营养是牛肉的六倍? 林添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找到一块平坦的地面,面向河流,却要避开低洼积水。
     扫开尖锐的石块树枝,铺上多层的塑胶地布。
     用地钉固定,45度斜钉钉牢四角,防止滑动。
     再将帐篷的塑胶布料展开,门口面前河流,
     把铁质帐杆穿进,撑起骨架,再盖上外帐,拉紧防风绳。
     一个简易的野外帐篷便已搭好。
     众人又四处捡了些石头,简易地制作了一些围墙。
     拿姜树扎在一起,作为篱笆。
     再围一圈石块,作为篝火。
     红山之中,也第一次有了人类的据点。
     虽然这个据点现在看上去是无比的简陋。
     忙完这些,夜色将临。
     这里的大部分人对于这层层红山仍然是抱有恐惧,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山。
     刘笔便只好放弃了在红山上吃晚饭的想法。
     第二天,几波人马各自去忙自己的工作。
     老贺要招呼些个工程队来讨论建设方案,速递公司还有事要忙。
     捕猎小队则是在红山附近巡视,试图将手中的地图变得更加详细。
     刘笔则是独自来到了红山的河谷附近。
     也许是海拔的关系,这里的气温令人舒适,湿度也刚刚好。
     河流发出淙淙地清脆响声,散发着硫磺的淡淡清香。
     刘笔脱下面罩和防护服,坐在帐篷当中,感受着来自山谷中的风。
     这里的空气,就是平原上的普通人,在适应之后都能呼吸不被感染。
     虽然空气中的颗粒物仍然过多,但比起山下那一吸入就要遭殃的黄雾,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自然演化真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
     似乎其他的山脉上,并没有演化出红山环境和红山孢子。
     很难想象,在这些短小的山脉上,居然可以进化出可以容纳人类的生存环境。
     而且它在地图上标注得非常混乱,还是未经过深入探索的宝地。
     山中没有基站,也几乎接受不到广播的信号。
     当发电机停下之时,陪伴刘笔的机械声音,就只剩下怀表的滴答。
     当然,刘笔并不是来度假的。
     要确定林牧场,就得先把作为基地的营房建下来。
     他先是围绕着帐篷,挖了一排3050厘米深的小沟。
     再去周边的树林中,铲下一些根系尚浅的姜树。
     之后将这些姜树都栽进小沟当中,用土盖严实。
     在这座山上,再好的围墙,都不如树墙。
     再挑到一些苞谷,种到平缓肥沃的山地去。
     而石珊瑚也有大用。
     【石珊瑚为形成自身的石英外壳,会吸收并粘连周围土壤中的石英质成分】
     【可以用于修筑围墙】
     水泥、混凝土,想要把它们一袋袋地扛到这红山之中,完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费时间,费力,还费人命。
     刘笔便在地面先挖一道沟,然后找来碎石土块,先垒一层最宽的地基。
     然后从山中挖来石珊瑚——这东西到处都是,非常好找。
     把石珊瑚切块,注意不要切到它的核心,再把碎块分散在这些碎石土块里。
     之后再垒上一层沙土。
     河沙最好,因为湿润细腻,且石英质最多。
     提河中硫磺水浇下,只消差不多半天时间,就能明显感受到,整块墙体都已经粘连!
     石珊瑚的内核,会自动聚拢石英质。
     最后,整片墙面,都会变成坚固无比的石珊瑚墙!
     刘笔拿手指敲了敲,外面还有些松散,但内部一些部分,似乎已经跟米浆浇筑的灰砖一般坚硬了。
     等墙体外围再种上一圈姜树和苞谷,这姜树石珊瑚百齿苞谷的围墙防线,不见得比钢筋混凝土差。
     由于缺少作为地基的钢筋,刘笔采用梯形墙这种自重墙体作为构造。
    &nb

第256章 红山上的炉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