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的正阳门外,朱雄英的车驾终于出现在守城将士的视线中。
两日前,当朱雄英的车队还在百里外的官道上行进时,那名奉命迎接的锦衣卫千户张诚便快马加鞭赶回应天复命。
34;陛下,太孙殿下说...34;张诚跪在乾清宫的地砖上,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34;说不是什么大功劳,请陛下不必大张旗鼓地迎接。”
“殿下只盼着...盼着回家与陛下、太子殿下一起吃顿家常便饭。34;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的朱笔微微一顿,抬眼看向跪在地上的锦衣卫:34;真是这么说的?34;
34;千真万确!34;张诚连忙叩首,34;殿下还说...说陛下日理万机,不该为这等小事劳神。34;
老朱放下朱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个孙儿啊,立下这般大功还如此谦逊。
他起身踱到窗前,望着宫墙外隐约可见的官道方向。
34;传旨,34;朱元璋突然转身,34;取消午门外的仪仗,不必准备卤簿大驾了。34;
大太监正要领命,却又听老朱补充道:
34;不过明日的朝会,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必须到场!咱要在奉天殿上,让满朝文武都来迎接大孙儿!34;
城门口。
虽然朱元璋听从孙儿的建议没有大张旗鼓地迎接,但城门内外早已挤满了自发前来迎接的百姓。
34;太孙殿下回来了!34;
34;听说殿下在江南又立了大功!34;
“是啊!又铲掉了几个祸害百姓的世家蛀虫呢!”
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
奉天殿内,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扶手,眼睛时不时瞟向殿门方向。
朱标站在一旁,虽然面色平静,但紧握的拳头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34;陛下,太孙殿下到宫门外了!34;大太监快步进殿禀报。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又强自按捺住坐了回去:34;快宣!34;
当朱雄英迈入大殿时,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行礼。他快步上前,跪倒在丹墀之下:
34;孙儿参见皇爷爷,参见父王。34;
34;快起来快起来!34;朱元璋连连摆手,眼睛不住地打量着孙儿,34;让咱好好看看...瘦了,也黑了!34;
朱标也忍不住上前两步:34;这一路可还顺利?34;
34;回父王,一切顺利。34;朱雄英恭敬答道,随即转向满朝文武,34;此次南下,承蒙各位大人鼎力相助,方能顺利铲除江南几大世家,收服江湖门派为朝廷所用。34;
奉天殿内,兵部尚书沈溍率先出列,这位年近六旬的老臣双手捧着象牙朝笏,激动得连声音都有些发颤:
34;殿下过谦了!老臣拜读殿下所作《宴群英》,当真是气吞山河,壮志凌云!那句39;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9;,道尽我大明气象啊!34;
说着竟从袖中掏出一张誊抄的诗稿,显然早已烂熟于心。
殿中几位武将见状,都忍不住偷笑——这老尚书平日里最是严肃,今日竟也做起了追星的勾当。
翰林学士刘三吾不甘示弱,立即上前一步
第217章 小道尔[1/2页]