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高达30米的风暴潮,彻底摧毁刚夯实的地基。
“这样下去,别说建设了,连设备都存不住。”梁小龙指着屏幕说道。
李扬的目光落在气象图的能量数据上:大气总能量相当于1.2亿颗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其中70%集中在云层中的水汽里。“问题的核心是能量,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能量。”他突然起身,“通知下去,启动‘红警天气控制器阵列。”
就在大地夯实工作刚结束的三天后,李扬就把一辆改造后的红警基地车投放到了火星北极位置,并且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制造了一千台的加强版的天气控制器并且已经部署到了预定的位置形成了阵列。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秦思远立刻调出设备参数:“天气控制器的设计功率是针对地球气候的,火星现在的能量强度是地球的100倍,强行启动可能会过载损毁。”
“过载?”李扬笑了笑,调出改造方案,“早就料到了。我们给每台控制器都加装了星盟的能量增幅器,功率提升1000倍,足够应对这场‘能量盛宴。”
他指向全息投影上的部署图:1000座天气控制器已通过超时空传送仪部署在火星各地,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网络,刚好覆盖整个星球。这些控制器的主体深埋地下(抵御狂风暴雨),只露出顶端直径50米的能量发射盘,盘面上的红警徽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让这些‘天工,给火星来一场‘人工泄洪。”李扬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是时候让这场雨,下得更猛烈些,然后——彻底结束。”
启动指令下达的瞬间,火星表面的1000座天气控制器同时苏醒。
深埋地下的聚变反应炉开始运转,能量通过超导电缆输送至顶端的发射盘。原本灰暗的发射盘突然亮起红光,紧接着,1000道红色的能量光束冲破雨幕,直冲云霄,在同步轨道上交织成一张巨大的能量网——这张网覆盖了火星的每一个角落,连极地的暴风雪都被笼罩其中。
“能量输出稳定在1.2×101?瓦,达到设计值的80%。”控制器总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兴奋,“大气干预程序启动,目标锁定所有云层中的超饱和水汽。”
能量网启动后的第一个变化,出现在“超级气旋”中心。原本混乱旋转的云层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旋转速度骤然加快,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像一个直通地面的漏斗。紧接着,漏斗下方的降雨量突然暴增,雨柱直径达到10公里,如同一条连接天地的蓝色巨龙,将云层中的水汽疯狂倾泻到海洋中。
“降雨量达到每小时3000毫米!是之前的5倍!”气象观测官惊呼,“但气旋的能量指数在下降,旋转速度每小时降低12公里!”
李扬盯着屏幕上的能量转换曲线:天气控制器并没有消除能量,而是将分散的大气能量集中起来,加速水汽凝结与降落——就像给沸腾的高压锅开了一个精准的泄压阀。
同步轨道上望去,火星此刻呈现出一种诡异而壮丽的景象:1000道红色光束撑起能量网,网下是无数个直径数公里的巨型雨柱,从云层直插地面;赤道区域的雨柱密集如林,将天空与海洋连成一片;极地的暴风雪被能量网压缩成环形,中间的冰粒在红光照射下,像无数颗跳动的钻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西伯利亚平原”上,梁小龙操控着无人机,冒着被狂风撕碎的风险,拍下了这震撼的一幕。画面中,红色的能量光束与白色的雨柱交织,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偶尔有被狂风卷起的岩石撞击在能量网上,激起一圈圈红色的涟漪。
“这简直是神罚现场...不,是神迹!”梁小龙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发颤,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让指挥中心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天气控制器启动十二小时后,奇迹开始显现:
超级气旋的中心气压回升至950百帕,风速降至35米/秒(地球十级风)
全球降雨量突破2.1×101?吨,相当于“新太平洋”总水量的15%
云层厚度从平均8公里降至3公里,阳光首次穿透云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最显着的变化是大气能量指数——从启动前的1.2×1021焦耳降至7.8×102?焦耳,且仍在以每小时10%的速度下降。
“按这个速度,再有48小时,大气能量就能降至安全阈值。”周院士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喜悦,“到时候,狂风暴雨会自然平息,剩下的就是稳定气候了。”
李扬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在“龙兴市”规划区,虽然雨还在下,但风力已经减弱到可以站立的程度;夯实后的地面没有出现任何积水,雨水顺着预设的排水通道流入附近的湖泊;远处的能量光束依旧明亮,像守护星球的灯塔。
梁小龙将拍摄的视频剪辑成一部15分钟的短片,命名为《赤星雨歌》。短片没有解说,只有无人机捕捉到的自然奇观:红色光束刺破雨幕的瞬间、巨型雨柱连接天地的壮阔、能量网与风暴对抗的激烈...当这部短片通过量子通讯传回地球时,立刻引发了全球性的轰动。
三天后,《赤星雨歌》在全球120个国家的影院同步上映,票价高达100美元,却场场爆满。据统计,这部“纪录片”的全球票房最终突破32亿美元,成为影史票房最高的纪录片。观众们走出影院时,无不被火星改造的宏大场面震撼,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不是电影,这是人类文明写给宇宙的史诗。”
而此时的火星,雨势已明显减弱。同步轨道上的星环开始解散,5800艘飞行器陆续返航,只留下1000座天气控制器仍在低调运行。李扬站在“马里奥一号”的舷窗前,看着下方逐渐清晰的地表轮廓——海洋平静如镜,陆地露出坚实的底色,空中的云层被阳光染成金色。
“下一步,该种点东西了。”他对梁小龙说,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
梁小龙笑着点头,手里还在翻看《赤星雨歌》的票房数据:“听说地球那边已经有导演要拍续集了,叫《火星绿毯》,专门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李扬望向那颗在阳光下泛着蓝光的星球,突然觉得,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作妖”,终于要迎来最温柔的篇章。
(本章完)
喜欢。
第366章 夯实赤星固地脉,天工挥雨定乾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