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左右,却不见宝贝孙子,忙问:“秾哥儿呢?”
杨皎笑道:“这孩子,一大早便闲不住,跑去紫云阁玩了……”
话未说完,便见秾哥儿如同一个炮仗,冲了进来,大呼:“祖母、阿娘!”
“哎!”婆媳俩连忙应下,听着他童言童语,殿中一片欢欣。
敖鸾望着这其乐融融之景,暗赞:气运昌隆,景福惟新,当真好兆头!
……
两仪殿。
高楷换上一身常服,戴翼善冠。目如点漆,龙骧虎步。
“孤平六道,劬劳庶政,昧旦求衣。”
“而万机繁委,成务殷积,特命文武官人,节级颁赐。”
“九官惟叙,四门以穆。务存优洽,称孤意焉。”
满朝文武皆拜:“伏惟秦王之教!”
高楷肃然:“宣制吧!”
“诺!”王寅虎展开制书,高声道。
“秦王有令,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由于尚未登基称帝,中书省便暂且以中书舍人为首。
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下设起居舍人,通事舍人,主书,主事若干人。
“命秘书少监崔皓,为中书舍人,主者施行。”
崔皓大喜下拜:“谢秦王!”
从今往后,他便是中书省首官了。
高楷郑重道:“崔皓,中书舍人所掌,皆机务要政,涉及国家大事。”
“你需谨言慎行,勿要漏泄,稽缓,违失,忘误,明白么?”
崔皓神色肃然:“微臣谨遵秦王教诲!”
“好!”高楷点了点头。
随后,王寅虎宣读制书,设门下省给事中。
掌侍左右,分判省事,监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事。凡百司奏抄,则驳正违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设起居郎,录事,主事,左补阙,右拾遗若干人。
“秦王有令,命考功郎中王景略,为给事中,主者施行!”
王景略又惊又喜,连忙下拜:“微臣谢秦王隆恩!”
群臣皆是歆羡,这王景略投靠大王不过数月,便接连擢升,成为门下省首官。
即便与杨烨相比,也不遑多让了。
高楷挥手请起,叮嘱道:“景略,给事中职责重大,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
“你需明辨是非,兢兢业业,以保善始善终。”
“微臣谨遵秦王教诲!”王景略肃然应下。
紧随其后,设置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令,由高楷亲自担任。
下设尚书左、右丞,侍郎,郎中,员外郎若干人。
“秦王有令,命吏部司郎中杨烨,为尚书左丞,加秦王府长史,领河北道节度使。”
杨烨处变不惊:“谢秦王!”
众人却是惊讶,如今不设尚书左、右仆射,杨烨这个尚书左丞,便是实际上的文官之首。
可见,大王对他信任依旧。
只是,大王又派他出任河北道节度使,不在朝中任职。
这又是何意?
高楷笑道:“杨烨,你我君臣相伴数载,这还是第一次分别。”
“河北道二十四州,刚刚平定,百姓饱受战乱,十室九空。”
“有劳你好生治理,使百废俱兴,人民安居乐业。”
喜欢。
第565章 封王大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