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充。干草之上,铺一层木板;木板上,铺芦苇席;席子上,垫一层谷糠;最上方,再铺一层芦苇席。
     按照这一番布置,只需妥善管理,窖仓中粮食足以保存数十年。
     然而,这战乱时节,赵德操只顾命人取用,却懒得维护。
     近五成窖仓受雨水侵蚀,内部潮湿闷热,逐渐发霉腐烂。
     再不处理,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毁坏。
     赵喆心急如焚:“主上,这该如何是好?”
     拿下粮仓,却不能尽用,也太过憋屈了。
     王景略建言:“主上,不如开仓放粮,救济临清县穷苦百姓。”
     高楷点头:“不光临清,贝州其余七县,清河、清阳、武城、经城、漳南、历亭、夏津,都可前来领取粮食。”
     说到这,他索性放开限制:“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赈济贝州一地,反倒不美。”
     “唐检,你命奉宸司校尉宣传一番,让洺、魏、博、德、冀、赵、刑等邻近诸州,以及河东道、河北道百姓,都可来领粮。”
     “对老弱妇孺、士卒家小,可酌情优待。”
     听闻这话,众人皆瞠目结舌。
     这么多粮食,竟放开管制,任由百姓领取。
     崔皓蹙眉:“主上,此举是否太过宽仁?”
     “若要赈济,只需照料治下百姓即可。”
     “何必连同冀、赵、刑等州,甚至河南道?”
     高楷环顾众人:“你们,也是这样想的么?”
     赵喆迟疑:“主上,开仓放粮,自是仁德之举。”
     “只是,赈济赵德操、徐智远麾下百姓,岂非资敌?”
     夏侯敬德附和:“粮食虽多,不如分予儿郎们,怎能便宜外人?”
     “外人?”高楷肃然,“谁是外人,谁又是内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们口口声声,说要一统天下,开创新朝,这天下,难道只包括我们麾下六道?”
     “这新朝,难道要敝帚自珍,宁肯把粮食烂在窖仓里,也不赈济穷苦?”
     众人神色震动,纷纷低下头去。
     高楷郑重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天下是一盘大局,要气吞寰宇,不要只盯着这一亩三分地。”
     “谨遵主上教诲!”众人齐齐拱手。
     高楷略过此事,交代道:“唐检,放粮时,派遣兵马维持秩序,不得争抢斗殴闹出人命,以免适得其反。”
     “遵令!”
     翌日,临清城中敲锣打鼓,四处有兵卒奔走,告知放粮消息。
     城中小民听闻,自是欣喜,各自呼亲唤友,带着锅碗瓢盆,来窖仓领粮。
     早有甲士持刀,在一旁巡视,一旦发现有人闹事,便予以惩处。
     众人神色凛然,自觉排起队伍,不敢一窝蜂地争抢。
     窖仓旁,早已搭起米棚,足有三百座,连绵不绝。
     千余个小卒负责施米,另有小吏登记造册,以免有人投机取巧。
     一人领完立即离开,不得逗留。
     如此分工合作下,整个队伍有条不紊,行动快速。
     “谢秦公!”
     “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青天大老爷!”
     米棚外,诸多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小民下跪磕头。
     随后,一个个拿着黄澄澄、沉甸甸的米袋子,欢天喜地回家。
    喜欢。
  

第533章 敝帚自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