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2章 军工克苏鲁的雏形[1/2页]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小阿提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煤灰,掠过真定府的青石街道。
     孙长清紧裹棉袍,在工坊区中穿行。
     铁锤敲击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每座院落里都支起了熬胶的大锅,蒸腾的热气混合着松脂的气味,弥漫在秋末的空气中。
     城西的军器监大院里,五十座工棚整齐排列。
     最里间的老师傅正在校验钢弩的望山,隔壁工棚里,年轻学徒们两人一组,将熟铁锻打成三棱箭簇。
     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执事官挨个记录当日的产出。
     转过两条街道,便是织造坊。
     两千架织机昼夜不停地运转,梭子穿梭的声音犹如细雨。
     城内外百余座工坊日夜不休,上万工匠在此辛勤劳作。
     真定府周围各县,更有多达几十万百姓分散在各县承接外包活计——这便是燕山军工克苏鲁的雏形。
     整个真定府宛如一个巨大的军工生产基地。
     核心部件的打造集中于城内的大工坊,由燕山军工匠亲自把控;
     诸如箭杆削制、皮革缝纫等简单工序,则分包给四乡八里的农户中非壮劳力,以赚取燕山票补贴家用。
     材料均由燕山军提供,百姓主要赚取工时费用。
     新织就的粗布直接送入隔壁的成衣坊,妇人们熟练地进行裁剪缝制。
     布面甲的里衬铺展在长案之上,几个老妇人正往夹层里填充脱脂羊毛。
     “今日完成多少套布面甲的冬装改造了?”孙长清掀起刚刚填充好的甲衣查看。
     “回大人,两千二百套。”
     千户郑明擦拭了一把汗水,“新雇佣的女工还需熟悉布面甲的拆线和缝补,目前生产效率尚未达到巅峰。”
     孙长清点了点头。
     他伸手接过一件刚刚完成的布面甲,指尖轻拂过密密麻麻的针脚。
     “脱脂羊毛填充均匀,甲片分布合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重量多少?”
     “二十九斤七两,已达极限。”
     郑明恭敬地回答,“按照您的要求,去掉了腿裙和身体两侧的防护甲片,不然至少四十斤。”
     这种布面甲是燕山军改进后的款式——采用活里活面的设计,冬季直接在内胆中填充脱脂羊毛,既保暖又舒适,还能提升一定的防护能力。
     天气转热时,再将内胆中的羊毛取出。
     为了减轻重量、提高舒适度,还特意减少了两侧和腿裙的甲片,将整体重量控制在三十斤以内。
     毕竟冬季作战时,士兵们连睡觉时都要依靠它御寒,根本不存在卸甲散热的休息时间,为了保证舒适性和减轻重量,只能牺牲一点非致命区域的防护力。
     这些在草原上贱如草芥的羊毛,经沸煮和张克的药水脱脂后,变得蓬松柔软且无膻味。
     关键在于草原人不懂脱脂之法,张克用一点盐茶便能换来堆积如山的原料。
     “箭矢产量如何?”
     “农户们交来的箭杆已堆满三个仓库,禽羽也足够使用,十日内能够产出箭矢六十万支。”
     郑明擦了擦汗,“只是快入冬了,木材运输困难,许多木材堆积在伐木场,很多车夫去运送煤炭了,我们给出的木材运输价格不够……”
     孙长清吩咐道:“从退役老兵中雇佣一些车夫,再让顺德府和广平府的那几个大户‘借些马车来,那几家似乎有几个商队,我会签发命令让章将军走一趟,若不听话,就送去‘燕山快乐屋坐坐。”
     次日,鸡叫三遍之时,真定府外的小村庄里,李老栓已蹲在门槛上削了半个时辰的箭杆。
     秋末的晨雾打湿了他花白的胡须,粗糙的手指却稳稳地握着刨刀,顺着燕山军发放的青冈木纹理一下下地推刮。
     “爷爷,我这个够直吗?”小孙子狗娃举着刚削好的木杆凑了过来。
     老猎户眯起独眼,将箭杆平放在门板上滚动。
     木杆发出轻微的“咯哒”声,

第392章 军工克苏鲁的雏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